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醇、酚、醚 学习要求: 1.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法及结构特点 2. 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鉴别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纺纱学. 2 绪 论 基本要求:了解纺纱系统的类别 重点掌握:棉纺系统的工艺流程 3 一、纺纱原理与设备 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 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 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氧乙炔火焰 第二节 氧乙炔火焰 一、氧乙炔火焰的种类及性质 一、氧乙炔火焰的种类及性质 1. 中性焰 1. 中性焰 氧气与乙炔的体积混合比( O 2 /C 2 H 2 )为 1.1 ~ 1.2 时,它燃烧后的气体中既无过剩的氧气,也无游 离碳,便可得到所谓的中性焰。中性焰由焰心、内焰 和外焰三部分组成,见图.
第十二章 常微分方程 返回. 一、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一阶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概率统计( ZYH ) 节目录 3.1 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3.2 边缘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3 条件分布.
第十四章 糖类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单糖的结构 - 开链式及哈沃斯式的书写 2. 掌握单糖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3. 了解二糖、多糖的结构特点及一般性质.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命名 2. 掌握吡咯、吡啶的结构 3. 掌握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4. 了解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以及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分析化学中有机试剂 应用 — 重量分析 化学系 03 级三班 崔丹妮 学号 年 1 月 2 日.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中溶液 pH 值计算的异同比较 谢永生  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系的一门基础课,课 时较少,其内容主要是无机物的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作为基础的,我们 都是在已掌握一定的无机化学知识后才学 习分析化学 。所以在分析 化学的学习中会 重复许多无机化学内容,造成学习没有兴.
1 为了更好的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并 利用数学工具描述其规律, 有必要引入随 机变量来描述随机试验的不同结果 例 电话总机某段时间内接到的电话次数, 可用一个变量 X 来描述 例 检测一件产品可能出现的两个结果, 也可以用一个变量来描述 第五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11-8. 电解质溶液的 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解质是有能力形成可以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理想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实际溶液体系 ( 非电解质 ) 部分电离学说 (1878 年 )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离子间相互作用 (1923 年 )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主讲人 : 杨凤杰学 时: 64 ( 第三十八讲 )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格与布尔代数 §8.1 引 言 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关于集 合的理论。如果将 ρ ( S )看做 是集合 S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 于是, ρ ( S )中两个集合的并 集 A ∪ B ,两个集合的交集.
1 第七章 灼热桥丝式电雷管. 1. 热平衡方程 C ℃ 冷却时间 2. 桥丝加热过程 ⑴忽略化学反应惰性方程 ; (2) 为简化集总参数 C, (3) 热损失有两部分 : 轴向与径向 ; 第一种情况 在大功率下忽略热损失, 第二种情况 在输入低功率下 输入 = 散失热量 I I = 3 电容放电时的桥丝温度和发火能量(电容放电下,
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 郑好转 化学 5 班 唐南理论 唐南理论把离子交换树脂看作是一种具有弹 性的凝胶, 它能吸收水分而溶胀. 溶胀后的离子 交换树脂的颗粒内部可以看作是一滴浓的电解 质溶液. 树脂颗粒和外部溶液之间的界面可以看 作是一种半透膜, 膜的一边是树脂相, 另一边为 外部溶液.
第十一章 曲线回归 第一节 曲线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曲线方程的配置 第三节 多项式回归.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它反映土壤溶液 中 H + 浓度和 OH - 浓度比例,同时也决定于 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 H + 或 Al 3+ )或碱性 离子( Na + )的数量及土壤中酸性盐和碱 性盐类的存在数量。
实 验 十 细菌生化实验.
同位素交换分离法 化学系 一班 杜国荣. 同位素交换分离法 同位素交换分离法是 利用同一种元素中不 同的同位素之间,能 够发生自发交换的特 点进行放射性同位素 分离的方法。它是放 射化学的一种特有的 简便和快速的分离方 法之一。 它是放射化学的一种 特有的简便和快速的 分离方法之一。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三磷酸腺苷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 关键物质 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
线性代数习题课 吉林大学 术洪亮 第一讲 行 列 式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 于行列式的概念和一些基本 理论,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第六节 多组分精馏 ( 主要讲单塔的多组分分离 ) 流程方案选择 1. 若将多组分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流程方案有多种,下 面以 3 组分混合物为例: 塔的数目 = 组分数 -1 应满足的要求: 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能力大、流程短、 投资少、能耗低、收 率高、操作费用低、 管理方便。 2.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一、随机变量 用数量来表示试验的基本事件 定义 1 设试验 的基本空间为 , ,如果对试验 的每一个基 本事件 ,规定一个实数记作 与之对应,这样就得到一个定义在基本空 间 上的一个单值实函数 ,称变量 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 、 等表示.或用.
