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邊緣》系列討論與兩岸 學界的「對話」及其「反思」 -「民族史專題」 97 學年度 第 1 學期課程補充討論 張中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研究主題(研究題 目)與研究問題.
Advertisements

核心能力意見調查 計畫主持人:劉義周教授 研究助理: 林珮婷 報告日期: 調查案的目標與性質 調查的主要目的在進行宣傳,讓全校師生可以瞭 解何謂「課程地圖」與「核心能力」。 通識中心將核心能力主要區分為「學術訓練」、 「就業準備」、「公民文化養成」、「個人特質 提升」等四大面向,本調查依據此四大面向進一.
McGraw-Hill/Irwin © 2003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參 實驗法.
我的生涯 巫俊賢.
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生活成本。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一般家庭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經濟學家用物價膨脹(inflation)來描述一般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而物價膨脹率(inflation rate)為物價水準的變動百分比。
STAT0_sampling Random Sampling  母體: Finite population & Infinity population  由一大小為 N 的有限母體中抽出一樣本數為 n 的樣 本,若每一樣本被抽出的機率是一樣的,這樣本稱 為隨機樣本 (random sample)
國立成功大學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 回顧與展望 劉開鈴主任 2007 年 8 月 6 日. 跨領域研究,跨科際整合 成大研究型大學.
資料庫名稱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 Prentice Hall Chapter 111 創造與維持組織的文化.  Prentice Hall Chapter 112 學習目標 定義組織文化 描述組織文化的主要特質 定義強勢文化的品質要素 解釋組織文化的來源.
1 政大公企中心產業人才投資課程 -- 企業決策分析方法 -- 黃智聰 政大公企中心產業人才投資課程 課程名稱:企業決策分析方法 授課老師:黃智聰 授課內容:利用分公司之追蹤資料進行企業決策分析 參考書目: Hill, C. R., W. E. Griffiths, and G. G. Judge,
1 二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 調查報告 Taiw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Report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調查單位: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 協辦單位:台灣綜合研究院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二月.
台灣的新移民從何而來? 授課教師:林津如 第六堂課 96 年度教育部補助推動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林津如教授及陳麒文執行.
21 st 世紀通識教育 賴 明 詔 2008/05/10. 環境變化與能力需求 1. 資訊爆炸,新領域出現頻繁 2. 壽命延長,須自我學習新知 3. 變化迅速,一生時常換工作 4. 世界交流,國際間活動增加 5. 競爭激烈,探索與關懷生命 1. 人文素養與專業技能 2. 融會貫通與創意 3. 領導能力.
1 政治大學東亞所選修 -- 計量分析與中國大陸研究黃智聰 政治大學東亞所選修 課程名稱:計量分析與中國大陸研究 (量化分析) 授課老師:黃智聰 授課內容:時間序列與橫斷面資料的共用 參考書目: Hill, C. R., W. E. Griffiths, and G. G. Judge, (2001),
1 單元三 查詢結果的引用分析 Web of Science 利用指引 查看出版及被引用情況 在查詢結果的清單中,可以瀏覽近 20 年來查詢主題出版和被引用的情況。
1 十一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 調查報告 Taiw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Report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調查單位: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 協辦單位:台灣綜合研究院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1 一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 調查報告 Taiw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Report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調查單位: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 協辦單位:台灣綜合研究院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
參考文獻 補充說明. 參考文獻 一、文獻探討 二、文獻引用 一、文獻探討 (一)過程 1. 尋找、蒐集所欲研究領域中現有的文獻 2. 閱讀所選擇的文獻(宜做研究摘要並分門別 類加以彙整) 3. 發展理論架構作為進一步文獻尋找和探討的 參考 4. 發展議題(文獻探討之大綱)以統整、分析 相關文獻資料.
1 九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 調查報告 Taiw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Report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調查單位: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 協辦單位:台灣綜合研究院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
