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公衛系選修課程 課程名稱:經濟學 ECONOMICS 授課內容: 供給、需求與市場均衡 日期: 2003 年 10 月 1 日
供給、需求與市場均衡 「供需法則」像萬靈丹,可以解答許多 完全不同的問題。
2.1 需求 需求的意義 需求指的是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係。 所謂的需求量,就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 對應於某一個價格,在一定期間內,消 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 量。
2.1.2 需求法則 需求法則是指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反 向變動的關係。 需求法則分解成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所謂的替代效果,是指因物品(與勞務) 間「相對價格」變動,引起消費者用比 較便宜的去替代比較貴的,以致改變物 品需求量的關係。 所謂的所得效果,就是當消費者購買力 發生變動時,所產生需求量改變的效果, 故亦可稱之為「購買力效果」。
價格效果可分解成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所得效果就是購買力效果。 替代效果是指購買力維持不變下的相對 價格效果。
2.1.3 需求法則的例外 炫耀性物品( Conspicucous goods ) 「炫耀性消費」通常僅止於少數人,很難 出現在整個市場的需求上。 季芬物品( Giffen goods ) 「季芬物品」必須在所得非常低,且又是 一種大量消費之必需品才有可能。
2.1.4 市場需求線 市場需求線是個人需求線的水平加總。
2.1.5 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一物價格變動引 起的該物需求量變化,稱為需求量的變 動。 需求的變動,則是需求線整條線移動。
2.1.6 改變需求的因素 什麼因素會改變需求呢?主要包括消費 者的所得、相關物品的價格、消費者的 嗜好、對未來的預期以及人數。 ( 1 )所得 所得增加引起的所得效果,會增加一般 物品的需求,這些物品稱為正常物品; 那些反而減少需求者,稱為劣等物品。
( 2 )相關物品價格: 彼此間可以互相替代的物品,稱為替代物 品 ( substitutes ) 。物品間除了替代關係外, 亦可能存在互補性的關係,稱為互補物品 ( complements ) 。 一物的需求,會因替代物品價格提高而增 加,因互補物品價格提高而減少。
( 3 )嗜好: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某物嗜好 的提高將增加該物的需求,反之將減少。 ( 4 )對未來的預期: 若消費者預期某物未來的價格會提高, 則在目前的價格下他會多購買一些。亦 即需求增加了。另一種預期是預期未來 的所得變動。 ( 5 )消費者人數: 市場的消費者人數增加了,市場需求線 也因此跟著右移。
2.2 供給 供給的意義 供給是指價格與其供給量的關係。 供給量指的是,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 對應於某個價格,生產者於一定時間內 「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產量。
2.2.2 供給法則 供給法則指的是其他條件不變下,供給 量與其價格間之同向變動關係。 供給法則可以兩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是 一物的價格提高時,生產該物更有利可 圖;另一方面是生產者要增加產量,就 必須用較高的成本來增產(即第一章所 討論的成本遞增法則),因此必須提高 售價。 例外:個人勞動供給量在工資率增加到 一定的程度後,會有不增反減的現象。
2.2.3 市場供給線 表現各個可能的價格與對應的市場供給 量間的關係線,即是市場供給線。 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物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會造成該物「供 給量的變動」。當整條供給線移動時, 則稱之為供給的變動。
2.2.5 影響供給變動的因素 ( 1 )生產技術 生產技術的各項革新,可降低生產成本, 而使供給增加,供給線右移。 ( 2 )原料與生產要素的價格 當原料或生產要素漲價時,生產的成本 提高,供給減少。