第十三章 脂类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油脂、蜡、磷脂化合物的结构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及皂化值、碘值和酸值的概念.
电荷传递之处.
电导分析技术 05 级化学四班 曹羽 Conductometricanalysis.
化工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原料 化学经典结构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 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间联系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 社会价值 学科价值 教育价值 教材体系.
流态化 概述 一、固体流态化:颗粒物料与流动的流体接触,使颗粒物料呈类 似于流体的状态。 二、流态化技术的应用:流化催化裂化、吸附、干燥、冷凝等。 三、流态化技术的优点:连续化操作;温度均匀,易调节和维持; 气、固间传质、传热速率高等。 四、本章基本内容: 1. 流态化基本概念 2. 流体力学特性 3.
第四章 非水酸碱滴定法 为什么要进行非水滴定? ( 1 )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 (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小于 时,不能满足 目视直接滴定的要求,在水溶液中不能直接滴定; ( 3 )当弱酸和弱碱并不很弱时,其共轭碱或共轭酸 在水溶液中也不能直接滴定。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沉降速度 球形颗粒的 :一、自由沉降 二、沉降速度的计算 三、直径计算 1. 试差法 2. 摩擦数群法 四、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1. 当量直径 de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直径 V P — 颗粒的实际体积 2. 球形度  s : S—— 与颗粒实际体积相等的球形表面积.
11-13 电极电势 电池电动势 ( 为各类界面电势差之和 ) E. 平衡时电化学势  i sol + z i e 0  sol =  i M + z i e 0  M.
--- 严斌 溶液中铁离子的定量分析 --- 严斌. 定量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 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 取样 干燥试样 分解试样 消除干扰 测定 计算分析结果.
量子化学 第四章 角动量与自旋 (Angular momentum and spin) 4.1 动量算符 4.2 角动量阶梯算符方法
化学系 3 班 何萍 物质的分离原理 世世界上任何物质,其存在形式几乎均以混合 物状态存在。分离过程就是将混合物分成两 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纯物质的过程。 分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
在发明中学习 线性代数 概念的引入 李尚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随风潜入夜 : 知识的引入 之一、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加减消去法  方程的线性组合  原方程组的解是新方程的解 是否有 “ 增根 ” ?  互为线性组合 : 等价变形  初等变换  高斯消去法.
第九章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 一. 反应的类型 ( ) 二. 反应机理 1. E1 机理 ( ) 2. 单分子共轭碱消除 (E1 CB) 机理 ( ) 3. E2 机理 ( ) 三. 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 ( ) 1. 底物 2. 碱 3. 离去基团 4. 溶剂.
Chapter 9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实验八 —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 能测定.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一、 实验目的  1. 了解橡胶的老化机理  2. 掌握鼓风老化试验箱的使用方法  3. 测定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关于氨基酸的 定量分析 03 化学 3 班 杨曦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 —— 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 测定, 可以测出样品中总氨基酸 的含量, 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碱 性水溶液中, 氨基酸的 α— 氨基与醛类反应生成 Schiff 碱 :α— 氨基酸与甲醛反应生成亚.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1 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 (1)是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水晶水晶 金刚石 雪花 不同类型的晶体. 晶体 : 通过结晶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原因:晶体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Northwest University 基础化学实验Ⅱ (有机化学实验) 萃取和洗涤 Extraction and washing.
导体  电子导体  R   L  i 离子导体  ( 平衡 ) mm   .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主讲人 : 杨凤杰学 时: 64 ( 第五十三讲 ) 离散数学. 定义 设 G= ( V , T , S , P ) 是一个语法结构,由 G 产生的语言 (或者说 G 的语言)是由初始状态 S 演绎出来的所有终止符的集合, 记为 L ( G ) ={w  T *
“ 石灰石中 Ca 与 Fe 的测定 ” 方案的思考 —— 鄢晓 实验方法:用络合滴定法直接测定 Ca 的 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Fe 的含量。 分析:石灰石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组分有 以及少量其他重金属 用 EDTA 滴定 Ca 时,溶 液中的 Mg , Al , Fe 会 对滴定起干扰:
第六章 卤代烃 学习要求: 1. 熟练掌握一元卤代烃( RCl,RBr) 的化学性质 2. 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3. 掌握不同类型卤代烃反应活性及鉴别方法 4. 理解亲核取代及消除反应的历程.
§8-3 电 场 强 度 一、电场 近代物理证明: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能量、 动量、质量。 电荷 电场 电荷 电场对外的表现 : 1) 电场中的电荷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2) 电场力可移动电荷作功.
报告人:黄磊 缓冲溶液的积分缓冲容量. 缓冲指数的概念是 Vanslyke 在 1922 年提出 的,意义是当缓冲溶液改变一个单位时需 加入酸碱物质的量 即 这里的缓冲指数指的是微分缓冲容量,是 加酸碱物质的量随着 pH 值的变化率 1 ,微分缓冲容量.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分 析 化 学 精 品 课. 一、 质谱分析原理 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 1. 气体扩散 2. 直接进样 3. 气相色谱 1. 电子轰击 2. 化学电离 3. 场致电离 4. 激光 1. 单聚焦 2. 双聚焦 3. 飞行时间 4. 四极杆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离子源(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第二章 解析函数 第一节 解析函数的概念 与 C-R 条件 第二节 初等解析函数 第三节 初等多值函数.