論文研討 2 學分 授課教師:吳俊概.
McGraw-Hill/Irwin © 2003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貳 研究設計.
:Problem D: Bit-wise Sequence ★★★☆☆ 題組: 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題號: 10232: Problem D: Bit-wise Sequence 解題者:李濟宇 解題日期: 2006 年 4 月 16.
FGU LDT. FGU EIS 96 ‧ 8 ‧ 25 FGU LDT 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
1 第十四章 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一個人在行業工作內表現的道德 情操. 2 職業道德貴在實踐 3 學習目標  了解職業道德的意義  了解職業道得的重要性  遵守職業道德規範.
第1章 歷史、理論與應用方向 pp4-9,28-30,32.
第三部分:研究設計 ( 二):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 與研究效度 (第九章之第 306 頁 -308 頁;第四章)
台灣客家知識治理之研究 -- 以 行政院客委會為例 發表人: 彭安麗 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 發表人: 彭安麗 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
探究教學法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論文研討 ( 一 ) B 組 課程簡介 劉美纓 / 尚榮安 / 胡凱傑 2009/09/17. 一、課程基本資料 科目名稱: ( 中文 ) 論文研討(一)B組 ( 英文 ) SEMINARS (I) 開課學期: 98 學年度第 1 學期 開課班級:企碩一 學 分 數: 2 學分 星期節次: 四 34.
選舉制度、政府結構與政 黨體系 Cox (1997) Electoral institutions, cleavage strucuters, and the number of parties.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自動化學門 * 試以國立成功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 鄭芳田教授 產學合作計畫 : 智慧預測保養系統之設計與實作 成果報告盤點為範例 國科會工程處專題計畫成果典藏 自動化學門成果報告盤點範例.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座談會 與談人:何彩滿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報告結構 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沿革 香港教育體制與資源分配結構 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 — 亞太的教育樞紐 國際化與國際化的弔詭 香港的大學、研究所與台灣的比較.
 Prentice Hall Chapter 81 組織設計.  Prentice Hall Chapter 82 學習目標 了解組織結構的六項特徵 比較機械式與有機式的組織設計 解釋造成結構差異的四項權變性變數 解釋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何影響組織結構.
政治學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暨大陸研究學程 副教授. 第九章 政府論 內閣制 cabinet system 共有四項主要原則: 一、國家元首 二、行政權屬於內 閣,由內閣對議會 負責;故元首發布 命令,非經內閣副 署不生效力。
第二十一章 研究流程、論文結構        與研究範例 21-1  研究流程 21-2  論文結構 21-3  研究範例.
電子化政府的新架構: 建立以知識管理為主的政府資訊網服務入口網站 (A New Infrastructure for E-Government: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ortal for E-Government Services) 胡毓忠教授政治大學資訊科學.
公司加入市場的決定. 定義  平均成本 = 總成本 ÷ 生產數量 = 每一單位產量所耗的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 = 總固定成本 ÷ 生產數量  平均變動成本 = 總變動成本 ÷ 生產數量.
大陸問題研究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第一章 大陸問題研究簡介 一、大陸問題研究的重 要性 二、國民政府為何會失 敗.
:Nuts for nuts..Nuts for nuts.. ★★★★☆ 題組: 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題號: 10944:Nuts for nuts.. 解題者:楊家豪 解題日期: 2006 年 2 月 題意: 給定兩個正整數 x,y.
教材名稱:網際網路安全之技術及其應用 (編號: 41 ) 計畫主持人:胡毓忠 副教授 聯絡電話: 教材網址: 執行單位: 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研究資料的分析. 資料分析的基本策略  General data analysis strategies 1.Sketching ideas 2.Taking notes 3.Summarize field nores 4.Getting feedback on ideas 5.Working with.
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必修課--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量化分析)--黃智聰
