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水酸碱滴定法 为什么要进行非水滴定? ( 1 )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 (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小于 10 -8 时,不能满足 目视直接滴定的要求,在水溶液中不能直接滴定; ( 3 )当弱酸和弱碱并不很弱时,其共轭碱或共轭酸 在水溶液中也不能直接滴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二章 常微分方程 返回. 一、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一阶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Advertisements

概率统计( ZYH ) 节目录 3.1 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3.2 边缘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3 条件分布.
空间群 space groups 晶轴和直角坐标轴
一、拟合优度检验 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三、参数的置信区间
电位滴定分析法概述 杨扬 引言 在分析化学中测原电池的电位 —— 取决于电池.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命名 2. 掌握吡咯、吡啶的结构 3. 掌握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4. 了解几种常见杂环化合物以及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主讲人 : 杨凤杰学 时: 64 ( 第六十二讲 ) 离散数学. 最后,我们构造能识别 A 的 Kleene 闭包 A* 的自动机 M A* =(S A* , I , f A* , s A* , F A* ) , 令 S A* 包括所有的 S A 的状态以及一个 附加的状态 s.
分析化学中有机试剂 应用 — 重量分析 化学系 03 级三班 崔丹妮 学号 年 1 月 2 日.
11-3. 电导、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 极限摩尔电导率 电导、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 极限摩尔电导率.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教程( 学年 ) GXQ1 3.4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缓冲溶液的 pH 计算 缓冲溶液的 pH 计算 缓冲溶液的 pH 计算.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中溶液 pH 值计算的异同比较 谢永生  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系的一门基础课,课 时较少,其内容主要是无机物的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作为基础的,我们 都是在已掌握一定的无机化学知识后才学 习分析化学 。所以在分析 化学的学习中会 重复许多无机化学内容,造成学习没有兴.
2.1 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及作用效应 作用的分类 荷载分类及荷载代表值.
1 为了更好的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并 利用数学工具描述其规律, 有必要引入随 机变量来描述随机试验的不同结果 例 电话总机某段时间内接到的电话次数, 可用一个变量 X 来描述 例 检测一件产品可能出现的两个结果, 也可以用一个变量来描述 第五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电导分析法 conductometricanalysis 吕高阳 电导分析法简介 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而求得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方法称 为电导分析法 (conductometricanalysis)
11-8. 电解质溶液的 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解质是有能力形成可以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理想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实际溶液体系 ( 非电解质 ) 部分电离学说 (1878 年 )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离子间相互作用 (1923 年 )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主讲教师:陈殿友 总课时: 124 第八讲 函数的极限. 第一章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 3 函数的极限 在上一节我们学习数列的极限,数列 {x n } 可看作自变量 为 n 的函数: x n =f(n),n ∈ N +, 所以,数列 {x n } 的极限为 a, 就是 当自变量 n.
第七章 醇、酚、醚 学习要求: 1.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法及结构特点 2. 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鉴别方法.
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 郑好转 化学 5 班 唐南理论 唐南理论把离子交换树脂看作是一种具有弹 性的凝胶, 它能吸收水分而溶胀. 溶胀后的离子 交换树脂的颗粒内部可以看作是一滴浓的电解 质溶液. 树脂颗粒和外部溶液之间的界面可以看 作是一种半透膜, 膜的一边是树脂相, 另一边为 外部溶液.
第十一章 曲线回归 第一节 曲线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曲线方程的配置 第三节 多项式回归.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它反映土壤溶液 中 H + 浓度和 OH - 浓度比例,同时也决定于 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 H + 或 Al 3+ )或碱性 离子( Na + )的数量及土壤中酸性盐和碱 性盐类的存在数量。
1 第 2 章 生命的化学特征 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fe. 2 本章主要内容  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元素  生物分子  生命有机体中的化学键  生物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  水在生命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三磷酸腺苷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 关键物质 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
