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與中國之產業結構變化分析: 投入 - 產出模型之應用 報告人:劉建谷
大綱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實證分析 結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 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回歸中國衝擊下, 各國在面對如此轉變之際,是否將影響其經濟結 構,進而導致經濟結構產生變遷,實值得加以研 討。 研究目的 --- 歷經此金融風暴後的亞洲四小龍,其經濟體系 遭受檢驗,而產業結構是否有所改變,變動之幅 度或方向為何,本研究將利用投入 - 產出分析模型 及天際圖分析法加以探究。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天際圖分析法與投入 - 產出模型 中之產業關聯分析,觀察各國經濟結構的 跨期變化。藉由天際圖分析法與產業關聯 之向前、向後關聯效果及乘數積矩陣分析 法,探討各國產業結構的變遷趨勢,並根 據結果進行分析。
( 一 ) 、天際圖分析法 天際圖分析說明 --- 橫軸寬度表示每個產業產出對國內毛產出 之比率。縱軸高度表示總需求(包括國內 需求與出口)或總供給(包括國內毛產出 與進口),白色方塊高度為自給率,而灰 色方塊高度則表示進口率。
天際圖分析說明 出口 100% 總需求 國內 需求 進口 毛產出 ( 自給率 ) 總供給 產出比例
( 二 ) 、產業關聯分析 1. 向前與向後關聯效果 向前關聯效果 --- b ij 代表 j 產品的最終需求變動一單位,將對 i 產業造成 直接與間接的產量變化。 向後關聯效果 ---
2. 乘數積矩陣分析法 乘數積矩陣 --- V 表示 Leontief 逆矩陣的總需求係數矩陣之和
二、資料來源 本研究資料取自第五及第六版的 GTAP 資 料庫( Dimaranan and McDougall , 2002 、 2005 )。該資料庫分別以 1997 與 2001 年為 基準年,內容涵蓋各國詳細的投入產出、 貿易與最終需求等架構。本研究將分析對 象加總成 6 個國家(地區)、 18 個部門與 5 種原始生產要素。
實證分析 一、天際圖分析 二、產業關聯程度分析 1. 向前與向後關聯效果 2. 經濟空間關係
結論 亞洲四小龍在金融服務業與其它服務業的產出比 例呈現增加趨勢,僅中國呈現小幅度下降情況。 除中國外,各國之製造業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力呈 現下降趨勢,相形下之非製造業的影響力則為增 加,尤其是在服務業,其中又以香港與新加坡的 轉變最為明顯。 各國產業的向前關聯程度與向後關聯程度,除新 加坡外,其它各國在跨期下之前三大產業及後三 大產業排序上呈現局部的變化,惟關聯程度增減 之變動幅度並不大,僅新加坡較劇。此表示各國 產業結構存在小幅度的局部變動,而新加坡的產 業結構變動情況則較為明顯。
結論 ( 續 ) 各國產業間的產業關聯程度相對大小,在 1997 年 時之差異皆超過 10 倍以上,尤其新加坡與香港更 高達 3 、 40 倍。至 2001 年,除新加坡的產業關聯 程度相對大小由 34.8 倍明顯下降為 17.4 倍外,其 餘皆呈現上升 趨勢,而香港的差異程度則更加 擴 大為將近 50 倍。此顯示各國之產業皆存在結構改 變的現象,而台灣與韓國的結構改變的情況則有 相當的雷同。
報告完畢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