法律系 系所科助之血淚辛酸史 劉蕙綺. 系上推行困難處 ( 學期初 ) 傳統習慣:法律系以教科書為主 很多老師沒有電子檔案 專、兼任老師使用平台的意願 因老師多為資深老師,因此在使用電腦部 份可能比較需要幫助 通常學生知道訊息的來源是藉由 BBS 或者 是系上的系板,使用意願會降低.
Section 4.2 Probability Models 機率模式. 由實驗看機率 實驗前先列出所有可能的實驗結果。 – 擲銅板:正面或反面。 – 擲骰子: 1~6 點。 – 擲骰子兩顆: (1,1),(1,2),(1,3),… 等 36 種。 決定每一個可能的實驗結果發生機率。 – 實驗後所有的實驗結果整理得到。
「防止青少年吸煙」 回顧與前瞻. 流程:  計劃簡介  服務特色  報告研究事項  回顧工作內容  展望未來.
Analyzing Case Study Evidence
演算法 8-1 最大數及最小數找法 8-2 排序 8-3 二元搜尋法.
產出外界效果的權利. 外界效果  是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發生分歧的原因。 外界效果可以是成本,也可以是收益。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hapter 6 CFA 根據每個因素有多重指標,以減少 測量誤差並可建立問卷的構念效度 驗證性因素分析.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第五章 觀察記錄法的簡介.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行銷管理 ( 再版 ) 林建煌 著 第六章 組織市場與其購買行為.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行銷管理 ( 再版 ) 林建煌 著 組織購買者的類型  製造廠商  中間商  服務性組織  政府組織  非營利機構.
中國思想史 第三十四章 張載 主講人 胡順萍. 一、苦學的歷程 思想類型與發展: 邵雍:以易學為基礎而接近孔、孟 周敦頤:於易學之外,另由《中庸》進 入原始儒學大門 張載:苦學苦思 摸索探求 逐事要思 提出「學者須是窮理為先」,開程頤、朱熹之 思路,是建立新儒學的重要關鍵之一。
23802 兒童成長與護理 兒童成長與護理專題講座 講者:方向敏. 在了解孩子在生理、心理及 社交上的成長過程及 會面對的問題後, 更能有效地掌握 與孩子相處之道, 共同建立愉快健康的家庭。
論文研討 2 學分 授課教師:吳俊概. 第一節 論文發表的目的 第二節 論文發表的歷程 第三節 投稿過程 第四節 退稿處理 學術期刊論文的製作與發表.
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 主講者: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鄭瓊月. 壹、國小國語科課程標準與 語文教學的任務 一、國小語文科課程的演進 二、新頒課程標準的內容 三、國小語文教學的任務.
McGraw-Hill/Irwin © 2003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壹 企業研究導論.
1 高等管理資訊系統. 2 授課教師 : 王耀德 研究室 : 主顧 686 電話 : (04) # 課輔時間 Wednesday 09:00~13:00 介紹.
全國奈米科技人才培育推動計畫辦公室 中北區奈米科技K -12 教育發展中心計畫 簡 報 報告人:楊鏡堂教授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計畫種子學校:教育部顧問室 94 年度奈米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年度成果報告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四日.
家庭社會工作 陳阿梅.
「面對惡靈」紀錄片 觀賞與討論 與談人:尤素芬 義守大學醫務管理系 助理教授
征服王朝 ( dynasties of conquest ) 征服王朝 ( dynasties of conquest )
第12章 團體溝通情境中的領導者.
當代華人社會 中國科技大學 當代華人社會課題學習檔 視覺傳達設計系 班別:三 A 學號: 姓名:馮志成 指導老師:包淳亮.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第八章 事件取樣法.
布爾思厄《學術人》 黃庭康 南華大學教社所 前言 - 《學術人》一書的重要性 ( 1 ) 以大學教研人員為研究對象。 ( 2 )解釋教育系統既保守又富批判矛盾性 格 場域、資本、生存心態及策略等概念。 ( 3 )教育系統的相對自主性 ( relative autonomy )
我的族群認同 授課教師:林津如 第四堂課 96 年度教育部補助推動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林津如教授及陳麒文執行.
田野實察: 參訪南洋台灣姐妹會 授課教師:林津如 第十一堂課 96 年度教育部補助推動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林津如教授及陳麒文執行.
1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 2009 年「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研討會 評論人:吳宗祐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當情緒社會學與情緒心理學交會: 三個實例分享 ( 評論文章:情緒社會學的理論發展近況 )
McGraw-Hill/Irwin © 2003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肆 資料分析與表達.
主辦單位 :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中華會計教育學會 地 點 : 東吳大學城中區第二大樓 2123 主辦單位 :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中華會計教育學會 地 點 : 東吳大學城中區第二大樓 2123 守護事業、珍惜大自然豐富資源的前瞻資訊網 九十五年十月十八日 ( 三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華夏邊緣》系列討論與兩岸 學界的「對話」及其「反思」 -「民族史專題」 97 學年度 第 1 學期課程補充討論 張中復