氧 族 元 素 第一课时. 氧族元素 包含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族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统称为.
首 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本讲内容本讲内容 视图,剖视图(Ⅰ) 复习: P107 ~ P115 作业: P48(6-2,6-4), P49( 去 6-6) P50, P51(6-13), P52 P50, P51(6-13), P52 P53 (6-18,6-20) P53 (6-18,6-20)
1 、如果 x + 5 > 4 ,那么两边都 可得 x >- 1 2 、在- 3y >- 4 的两边都乘以 7 可得 3 、在不等式 — x≤5 的两边都乘以- 1 可得 4 、将- 7x — 6 < 8 移项可得 。 5 、将 5 + a >- 2 a 移项可得 。 6 、将- 8x < 0.
项目七: PLC 功能指令应用 带进位循环左移指令 XXXXX. 项目七: PLC 功能指令应用 FX2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移位控制指令有移位、循环移位、字移位 及先进先出 FIFO 指令等 10 条指令。 带进位循环右移指令 RCR 带进位循环左移指令 RCL 字右移位指令 WSFR 先入先出读出指令.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7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 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2 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 间的分配  知识点 :  理解在产品的概念 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 配.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二、力的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一、力的合成 O. O. 1. 合力与分力 我们常常用 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如果这个 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原 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效 果完全一样,那么,这一个力就 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 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河南济源市沁园中学 前进中的沁园中学欢迎您 ! 温故知新: 1 、什么是原子? 2 、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3 、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一、热机 1 、热机:利用燃料燃烧而工作的机器 2 、共同特点: 燃料的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燃烧 做功.
第四章 不定积分. 二、 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一、 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4.2 换元积分法 第二类换元法 第一类换元法 基本思路 设 可导, 则有.
要求: 熟练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结合实物可以说出发动机大致组成。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作用。
个体 精子 卵细胞 父亲 受精卵 母亲 人类生活史 问题:人类产生配子(精、卵 细胞)是不是有丝分裂?
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材料美是布的基本特点,利 用布的特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 践能力。
八. 真核生物的转录 ㈠ 特点 ① 转录单元为单顺反子( single cistron ),每 个蛋白质基因都有自身的启动子,从而造成在功能 上相关而又独立的基因之间具有更复杂的调控系统。 ② RNA 聚合酶的高度分工,由 3 种不同的酶催化转 录不同的 RNA 。 ③ 需要基本转录因子与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这.
欢 迎 使 用 《工程流体力学》 多媒体授课系统 燕 山 大 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组. 第九章 缝隙流动 概述 9.1 两固定平板间的层流流动 9.2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平行平板 间的缝隙流动 9.3 环形缝隙中的层流流动.
1 第三章 数列 数列的概念 考点 搜索 ●数列的概念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 高考 猜想 以递推数列、新情境下的 数列为载体, 重点考查数列的通 项及性质, 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也是考题难点之所在.
02_05_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 固体的结合 02_05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晶体基本结合方式 —— 取决于原子束缚电子能力的强弱 Mulliken 原子负电性定义 电离能 —— 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亲和能 —— 中性原子吸收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所放出的能量 原子的负电性.
化学工艺学电子教案 —— 第七章 烃类选择性氧化. 7 烃类选择性氧化 7.1 概 述 7.2 均相催化氧化 ( 自学 ) 7.3 非均相催化氧化 ( 自学 ) 7.4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7.5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第五节 反常积分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一、无穷限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函数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 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Analytical of Aromatic amines.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Chapter2 Surfactant 第三节 磺化和硫酸化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原子 原子核 ( + ) ( + ) 质子( + ) 中子 核外电子( – ) H 、 C 、 O 、 Na 、 S 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各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醇、酚、醚 学习要求: 1.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法及结构特点 2. 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鉴别方法