线性代数习题课 吉林大学 术洪亮 第一讲 行 列 式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 于行列式的概念和一些基本 理论,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第六节 多组分精馏 ( 主要讲单塔的多组分分离 ) 流程方案选择 1. 若将多组分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流程方案有多种,下 面以 3 组分混合物为例: 塔的数目 = 组分数 -1 应满足的要求: 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能力大、流程短、 投资少、能耗低、收 率高、操作费用低、 管理方便。 2.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一、随机变量 用数量来表示试验的基本事件 定义 1 设试验 的基本空间为 , ,如果对试验 的每一个基 本事件 ,规定一个实数记作 与之对应,这样就得到一个定义在基本空 间 上的一个单值实函数 ,称变量 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 、 等表示.或用.
数 学 系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第 3 章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给出一组离散点,确定一个函数逼近原函数,插值是这样的一种手段。 在实际中,数据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插值函数会将这些误差也包括在内。
第十三章 脂类化合物 学习要求: 1. 掌握油脂、蜡、磷脂化合物的结构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及皂化值、碘值和酸值的概念.
电荷传递之处.
电导分析技术 05 级化学四班 曹羽 Conductometricanalysis.
流态化 概述 一、固体流态化:颗粒物料与流动的流体接触,使颗粒物料呈类 似于流体的状态。 二、流态化技术的应用:流化催化裂化、吸附、干燥、冷凝等。 三、流态化技术的优点:连续化操作;温度均匀,易调节和维持; 气、固间传质、传热速率高等。 四、本章基本内容: 1. 流态化基本概念 2. 流体力学特性 3.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沉降速度 球形颗粒的 :一、自由沉降 二、沉降速度的计算 三、直径计算 1. 试差法 2. 摩擦数群法 四、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1. 当量直径 de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直径 V P — 颗粒的实际体积 2. 球形度  s : S—— 与颗粒实际体积相等的球形表面积.
11-13 电极电势 电池电动势 ( 为各类界面电势差之和 ) E. 平衡时电化学势  i sol + z i e 0  sol =  i M + z i e 0  M.
--- 严斌 溶液中铁离子的定量分析 --- 严斌. 定量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 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 取样 干燥试样 分解试样 消除干扰 测定 计算分析结果.
量子化学 第四章 角动量与自旋 (Angular momentum and spin) 4.1 动量算符 4.2 角动量阶梯算符方法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要求及安排 ● 教材:分析化学, 河南中医学院主编 ● 学时:理论 46 学时, 实验 33 学时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 70% ,实验 报告 20% ,考勤 10% 。
化学系 3 班 何萍 物质的分离原理 世世界上任何物质,其存在形式几乎均以混合 物状态存在。分离过程就是将混合物分成两 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纯物质的过程。 分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
第九章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 一. 反应的类型 ( ) 二. 反应机理 1. E1 机理 ( ) 2. 单分子共轭碱消除 (E1 CB) 机理 ( ) 3. E2 机理 ( ) 三. 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 ( ) 1. 底物 2. 碱 3. 离去基团 4. 溶剂.
实验八 —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 能测定.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一、 实验目的  1. 了解橡胶的老化机理  2. 掌握鼓风老化试验箱的使用方法  3. 测定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关于氨基酸的 定量分析 03 化学 3 班 杨曦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 —— 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 测定, 可以测出样品中总氨基酸 的含量, 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碱 性水溶液中, 氨基酸的 α— 氨基与醛类反应生成 Schiff 碱 :α— 氨基酸与甲醛反应生成亚.
第四章 相结构与二元相图.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1 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 (1)是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水晶水晶 金刚石 雪花 不同类型的晶体. 晶体 : 通过结晶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原因:晶体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Northwest University 基础化学实验Ⅱ (有机化学实验) 萃取和洗涤 Extraction and washing.
25  C 时电解质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p.290. 注意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p HCl KCl HAc 430.
导体  电子导体  R   L  i 离子导体  ( 平衡 ) mm   .
( 二 ) 局部兴奋及其特点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起来,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 局部感应或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主讲人 : 杨凤杰学 时: 64 ( 第五十三讲 ) 离散数学. 定义 设 G= ( V , T , S , P ) 是一个语法结构,由 G 产生的语言 (或者说 G 的语言)是由初始状态 S 演绎出来的所有终止符的集合, 记为 L ( G ) ={w  T *
可逆电动势 可逆电动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 正反两方向进行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 状态下工作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平衡态电化学 膜电势 化学电池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Electrode Kinetics 极 化 Polarization.