緣 起 緣 起 本次補充課程,緣起於 2007 年 2 月 7 日,由北京大學中國古 代史研究中心舉辦「民族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小型專題研 討會。該次會議主要以王明珂教授三本《華夏邊緣》系列專 書為主題,來檢視當前大陸「民族史」、「民族歷史學」與 「歷史人類學」等研究學門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挑戰。這 三本專書為: 王明珂著,《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 晨出版公司,民 86 ) 王明珂著,《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 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 92 ) 王明珂著,《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 境》(台北:允晨出版公司,民 95 )

目前有關之書評與作者回應部份計有: 目前有關之書評與作者回應部份計有: 黃向春(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書評:王明珂著,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歷史人類學 學刊》(※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香港科 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主辦),第 1 卷第 2 期( 2003 ),頁 。 何翠萍,〈書評:王明珂著,《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 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漢學研究》,第 22 卷第 1 期(民 93 ),頁 。 王明珂,〈邊界與反思:敬覆何翠萍教授對拙作《羌在漢藏 之間》的評論〉,《漢學研究》,第 22 卷第 1 期(民 93 ),頁 。

蘭州 西北民族大學出版 《西北民族研究》 2008 年第 2 期 張 原(中央民大民族學博士生): 〈對《華夏邊緣》的幾點評論〉 舒 瑜(北大人類學博士生): 〈邊緣也是 ‘ 想像 ’ -讀《華夏邊緣》〉 伍婷婷(中央民大人類學博士生): 〈誰是 ‘ 中國人 ’ -評《華夏邊緣》〉 曾窮石(中央民大民族學博士生): 〈古史辨與《華夏邊緣》背後的遺產〉 陳乃華(北大人類學博士生): 〈《華夏邊緣》前後〉

主談人、召集人和與會單位(個人) 主 談 人:王明珂研究員(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召 集 人: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羅新副教授 大陸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社會學系、社會人類學研究所;中央民 族大學民族學社會學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歷史學 系;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南開大學歷史學系;四川大學 歷史學系;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寧夏考 古研究所;吉林大學等。 台灣學者: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張中復副教授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1. 會議背景 「近年來,由於人類學、考古學、阿爾泰學等 相關學科的介入,傳統的民族歷史學正在煥發 生機。當傳統文獻的發掘越來越山窮水盡的時 候,對新的研究素材和研究手段的探求,似乎 已經成為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會議邀請 函語)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2. 問題意識討論: 甲、什麼是「傳統的民族歷史學」? 典型論著: a. 民國時期:林惠祥,《中國民族史》;芮逸夫、凌純聲等「民族史考」 b. 中共建政:王鍾翰,《中國民族史》;翁獨健、韓儒林、江應樑、方國瑜等之 「族別史」 c. 當代台灣: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李符桐,《回鶻史》等 d. 西方學界:以 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為 代表。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乙、台灣人類學界對於「傳統的民族歷史學」的批判與反思 a. 謝世忠:對於「芮式(芮逸夫)民族史」在方法論方面的批評 ( a ) 中文正史邊族史料:「一個漢人想像世界中之某一個被虛構族群的膚淺歷 史」 ( b ) 芮氏民族考證:「(僅為)文獻上對族稱記載之變遷研究」 評 析: 謝氏雖以西方人類學的方法論為論述主題,但對於傳統民族歷史學的認知過於 狹隘,亦忽略「芮式(芮逸夫)民族史」產生的時代背景與其特殊性,因而 過度強調「今是而昨非」式的批判性論點。故「破壞」之餘未見「建設 」 , 且作者並未對於當代「中國境內族群發展變遷的歷史」的研究,提出更有說 服性與前瞻性的研究方向與法則。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b. 何翠萍:「典範民族史」寫作中,「歷史實體論及文化實體 論」的謬誤 -主要是藉批評《羌在漢藏之間》一書,樹立人類學在此類 議題中,應堅守的「學科解釋權與話語權的正當性」。 評 析: 王明珂教授已就歷史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論與民族志書寫等議 題進行答辯,其中可看出人類學家對於「學科領域」代表性 的堅持,似乎高過「學術本質」的思辨。部份大陸學者對於 王、何二人以學術思維進行「堅持己見」辯論的過程反應不 一,但其觀感中,對於台灣學界「學術本質」的是非思辨, 似乎高過對於「學科領域」代表性堅持的認知。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會議背景及其問題意識討論 c. 台灣人類學界對於「歷史研究」的反思與對話: 以黃應貴論述為例 ※參考其在《人類學的評論》與《人類學的視野》二 書中的文章。