§1 醇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分类 1. 根据羟基所连烃基的种类 第一节 醇 第一节 醇

2. 根据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种类,醇可分为 : 伯、仲、叔醇。

3. 根据醇分子结构中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一元醇、 二元醇、三元醇 …… 二、醇的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邻氯苯甲醇

2. 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命名原则如下: ⑴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含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 及双键或叁键,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醇。 ⑵从靠近羟基一端给主链编号,羟基编号数写在醇 名称之前。

3- 苯基 -2- 丙烯醇 3. 俗名

§2 醇的物理性质 1. 状态和气味: 在常温下十一个碳原子下的饱和一元醇是液体; 十二个碳以上的醇为蜡状固体。 C 1 ~C 3 有酒味, C 4 ~C 11 不愉快气味, C 12 以上无味。 2. 沸点 醇的沸点比醚和烷烃都高。 ℃ 34.6 ℃ 36.1 ℃

117.8 ℃ ℃ 82.5 ℃ 3. 水溶性 C 1 ~C 3 易溶于水, C 4 ~C 10 部分溶, C 11 以上不溶于水; 羟基数目愈多,水溶性愈大。 醇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4. 结晶醇 有机物中混有少量甲醇、乙 醇时,可用 MgCl 2 、 CaCl 2 除去。但要除去甲醇、乙醇中的水,则不能 用 CaCl 2 作脱水剂。 §3 醇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

一、取代反应 ㈠与活泼金属反应 反应活性 : 伯醇>仲醇>叔醇 原因:

㈡醇的酯化反应 机理: 酯化反应是羧酸的羟基与醇羟基中的氢脱水而成的 +

㈢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反应活性:

浓盐酸与无水氯化锌配成的溶液称为芦卡斯试剂 这是实验室常用的鉴别六个碳以下伯、仲、叔醇 的方法,叫芦卡斯反应。

㈣ 醇与 PX 3 、 PX 5 的反应 产率高,副反应少 RCl + POCl + HCl (X=Br or I)

二、消除反应 ㈠分子内脱水 1. 取向: 有不同消除取向时,遵循查依采夫规则

2. 活性 伯、仲、叔醇脱水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叔醇> 仲醇>伯醇 3. 反应历程 E1 容易发生分子重排

㈡分子间脱水 三、氧化反应 ㈠氧化剂氧化

叔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碳上没有氢,一般反应条件 下不被氧化

㈡脱氢氧化

§4 重要的醇类化合物 一、甲醇 无色液体,剧毒。 二、乙醇 制法:⑴乙烯为原料⑵糖类发酵 70~75% 乙醇为消毒剂

三、丙三醇(甘油) 四、 环己六醇 e a e e e e

§1 酚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酚羟基的数目:一元酚、二元酚、多元酚 芳环的不同:苯酚类、萘酚类等 二、命名 芳环上连有: R-, RO-, -X, -NO 2, -NH 2 等取代基,酚做母体。 -SO 3 H, -CHO, -COOH, -CN ,酚羟基作为取代基。 第二节 酚

