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嬰兒期 早期學習、動作技巧和 知覺能力
一、新生兒反射作用(reflexes)(p.126) (一) 定義 反射作用是對某特定形式刺激的生而具有的自動反應 (二) 新生兒反射作用(p.126)
二、新生兒狀態 (一) 5種狀態(p.128) (二) 狀態改變 狀態的改變比較快,狀態維持期間較短 6-9月:白天睡眠減少,大約2次午休 1 1/2歲:大約1次午休
(三) 睡眠狀態 1. 快速眼動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 2. 隨年齡增加,快速眼動睡眠的比例下降(p.130) 3. 快速眼動睡眠對新生兒的重要性 因嬰兒在警覺狀態的時間相當少,因此他們從環境得到的刺激的機會較少,快速眼動睡眠可能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稱為自動發展理論(autostimulation theory)
三、學習能力 嬰兒會加快吸吮以便聽到音樂或人聲 2-6月: (一)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p.136) (二)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p.136-137) 嬰兒會加快吸吮以便聽到音樂或人聲 2-6月: 腳綁著一條帶子,腳動會使的一種會動的裝置動起來,只需幾分鐘,嬰兒就會很有活力的動腳,以便使這個裝置可以動,這也反映嬰兒有記憶
記憶: 3月=>1星期 6月=>2星期,隨年齡增加,記憶維持時間越長(p.137) 2-6月:嬰兒的記憶是很依賴脈絡的(context dependent),也就是說嬰兒只能回憶相同情境的事務,例如相同房間的相同會動的裝置,若不相同,他們的記憶很差(p.228) 9月之後:依賴脈絡的程度下降
(三) 習慣化(habituation) 1. 定義 習慣化:對於重複出現的刺激,其反應強度將逐漸降低, 復原(recovery):當新刺激出現時,反應會回到較高的程度, 2. 測量 用來測量嬰兒的注意力、知覺、和記憶等(p.138,p.139)
(四) 模仿 1. 模仿能力(p.141) 2. 議題 2-3月嬰兒比之新生而較難引發模仿 為什麼? (1) 模仿類似反射,隨年齡而下降 (2) 並非類似反射,較大嬰兒並不立即模仿,而是參與社會遊戲,他們和大人面對面互動,如相互凝視、微笑、揮舞手必等,但如果大人不斷示範一個姿勢,她們就會模仿
四、嬰兒期動作發展 (一) 動作發展順序 1. 粗動作(大肌肉動作)發展(gross motor development)(p.143) 2. 精細動作(小肌肉動作)發展(fine motor development)
(二)動作發展原則(p.143) 1. 由頭到腳順序(cephalocaudal trend) 2. 由中心往外順序(proximodistal trend)
(三)動作技能的動力系統 (dynamic systems)理論 動作技能可視為系統,即動作技能可加以統整,且彼此合作以產生更有效探索和控制環境的方式
五、嬰兒期的知覺發展 (一)觸覺、味覺、嗅覺、平衡和聽覺(p.153) (二)視覺(p.161) 1. 視覺敏銳度(視力,visual acuity) 出生:20/600(嬰兒在20英尺可看清楚,成人可在600英尺遠看清楚)(p.152) 6月:20/20
2.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p.154) (1) 測量 Gibson and Walk (1960):視覺懸崖
(2) 深度知覺的出現 運動深度線索(kinetic depth cues): 身體或環境中的物體的運動所產生的線索, 3-4星期嬰兒:東西往眼前移動,會眨眼 3月:運動深度線索讓嬰兒理解物體不是平的,而是三度空間的
雙眼深度線索(binocular depth cues): 藉由融合二眼的影像,而使視覺有深度 2-3月:對雙眼深度線索敏感 1歲:快速進步
圖畫深度知覺(pictorial depth cues): 5月:尚無 7月:有
3. 圖案知覺(pattern perception) 比之平的刺激,嬰兒喜歡圖案 (1) 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p.155) (2) 臉的知覺(face perception) 新生兒:(p.158) 2-3月: 再認和喜歡母親臉的特徵 3月: 分辨不同臉的特徵 5月:知覺情緒的表達
4. 物體知覺(object perception) (1) 大小恆常性(size constancy)(p.159) (2) 物體整體性知覺(perception of object identity)(p.159,p.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