丙、當前大陸傳統民族歷史學界的「憂患意識」 傳統民族歷史學界包括:大學中的歷史學系(如邊疆史、五胡史、西域 史、遼金元史、清史等)、民族(人類學)系所;社科院中的民族(人類 學)所。 a. 「去馬列主義化」與「民族史」學科體系的定位問題 b. 歷史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等學科之間研究法則的整合問題 c. 國外(西方)研究理論與「中國民族歷史」資料的「對話」問題 d. 如何有效從「民族史」的視野豐富、擴大解釋中國史的方法問題 e. 當代「民族情境」與「民族史」發展脈絡之間的結合問題 f. 「新民族史」所帶動的研究取向是否會影響「國家 民族」結構的穩定 問題

a. 《華夏邊緣》方面: ( a )提供西方人類學、民族學與中國歷史學、考古學之間,有 效進行研究方法與研究理論「對話」的學科整合研究及其 可行性 ( b )從「華夏」與「中國」的多面向解釋中,對於大陸中國民 族史的解釋發揮正面的多元化思考方向 ( c )台灣知識份子的現世人文關懷、自我的反思性 ( reflexivity ),及其對於中國大陸知識份子的啟發 丁、王明珂教授著作對於「憂患意識」 可能帶來的正面啟發與影響

丁、王明珂教授著作對於「憂患意識」 可能帶來的正面啟發與影響 b. 《羌在漢藏之間》方面: ( a )樹立以中國古代特定人群與當代少數民族為連結 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的可行性範例 ( b )選擇單一「民族」進行深化研究,得出從微觀到 巨觀的觀察視野,開創西方歷史人類學研究與解 釋中國族群歷史發展現象之間的多元互動模式

丁、王明珂教授著作對於此「憂患意識」 可能帶來的正面啟發與影響 c. 《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方面: ( a )歷史性( historicity )、歷史心性對於擴大深化 中國民族史研究的可能性 ( b )摒除傳統「華夷觀」思維對於中國多元化歷史 解釋的偏狹,建立傳統史料在當代解讀中的多 樣性與豐富性。

a. 新的理論「建構」所帶來的「解構」問題- 對於傳統主體解釋中有關「民族歷史」、「認同機 制」的挑戰 b. 「西學思維」 vs 「中學傳統」- 對於「學術 話語權」過度西化的擔憂 c. 年輕研究生或是研究者盲目「克隆」,造成「畫虎 不成反類犬」的困境 戊、部份大陸學界對於王明珂教授著 作可能產生的疑慮 作可能產生的疑慮

大陸學界對於類似議題的辯論與反思論舉例: 大陸學界對於類似議題的辯論與反思論舉例: 王銘銘,《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1997 ) 王銘銘,《西學 ” 中國化 ” 的歷史困境》(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 王銘銘主編,《中國人類學評論》,第一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7 ) 喬健、李沛良、馬戎主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高 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 ) ◎ 馬戎,〈理解民族關係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的去政治化〉,《北京大 學學報》, 2004 ( 6 )。 ◎ 陳建樾,〈多民族國家和諧社會的建構與民族問的解決-評少數族群問 的去政治化與文化化〉,《世界民族》(中國社科院), 2005 ( 5 )。

《華夏邊緣》繁、簡體版目錄比較 《華夏邊緣》繁、簡體版目錄比較 ※ 主要差異在於第四部份的變動,簡體版中羌族例論減少,以〈近代華夏邊緣再造〉、〈一個華夏邊緣的 延續與變遷〉等,取代繁體版中的〈華夏邊緣的變遷:台灣族群經驗〉 《華夏邊緣》繁體版目錄( 1997 年出版) 《华夏边缘》简体版( 2006 年出版) 序論 什麼是中國人 大陆简体版自序 序论 什么是中国人 第一部分 邊緣與內涵 第一部分 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 當代社會人類學族群理論 第一章 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 記憶、歷史與族群本質 第二章 记忆、历史与族群本质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邊緣理論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第二部分 華夏生態邊界的形成 第二部分 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 鄂爾多思及其鄰近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五章 鄂尔多思及其邻近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 西遼河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六章 西辽河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三部分 華夏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擴張 第三部分 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章 華夏邊緣的形成:周人族源傳說 第七章 华夏边缘的形成:周人族源传说 第八章 華夏邊緣的漂移:誰是羌人 第八章 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第九章 邊緣人群華夏化歷程:吳太伯的故事 第九章 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漢人的形成:漢代中國人的邊疆異族意象 第十章 汉人的形成:汉代中国人的边疆异族意象 第四部份 華夏邊緣的維持與變遷 第四部份 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第十一章 華夏邊緣的維持:羌族歷史記憶 第十一章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 第十二章 華夏邊緣的變遷:台灣族群經驗 第十二章 一个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結語 資源競爭、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结语 资源竞争、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參考書目 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