“ 石灰石中 Ca 与 Fe 的测定 ” 方案的思考 —— 鄢晓 实验方法:用络合滴定法直接测定 Ca 的 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Fe 的含量。 分析:石灰石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组分有 以及少量其他重金属 用 EDTA 滴定 Ca 时,溶 液中的 Mg , Al , Fe 会 对滴定起干扰:
编译原理总结. 基本概念  编译器 、解释器  编译过程 、各过程的功能  编译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 编译器的实现途径.
第六章 卤代烃 学习要求: 1. 熟练掌握一元卤代烃( RCl,RBr) 的化学性质 2. 掌握卤代烃的制法 3. 掌握不同类型卤代烃反应活性及鉴别方法 4. 理解亲核取代及消除反应的历程.
§8-3 电 场 强 度 一、电场 近代物理证明: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能量、 动量、质量。 电荷 电场 电荷 电场对外的表现 : 1) 电场中的电荷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2) 电场力可移动电荷作功.
报告人:黄磊 缓冲溶液的积分缓冲容量. 缓冲指数的概念是 Vanslyke 在 1922 年提出 的,意义是当缓冲溶液改变一个单位时需 加入酸碱物质的量 即 这里的缓冲指数指的是微分缓冲容量,是 加酸碱物质的量随着 pH 值的变化率 1 ,微分缓冲容量.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第二章 解析函数 第一节 解析函数的概念 与 C-R 条件 第二节 初等解析函数 第三节 初等多值函数.
氧 族 元 素 第一课时. 氧族元素 包含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族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统称为.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7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 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2 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 间的分配  知识点 :  理解在产品的概念 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 配.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二、力的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一、力的合成 O. O. 1. 合力与分力 我们常常用 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如果这个 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原 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效 果完全一样,那么,这一个力就 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 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河南济源市沁园中学 前进中的沁园中学欢迎您 ! 温故知新: 1 、什么是原子? 2 、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3 、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八. 真核生物的转录 ㈠ 特点 ① 转录单元为单顺反子( single cistron ),每 个蛋白质基因都有自身的启动子,从而造成在功能 上相关而又独立的基因之间具有更复杂的调控系统。 ② RNA 聚合酶的高度分工,由 3 种不同的酶催化转 录不同的 RNA 。 ③ 需要基本转录因子与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这.
欢 迎 使 用 《工程流体力学》 多媒体授课系统 燕 山 大 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组. 第九章 缝隙流动 概述 9.1 两固定平板间的层流流动 9.2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平行平板 间的缝隙流动 9.3 环形缝隙中的层流流动.
1 第三章 数列 数列的概念 考点 搜索 ●数列的概念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 高考 猜想 以递推数列、新情境下的 数列为载体, 重点考查数列的通 项及性质, 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也是考题难点之所在.
第二节. 广告牌为什么会被风吹倒? 结构的稳定性: 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 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第五节 反常积分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一、无穷限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函数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 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Analytical of Aromatic amines.
§7.2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上一节我们看到,对于总体 X 的同一个 未知参数,由于采用的估计方法不同,可 能会产生多个不同的估计量.这就提出一 个问题,当总体的一个参数存在不同的估 计量时,究竟采用哪一个好呢?或者说怎 样评价一个估计量的统计性能呢?下面给 出几个常用的评价准则. 一.无偏性.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Chapter2 Surfactant 第三节 磺化和硫酸化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思考: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仅仅是只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吗?有没有其它的 微粒? 原子 原子核 ( + ) ( + ) 质子( + ) 中子 核外电子( – ) H 、 C 、 O 、 Na 、 S 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各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非水酸碱滴定法 为什么要进行非水滴定? ( 1 )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 (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小于 时,不能满足 目视直接滴定的要求,在水溶液中不能直接滴定; ( 3 )当弱酸和弱碱并不很弱时,其共轭碱或共轭酸 在水溶液中也不能直接滴定。