( 3 )相關產品的價格: ˙ 影響供給的相關產品,是指生產上的相關,包 括兩種:替代與互補產品。如果同樣的生產要 素可以用來生產 X 產品與 Y 產品,則 X 與 Y 兩產品 稱為生產上的替代產品 ( substitutes in production ) 。 ˙ 有一些產品是由同一種要素同時生產出來的, 此種產品是生產上的互補品 ( complements in production ) ,又稱為聯合產品 ( joint products ) 。 ˙ 綜言之,一物的價格上升,將使他的生產上替 代品之供給減少,生產上互補品之供給增加。 ˙ 互補品與替代品,在消費與生產上各有所指。
2.3 市場均衡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決定 供需曲線相交處,表示在對應價格下, 供給量等於需求量,亦即市場均衡。
2.3.2 何謂均衡 均衡的意義: 均衡是一種不會自發性改變的狀態。換 言之,均衡一旦達成,則在其他條件不 變下,其狀況會繼續維持下去。 為什麼稱為均衡呢?因為它是市場上兩 股對立的力量(供給與需求)互相平衡 之處。
不均衡時的調整: 當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時,則供給量 大於需求量,其差額稱為超額供給 ( excess supply ) 或過剩 ( surplus ) 。 如果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則市場供 給量會小於需求量就稱為超額需求 ( excess demand ) 或短缺 ( shortage ) 。
2.4 均衡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 供給線改變會迫使均衡點移位;例如: 需求增加時,新均衡點移向原均衡點的 右上方。 供給的變動 供給增加時,新均衡點移向原均衡點的 右下方。
2.4.3 供給同時變動 如果供給與需求同時變動,均衡價格或 數量的變動方向,必有一個確定。但另 一個是不確定,須視 D 或 S 哪一個變動幅 度較大而定。 哄抬? 颱風過後,一般蔬菜因供給減少而漲價, 消費者轉以價格較便宜的豆芽菜替代, 使得豆芽菜的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均 衡的數量與價格都會上升。
2.5 價格彈性 當價格上升時,消費者的需求量會減少。 「減少多少呢? 」
2.5.1 定義 價格彈性衡量價格變動引起供需數量變 動的幅度。 「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時,數量變動百分 之幾」。
各除以變動前後之平均 ,是為了讓價格不論從 P 0 變動到 P 1 或從 P 1 變 到 P 0 影響彈性的衡量結果。 供給的價格彈性簡稱為供給彈性。
2.5.2 需求彈性的決定因素 主要是決定於三個因素:替代品、占所得比例 與時間的長短。 ( 1 )替代品的多寡與替代性的強弱: 一物之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強,則該物之需 求彈性約大。 ( 2 )該物消費支出占所得比例: 支出越大的東西,需求彈性越大。 ( 3 )時間長短: 時間越長,需求彈性通常也越大。
2.5.3 供給彈性的決定因素 供給彈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也有三種: ( 1 )生產投入是否具有多種用途: 一物所使用之資源用途越廣,供給彈性 越大。 ( 2 )生產成本隨產量而變動的敏感性: 當產量增加時,如果成本上生快,表示 供給線的斜率較大,故供給彈性較小。 ( 3 )時間的長短: 長期供給彈性較短期來得大。
2.5.4 彈性大小與斜率 彈性和斜率之間的關係: ( 1 )彈性不等於斜率 ( 2 )其他條件不變下(在此的意思約略是 說「位置要差不多」),斜率越大,彈 性越小。
2.5.5 需求彈性與總支出 e D > 1 則 P 與 PQ 反向變動 e D = 1 則 P 變動 PQ 時不變 e D < 1 則 P 與 PQ 同向變動
2.5.6 彈性的運用 ( 1 )穀賤傷農 ˙ 單獨一個農人增產,他一定可以改善收入; 但 農產的全面大豐收卻會使農民慘兮兮,因為這 時農產價格下跌。 ˙ 大部分的農產品之需求彈性較小(因為替代品 少或替代能力小)。因此,「穀賤傷農」是有 道理的。 ˙ 相反的,如果農產歉收,由於消費者之需求彈 性小,造成物價飛騰,消費大眾之消費量減少, 總支出卻增加,是所謂「穀貴傷民」。
( 2 )以價制量 ˙ 石油 ˙ 菸酒 ( 3 )以量制價 ( 4 )薄利多銷 需求彈性越大的產品,越有可能採用薄利多銷 的賺錢策略。 ( 5 )其他彈性 ˙ 彈性就是一種衡量「反應程度」的指標,可以 應用到其他方面。
˙ 交叉彈性 是衡量 x 物品的價格 P X 變動時, 影響 y 的需求量 反應程度的指標: 交叉彈性為正時,表示 x 與 y 是替代品, 為負時則為互補品。
所得彈性是衡量所得變動( I )時造成需求量 ( )變動的反應程度: 所得彈性為負時,表示該物品為劣等財; 為正 時為正常財。通常以所得彈性大於 1 (或小於 1 但大於 0 )定義該物為奢侈品(或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