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翻地覆 —— 台湾建省与近代化
第一节 统一后的台湾行政管理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康 熙的主持下,清廷最高决策机构围绕着台湾的弃与留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终,施琅力排众议,说服 了康熙皇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和 诸罗三县。 凤山县
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分为文武两个系统。 文官系统由道员、知府、知县组成。台湾道是最高行政 长官,正四品。 台湾的武官系统设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 守备、千总、把总等职。镇总兵为台湾最高的军事长官, 正二品,归福建水师提督指挥。
第二节 台湾建省始末 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 1874 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 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丁日昌就提出:台湾可另设一 省,以固夷夏之防,以收自然之利。 1875 年 11 月沈葆 桢也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 “ 福建巡抚 ” ,兼管闽台 “ 闽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 ” 。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关于台湾海防展开了一次大讨 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创建海军,加强台防的问题。 左宗堂分析了台湾战略地位和中国海防的关系,分析 了康熙同意台湾后的 20 年来治理台湾的利弊,提出了 “ 建省分治 ” 的主张。 左宗堂
光绪十一年( 1885 年)十月 十二日,慈禧太后下旨创建 海军的同时,下旨诏准左宗 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 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 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 建省。即以抗法有功的福建 巡抚刘铭传充任台湾巡抚。
第三节 台湾社会的近代化 台湾社会的近代化始于 1874 年沈葆桢渡台。 由于日本人侵犯台湾,沈葆桢作为钦差大 臣前往台湾应对。他在台湾府城与澎湖建 新式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建立军装局、 火药局。在安平与厦门之间装置海底电线。 迈开了军事现代化的步伐。
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期间,极力主张全面开发台湾。 他力主购置铁甲船,提高海上防御的能力。他要求 练水雷军、增造新式炮台、练枪炮队。他极力推崇 各项近代化事业,修筑铁路、架设电线、采购机器、 开矿挖山、垦荒拓殖。
1885 年,台湾诏准建省后,刘 铭传以全面推行近代化为中心, 以整顿海防和兴筑铁路为具体 目标,对台湾的海防、吏治、 财政、农业、工业、交通、教 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清台湾基隆邮政局邮票
台湾樟脑制造
第四节 外国势力与近代台湾 1858 年,清廷先后与英、法、美、俄签定了《天津条 约》,在各国签订的条约中,唯有中法天津条约载明 “ 福 建之台湾、淡水 ” 准予通商。英、美、俄援引最惠国条款 使得台湾成为四国之通商口岸。
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他们在台湾的活动主要有三大 方面: 1 、外交方面,以领事制度的设立与发展为代表; 2 、经济方面,以台湾海关被外国人操纵为代表,同时包 括采矿、铁路诸方面的经营; 3 、文化传播与冲突方面,以外国教会在台湾的活动为代 表。
英国领事馆
台北至桃圆新铁路台湾第一条马路
外国人在台湾的经济活动,除了海关外,还设立了洋行 垄断台湾的樟脑、茶叶、米、糖等商品的对外贸易。 制茶制茶制糖制糖
和外国人进入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一样,传教士是这一殖民 入侵的急先锋。外国传教士在台湾的活动,也是清末外国人 在台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甘为霖在台传教
万金天主堂 马偕建立的艋岬教堂
马偕传教士及其为人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