第一节 概述  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滴 定分析法  非水酸碱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 的酸碱滴定法

两种酸碱滴定法对比 1 .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滴定法的特点: 优点:易得,易纯化,价廉,安全 缺点:当酸碱太弱,无法准确滴定 有机酸、碱溶解度小,无法滴定 强度接近的多元或混合酸碱无法分步或分别滴定 2 .非水酸碱滴定法的特点 非水溶剂为滴定介质 → 增大有机物溶解度 改变物质酸碱性 扩大酸碱滴定范围

(一)溶剂的离解性(二)溶剂的酸碱性(三)溶剂的极性(四)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第二节 溶剂的性质与作用

(一)溶剂的离解性 注:溶剂的酸性或碱性强弱分别由两对共轭酸碱对决定 注:溶剂的酸性或碱性强弱分别由两对共轭酸碱对决定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其对应的共轭碱越弱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其对应的共轭碱越弱 共轭酸碱对 2 溶剂阴离子 酸的离解 SH H + + S - 碱的离解 SH + H + SH 2 + 溶剂的自身离解反应 SH + SH SH S - 或溶剂质子自递反应 共轭酸碱对 1 溶剂合质子

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或离子积 溶剂固有酸常数 溶剂固有碱常数 溶剂自身离解常数 注: K s 值是非水溶剂的重要特性,可以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完全 K s 值是非水溶剂的重要特性,可以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完全 程度以及混合酸碱有无连续滴定的可能性 程度以及混合酸碱有无连续滴定的可能性

滴定反应常数 质子性溶剂中的酸碱滴定反应:  结论 K a SH 或 K b SH 为定值,衡量溶剂授受质子能力的大小 K a SH 或 K b SH ↓ , K s ↓ , K t ↑ ,滴定反应完全程度 ↑ K s 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K s ↓ ,滴定单一组分的⊿ pH↑→ 滴定准确度 ↑ SH S - 2 SH 溶剂合质子溶剂阴离子 强酸强碱

例: 水溶液( K w =1.0× ) 水溶液( K w =1.0× ) NaOH ( mol/L ) → HCL ( mol/L ) NaOH ( mol/L ) → HCL ( mol/L ) pH = 4.3 ~ 9.7 ,⊿ pH = 5.4 pH = 4.3 ~ 9.7 ,⊿ pH = 5.4 乙醇溶液中( K s =1.0× ) 乙醇溶液中( K s =1.0× ) C 2 H 5 ONa ( mol/L ) → HCL ( mol/L ) C 2 H 5 ONa ( mol/L ) → HCL ( mol/L ) pH* = 4.3 ~ 14.8 ,⊿ pH* = 10.5 滴定突跃范围 ↑ ↑ pH* = 4.3 ~ 14.8 ,⊿ pH* = 10.5 滴定突跃范围 ↑ ↑ 水溶液中 H 2 O + H 2 O H 3 O + + OH - 水溶液中 H 2 O + H 2 O H 3 O + + OH - 醋酸溶液中 HAC + HAC H 2 AC + + AC - 醋酸溶液中 HAC + HAC H 2 AC + + AC - 乙醇溶液中 C 2 H 5 OH + C 2 H 5 OH C 2 H 5 OH + + C 2 H 5 O - 乙醇溶液中 C 2 H 5 OH + C 2 H 5 OH C 2 H 5 OH + + C 2 H 5 O -

