能力與測驗 陳富美
心理學在個人差異性的探究 : 能力與人 格
要描述人的差異,首先要克服的問題是, 必須能以數字來描述人的差異 因為使用語言來形容人的聰明程度,最 多只能粗略分為幾類,且不同的人,對 於相同的語言賦予不同的意義
能力測驗比人格測驗更成熟,而能力測 驗中,又以智力測驗最受矚目
能力測驗的種類 成就測驗與性向測驗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驗
根據所測能力的性質區分 : 成就測驗 (achievement test) ~用在驗收學習成果 小考、月考及畢業考 性向測驗 (aptitude test) ~透過評估現有能力來預測未來表現 ~性向指的是學習某一事物的潛力 智力測驗、多元性向測驗以及特殊性向測驗
根據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區分 : 常模參照測驗 (norm-referenced test) ~將測驗得分與個人所屬的團體做比較 來解釋測驗分數 。 效標參照測驗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將測驗的結果與預設的標準做比較 。
成就測驗與性向測驗的差異 (p.346) 目的的差別非常清楚 但還是有不容易區分的部份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 驗 (p.347) 常模參照測驗 : 1. 將測驗得分與個人所屬的團體做比較 來解釋測驗分數 。 2. 必須知道團體的特性,才能清楚了解 分數的意義 3. 通常選擇中等難度的題目,去除所有 學生都會或不會的題目,才可以區分 各種不同能力的受測者
效標參照測驗 : 1. 將測驗的結果與預設的標準做比較 。 2. 不論其他受測者的測驗表現如何,如 果個人沒達到預測的標準,則不能通 過 3. 效標參照測驗只考慮受測者會了什麼, 可以根據測驗結果作進一步教學計畫
智力測驗測什麼? ◎歷史背景 (P.349) Galton 是第一個嘗試發展智力測驗的人 他相信社會上某些家族是較優秀的,傑出的 人是天生如此。為了檢驗他的想法, Galton 認為智力就是感覺與知覺的能力 好的智力測驗必須能區分聰明與不聰明的人
比西量表( Binet-Simon Scale ) 為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 由 Alfred Binet 和 Thophile Simon 在 1905 年共同發展出來。
比西對智力測驗的貢獻 緣起:接受法國教育當局的委託,希望 藉由客觀的方法找尋需要特殊教育的學 童,避免過度依賴老師主觀的評價而損 及學童的權益 智力的主要成分是「採取與維持明確的 方向;能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做適應; 以及自我批評的能力」( Terman, 1916, p. 45 )。方向、彈性與判斷共同 構成智力。 年齡越大,心智能力應該越強
智力測驗測什麼? ◎著名的智力測驗 ‧史比量表 ‧魏氏智力量表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史比量表
晚近的智力觀 ☆ 多元智力 ‧由 Howard Gardner ( 1983 )所提出 。 ‧他將智力定義為「某一文化所重視的解決問題 或製造產品的能力」。 ‧最近, Gardner ( 1998 )又增加了自然觀察能 力。
他相信人有七種智力 ( 後來又增 加 ) 。 Gardner 認為每個人都擁有七種 能力,只是每個人在這七種能力 的強弱不同 。
Gardner 的多元智力
多元智慧的相關讀物
測驗的倫理議題 (p.363) ◎公平性 測驗可以防止人們評量過程中的徇私、 主觀及不穩定。 「測驗看不到年輕人穿的是破爛衣裳還 是高級套裝,也聽不出貧民窟的口音。 測驗只是顯現出各階層人的心智秉賦。」 --Gardner ( 1961, pp )
測驗是否造成升學及工作機會不均等? 測驗是否不利於少數族群或帶有性別歧 視。
測驗的倫理議題 ◎測驗與教育改革 在台灣有關測驗的倫理議題,最常被提 起的是聯考(升學考試)對學校教育所 造成的影響。
測驗與標籤問題 人們經常依據測驗的結果將人加以分類。 這種因為分類、診斷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稱之為標籤問題。 例如「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效果。
自我應驗預言 一個人對自己 ( 或別人對自己 ) 的預期, 將 會在往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 自己的作 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 人們的預期心理會影響行為, 而導致結 果和原先預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