2- 甲基 -4- 甲氧基苯酚 邻羟基苯甲醛 1,3,5- 苯三酚

§2 酚的物理性质 熔点,沸点比相应的芳烃要高。 酚能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中;它们在水中 的溶解性,一般说来是随羟基增多,温度升高而增大。 绝大多数酚都是固体,容易氧化 。

§3 酚的化学性质 1. 苯环上电荷密度增大,亲电取代易发生(邻对位) 2. 碳氧键不易断, -OH 不易被取代 3. 氧氢键易断,氢易解离,显酸性 一、 酚的酸性

pKa G: 给电子基,酸性减弱; 吸电子基,酸性增强

二、 酚与 FeCl 3 的反应 绝大多数酚都能与 FeCl 3 溶液作用,生成有色的配合物。 凡具有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 ( — C=C — OH) 都与 FeCl 3 有类似的颜色反应。 紫色

三、 酚的取代反应 1. 卤代: 常用来检查苯酚的存在和进行定量测定苯酚含量

2. 硝代: 苦味酸 很强的酸性( pKa=0.71)

3. 磺化: 四、酚的氧化反应 对苯醌(黄色)

邻苯醌(红色) 间苯二酚不被氧化

五、 酚醚的生成 §6.8 重要的酚类化合物 一、苯酚 俗称石炭酸

二、甲酚 来苏儿

§1 醚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单醚 混醚 环醚 二、命名 1. 单醚 在醚前面加上烃基名字即可 异丙醚 二苯醚 第三节 醚

2. 混醚 命名时需要把两个烃基的名字都表示出来,小基 在前,芳基在前。 甲乙醚 甲基烯丙基醚 苯乙醚 比较复杂的醚则把烷氧基当成取代基,把大的烃基 作为母体命名。 3- 甲基 -4- 甲氧基己烷 对乙氧基苯酚

3. 环醚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 1 , 4- 二氧六环 §2 醚的物理性质 沸点:醚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或酚的沸点要低得多, 同烷烃相近。 乙醚 、 丁醇 、 戊烷 34.6 ℃ ℃ 36.1 ℃ 溶解度: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但它和水分子间 可以形成氢键 ,水溶性同分子量相近的醇类似。 乙醚: 7.5g ; 丁醇: 7.9g

§3 醚的化学性质 一、 钅羊盐的生成 低温下溶于浓酸(如H 2 SO 4 、 HCl 等),当用水稀释 后,钅羊盐则分解为原来的醚。 利用此法可区别醚与烷烃或卤代烃;也可将醚从烷烃 或卤代烃等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鉴别乙烷、乙醚、氯乙烷

二、 醚键的断裂 (R<R’)

三、 过氧化物的形成 检查: 1. KI 淀粉试纸 2. FeSO 4 和 KSCN 除去: FeSO 4 或其它还原剂 §4 重要化合物 1. 乙醚 乙醚为无色液体,非常容易挥发和着火,当空气中混有 乙醚时常会引起爆炸, 乙醚是常用的有机溶剂。纯乙醚在医疗上用作麻醉剂。 2. 环氧乙烷

第四节 硫醇、硫酚、硫醚 H 2 O 水 R-OH 醇 Ar-OH 酚 ROR` 醚 H 2 S 硫化氢 R-SH 硫醇 Ar-SH 硫酚 RSR` 硫醚 命名:在含氧化合物的名称中的 “ 醇 ” 、 “ 酚 ” 、 “ 醚 ” 字之 前加上一个 “ 硫 ” 字即可。 乙硫醇苯硫酚 甲硫醚

硫醇的性质 硫醇有难闻的气味,常用于煤气检漏;沸点和水溶性 比相应的碳醇的低。 1. 弱酸性 2 , 3- 二巯基丙醇 2. 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