(二)溶剂的酸碱性 1. 酸 HA 溶在溶剂 SH 中: 注: HA 的表观酸度决定于 HA 的固有酸度和溶剂的固有碱度 溶剂 SH 碱性越强,反应越完全, HA 的酸性越强 酸 HA H + + A - 酸 HA H + + A - 碱 SH + H + SH 2 + 碱 SH + H + SH 2 + 离解平衡反应 HA + SH SH 2 + + A - HA 固有酸常 数 溶剂固有碱常数 HA 在溶剂中表观酸常 数 例: HCL 在 H 2 O 中的酸性>在 HAc 中的酸性(∵ H 2 O 的碱性> HAc )

续前 2. 碱 B 溶在溶剂 SH 中 注: B 的表观碱度决定于 B 的固有碱度和溶剂的固有酸度 溶剂 SH 酸性越强,反应越完全, B 的碱性越强 碱 B + H + BH + 碱 B + H + BH + 酸 SH H + + S - 酸 SH H + + S - 离解平衡反应 B + SH S - + BH + B 固有碱常 数 溶剂固有酸常数 B 在溶剂中表观碱常数 例: NH 3 在 HAc 中的碱性>在 H 2 O 中碱性(∵ HAc 的酸性> H 2 O )

续前  结论 物质的酸碱性强弱与其自身授受质子能力及溶剂 授受质子能力有关; 碱性溶剂使弱酸的酸性增强,酸性溶液使弱碱的 碱性增强; 溶剂的酸碱性影响滴定反应的完全度。

(三)溶剂的极性  介电常数:表示带相反电荷的质点在溶液中离解 所需能量的大小 所需能量的大小 结论:溶剂极性 ↑ , ε↑ , f↓ ,能量 ↓ ,越易于解离,酸性 ↑ HA + SH SH 2 + A - SH A - HA + SH SH 2 + A - SH A - B+ SH BH + S - BH + + S - B+ SH BH + S - BH + + S -电离离解电离离解 电离: 电离: 酸、碱同溶剂间发生质子转移,静电引力作用下形成离子对 酸、碱同溶剂间发生质子转移,静电引力作用下形成离子对 离解: 离解: 离子对在溶剂作用下分开,形成溶剂合质子或溶剂阴离子 离子对在溶剂作用下分开,形成溶剂合质子或溶剂阴离子 库仑定律 不带电酸碱 例: HAc 在水 (ε=80.37 )中比在乙醇 (ε=25 )中酸性强

续前  没有离子对的生成,离解过程不受 ε 的影响 NH 4 + 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差不多 同为两性溶剂,乙醇的质子自递常数比水大滴定反应更完全 乙醇中可用强碱准确滴定 NH 4 + 带电荷酸碱 NH SH [NH 3 SH 2 + ] NH 3 + SH 2 +

(四)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1 .均化效应(拉平效应)  均化效应:能将酸或碱的强度调至溶剂合质子 (或溶剂阴离子)强度水平的效应  均化性溶剂:具有均化效应的溶剂 HCLO 4 + H 2 O H 3 O + + CLO 4 - HCLO 4 + H 2 O H 3 O + + CLO 4 - H 2 SO 4 + H 2 O H 3 O + + SO 4 2 - H 2 SO 4 + H 2 O H 3 O + + SO 4 2 - HCL + H 2 O H 3 O + + CL - HCL + H 2 O H 3 O + + CL - HNO 3 + H 2 O H 3 O + + NO 3 - HNO 3 + H 2 O H 3 O + + NO 3 -注:在稀的水溶液中,四种酸的强度几乎相等 四种酸在水中全部解离,碱性较强的 H 2 O 可全部接受其质子, 四种酸在水中全部解离,碱性较强的 H 2 O 可全部接受其质子, 定量生成 H 3 O + ,更强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被均化到 H 3 O + 水平 定量生成 H 3 O + ,更强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被均化到 H 3 O + 水平 强 强度相近

