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 月 夯实基础 坚定信念 积极进取 永不驻足 光伏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工作汇报 夯实基础 坚定信念 积极进取 永不驻足 --- 光伏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工作汇报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陈东
1 公司概况 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7 月,由天华阳光集团与谢潇拓先生共同 投资创建,作为全球天华的供应链质量控制中心,是一家以光伏产品(系统)质量 管理和光伏技术研发与推广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设四家子公司 — — 常州华阳光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天华光伏研究院、常州正衡电力工程监理 有限公司、常州天华新能源职业培训学校 ( 常州新能源学院 ) 。 公司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 CNAS 、计量认证 CMA 等资质,是中国 CGC 签约检测机构, TUV 认可外部实验室,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共同 认定的光伏发电设备监理资质,同时公司也是全联新能源商会监事单位,工信部 — 江苏省共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窗口平台 ” 承建单位,江苏省 光伏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光伏产业系统集成专委会会员单位,江 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截止到 2013 年年底,获得发明专利受理 29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81 项,服务企业超 过 600 家。
2 公司概况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 光伏工程监理、验收 光伏电站检查、检测、评估 光伏发电设备监造 光伏产品认证、检测 第三方检测(光伏产品、原材料等) 光伏检测仪器 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光伏专业人才培养 典型客户 ——
3 光伏职业标准,一路走来 2011 年 5 月,南通,标准编制启动会议 —— 参与编制 “ 光伏晶硅组件制造工 ” 国家职业标准。 2012 年 4 月,北京,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与中心沟通,讨论参与职业标准编审、培训、鉴定相关工作。 ——2012 年 6 月,获得中心委托授权,牵头光伏 4 个职业标准的审修 工作。
4 光伏职业标准,一路走来 2012 年 7 月,常州,光伏国家职业标准一次修改工作会议 2012 年 10 月,常州,光伏国家职业标准二次修改工作会议 —— 组织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海润、晶龙、协鑫、中节能、天通、有则科技等单位专家讨 论、修改单晶棒、多晶锭、晶硅片、晶硅电池片、晶硅组件,完成了全部修改稿。
5 光伏职业标准,一路走来 2012 年 12 月,北京,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行业专业委员会第三组(制造业)第七次会议 2013 年 4 月,北京,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行业专业委员会第三组(制造业)第十二次会议 —— 代表机械职业中心参与讨论 “ 光伏电池制造工 ” ,提出新的职业定义和分类 ,受到会议的高度重视。 “ 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工 ” 、 “ 光伏系统装调维检工 ” 列 入新增职业名单。 —— 经进一步讨论,完成 “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安装工 ” 职业定义和分类, 下设 3 个工种:光伏晶硅组件制造工、光伏薄膜组件制造工、光伏发电设备安 装工。
6 光伏职业标准,一路走来 2013 年 5 月,银川,通用零部件等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启动和部分标准审定工作会议 —— 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老师首次见面,牵头组织 光伏职业标准审修,重新确定 “ 光伏晶硅组件制造工 ” 标准大纲。 —— 启动确定 “ 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工 ” 编写专家。
7 光伏职业标准,一路走来 2013 年 8 月,贵阳, 2013 年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会议 —— 中心正式成立光伏技术指导委员会,我单位为主任单位。 —— 完成 “ 光伏晶硅组件制造工 ” 修改稿。 —— 组织 “ 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工 ” 编写人员,完成初稿。 —— 在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完成光伏晶棒制造工、光伏晶硅硅片制造工、光伏晶硅组件制造工 、光伏薄膜组件制造工、光伏晶锭制造工、光伏晶硅电池片制造工的修改、网审工作。 —— 进一步扩充了审核专家队伍:河北汉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京运通科技有限公司、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能新光伏有限公司、中达电通公司、宜兴羿 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8 得失总结 —— 驻足思考,为了做得更好 成绩、经验: —— 公司领导的重视、支持,中心领导老师的指导、付出; —— 通过编写、审核职业标准,参与修典会议等活动,感受到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业、行业 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使命感; —— 了解了职业标准编写、培训、鉴定主要工作内容,熟悉了工作流程; —— 组建了一支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队伍,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 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编写。 不足、教训: —— 光伏行业起伏跌宕,参与单位、专家变化频繁,工作连贯性受到很大影响; ——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参与单位代表性、覆盖面(特别是网审单位)不够; —— 编审人员缺乏必要足够的培训和交流,编审能力不足。
9 规划与展望 —— 希望国家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重视,为我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奠定扎实 基础; —— 希望国家将职业标准纳入国家标委会国家标准体系,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 建议由人社部牵头,各行业职业指导中心加强交流、协调,分工明确,减少资源浪费; —— 建议加大对编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职业标准编写质量,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