续前 2 .区分效应 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  区分性溶剂: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的溶剂 HCLO 4 + HAc H 2 Ac + + CLO 4 - HCLO 4 + HAc H 2 Ac + + CLO 4 - H 2 SO 4 + HAc H 2 Ac + + SO 4 2 - H 2 SO 4 + HAc H 2 Ac + + SO 4 2 - HCL + HAc H 2 Ac + + CL - HCL + HAc H 2 Ac + + CL - HNO 3 + HAc H 2 Ac + + NO 3 - HNO 3 + HAc H 2 Ac + + NO 3 - 注:在 HAc 溶液中,四种酸的强度不相等 HAc 碱性< H 2 O ,无法全部接受四种酸离解出的质子生成 HAc 碱性< H 2 O ,无法全部接受四种酸离解出的质子生成 H 2 Ac + ,表现出酸性差别 H 2 Ac + ,表现出酸性差别 强

例: HCL + H 2 O H 3 O + + CL - HAc + H 2 O H 3 O + + Ac - HAc + H 2 O H 3 O + + Ac - 例: HCL + NH 3 NH CL - HAc + NH 3 NH Ac - HAc + NH 3 NH Ac - H 2 O 为 HCL 和 HAc 的 区分性溶剂 区分性溶剂 NH 3 为 HCL 和 HAc 的 均化性溶剂 均化性溶剂

讨论 ( 2 )在拉平溶剂中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酸是溶剂合质子 ——SH 2 +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酸是溶剂合质子 ——SH 2 + 或 H 3 O + 或 H 3 O +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碱是溶剂合阴离子 ——S -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碱是溶剂合阴离子 ——S - 或 OH - 或 OH - ( 3 )酸性溶剂是溶质酸的区分性溶剂,是溶质碱的 均化性溶剂 碱性溶剂是溶质碱的区分性溶剂,是溶质酸的 均化性溶剂

讨论 ( 4 )非质子性溶剂是良好的区分性溶剂(无明显的 ( 4 )非质子性溶剂是良好的区分性溶剂(无明显的 质子授受现象,无均化效应) 质子授受现象,无均化效应) ( 5 )利用均化效应 —— 测混合酸 ( 碱 ) 的总含量 利用区分效应 —— 测混合酸 ( 碱 ) 各组分的含量 注:利用非水滴定法的特点,进行原来在水中无法 注:利用非水滴定法的特点,进行原来在水中无法 进行的酸碱滴定反应,从而使滴定范围扩大 进行的酸碱滴定反应,从而使滴定范围扩大

一、非水溶剂的分类: A. 质子性溶剂:具有较强的授受质子能力的溶剂 1) 酸性溶剂 2) 碱性溶剂 3) 两性溶剂 B. 非质子性溶剂: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1) 偶极亲质子性溶剂 2) 惰性溶剂 C. 混合溶剂 第三节 溶剂的分类和选择

 酸性溶剂:具有较强的给出质子能力的溶剂 例如:甲酸,醋酸,丙酸,硫酸 例如:甲酸,醋酸,丙酸,硫酸  特点:酸性> H 2 O ,碱性< H 2 O  适用:滴定弱碱性物质  作用:酸性介质,能增强被测碱的强度 HAc + HAc H 2 Ac + + Ac -

 碱性溶剂:具有较强的接受质子能力的溶剂 例如:乙二胺,乙醇胺,丁胺 例如:乙二胺,乙醇胺,丁胺 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 作用:碱性介质,能增强被测酸的强度 H 2 NCH 2 CH 2 NH 2 + H 2 NCH 2 CH 2 NH 2 H 2 NCH 2 CH 2 NH 2 + H 2 NCH 2 CH 2 NH 2 H 2 NCH 2 CH 2 NH H 2 NCH 2 CH 2 NH - H 2 NCH 2 CH 2 NH H 2 NCH 2 CH 2 NH -

 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 溶剂 例如:甲醇,乙醇,乙丙醇 例如:甲醇,乙醇,乙丙醇  特点:碱性、酸性与水相似(给出质子、接受质子 两种能力差不多,与水相似)  适用:滴定不太弱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 作用:中性介质,传递质子 CH 3 OH + CH 3 OH CH 3 OH CH 3 O -

 偶极亲质子性溶剂(非质子亲质子性溶剂): 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但具有较弱的接 受质子的倾向,且具有程度不同形成氢键的 能力 例:酮类,酰胺类,腈类,吡啶类 例:酮类,酰胺类,腈类,吡啶类  特点:具微弱碱性和弱的形成氢键能力;不具碱性 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 惰性溶剂: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和接受 质子的倾向,也无形成氢键的能力 例:苯,甲苯,氯仿,四氯化碳) 例:苯,甲苯,氯仿,四氯化碳)  特点:不参加酸碱反应 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 作用:常与质子溶剂混用,用来溶解、分散、 稀释 溶质

 混合溶剂: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 例:冰醋酸 - 醋酐,冰醋酸 - 苯 —— 弱碱性物质滴定 例:冰醋酸 - 醋酐,冰醋酸 - 苯 —— 弱碱性物质滴定 苯 - 甲醇 —— 羧酸类的滴定 苯 - 甲醇 —— 羧酸类的滴定 二醇类 - 烃类 —— 溶解有机酸盐、生物碱和高 二醇类 - 烃类 —— 溶解有机酸盐、生物碱和高 分子化合物 分子化合物  特点:使样品易溶,滴定突跃 ↑ ,终点变色敏锐

二、非水滴定的条件选择 —— 溶剂的选择 选择原则: 依据溶剂酸碱性对被测物酸碱性和对滴定反应的 影响选择溶剂 1. 溶剂的酸碱性对滴定反应程度的影响 2. 溶剂的选择原则 3. 常用溶剂

1. 溶剂的酸碱性对滴定反应程度的影响  强碱滴定弱酸时 —— 选碱性溶剂  强酸滴定弱碱时 —— 选酸性溶剂 注: K T 取决于溶剂固有酸度; K a SH ↓ , K T ↑ ,反应程度越高 例:乙二胺的酸性﹤ H 2 O ,常选乙二胺作为碱滴定酸的溶剂 注: K T 取决于溶剂固有碱度; K b SH ↓ , K T ↑ ,反应程度越高 例: HAc 的碱性﹤ H 2 O ,常选 HAc 作为酸滴定碱的溶剂 HA + S - SH + A - HA + S - SH + A - SH 2 + + B B H + + SH

2. 溶剂的要求 应对样品及滴定产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应对样品及滴定产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纯度应较高,若有水,应除去 纯度应较高,若有水,应除去 应能增强被测酸碱的酸碱度 应能增强被测酸碱的酸碱度 粘度度应小,挥发性小 粘度度应小,挥发性小 3. 常用溶剂 滴定酸时 —— 选择碱性溶剂或偶极亲质子性溶剂 滴定碱时 —— 选择酸性溶剂或惰性溶剂

1. 某些酸类测定 如磺酸、羧酸、酚类、酰胺,某些含氮化物等; 2. 某些碱类测定 如脂肪族的伯胺、仲胺和叔胺、芳香胺类、环状结 构中含有氮的化合物(如吡啶和吡唑)等。 3. 某些酸的混合物或碱的混合物的分别测定 第四节 非水滴定的应用

被测物酸性物质 羧酸, 氨基酸 ( 羧基 ) 碱性物质 生物碱, 氨基酸 ( 氨基 ) 溶剂 乙二胺, 正丁胺, 吡啶冰醋酸 滴定剂 甲醇钠, 氢氧化四丁 胺的苯-甲醇溶液 HClO 4 的冰醋酸溶液 ( 加适量醋酸酐 ) 基准物 苯甲酸 苯甲酸苯二甲酸氢钾 指示剂 百里酚蓝, 偶氮紫 甲基紫, 结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