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抗 原. 抗原及其相关概念 一、抗原 ( Antigen , Ag ) 一、抗原 ( Antigen , Ag )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 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 ) 特异 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 物质。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 疫应答产物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纺纱学. 2 绪 论 基本要求:了解纺纱系统的类别 重点掌握:棉纺系统的工艺流程 3 一、纺纱原理与设备 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 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 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第十二章 常微分方程 返回. 一、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一阶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类 型 1. 直接积分法 2. 可分离变量 3. 齐次方程 4. 可化为齐次 方程 5. 全微分方程 6. 线性方程.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 (三)犯罪的混合概念.
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 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防止细胞内水肿的发生 建立一种势能贮备.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两极异步电动机示意图 (图中气隙磁场形象地 用 N 、 S 来表示) 定子接三相电源上,绕组中流过三相对称电流,气 隙中建立基波旋转磁动势,产生基波旋转磁场,转速 为同步速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电动机运行时的基本电磁过程: 这个同步速的气隙磁场切割 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在 转子绕组中产生相应的电流;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生 理 学 主 讲: 葛 敬 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数据和信息 (Data & Information) 数据 原始事实 如:员工姓名, 数据可以有数值、图形、声音、视觉数据等 信息 以一定规则组织在一起的事实的集合。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中溶液 pH 值计算的异同比较 谢永生  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系的一门基础课,课 时较少,其内容主要是无机物的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作为基础的,我们 都是在已掌握一定的无机化学知识后才学 习分析化学 。所以在分析 化学的学习中会 重复许多无机化学内容,造成学习没有兴.
2.1 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及作用效应 作用的分类 荷载分类及荷载代表值.
1 为了更好的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并 利用数学工具描述其规律, 有必要引入随 机变量来描述随机试验的不同结果 例 电话总机某段时间内接到的电话次数, 可用一个变量 X 来描述 例 检测一件产品可能出现的两个结果, 也可以用一个变量来描述 第五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十、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 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 种疫病或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 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
第九章 家畜的繁殖力 第一节 繁殖力 第二节 繁殖障碍 第三节 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第一节 繁殖力 一. 概念 二. 衡量指标 1. 衡量发情与配种质量的指标 衡量发情与配种质量的指标 2. 衡量畜群增殖情况的指标 衡量畜群增殖情况的指标 3. 衡量某些特定家畜繁殖力的指标 三. 家畜的繁殖力.
11-8. 电解质溶液的 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解质是有能力形成可以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理想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实际溶液体系 ( 非电解质 ) 部分电离学说 (1878 年 )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离子间相互作用 (1923 年 )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T H O M S O N S C I E N T I F I C Biology 201. Copyright 2007 Thomson Corporation 2 T H O M S O N S C I E N T I F I C Why BondPlus?
Immunology 免疫学教研室 白慧玲 抗原 antigen.
第二章 病毒的复制 病毒在活细胞内,以其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病毒基因及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replication)。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和病毒蛋白合成,至释放出子代病毒的全过程,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十一、产蛋下降综合征 Eggs drop syndrome (EDS76). 本病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以产蛋下 降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鸡产蛋骤 然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加,褐色蛋壳 颜色变淡。 1976 年 Van Eck 首先报道了本病,我国 在 1991 年分离到了病毒。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 释放、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三磷酸腺苷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 关键物质 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
Life Science Life Science 第八讲 基因工程. Life Science 学习目标 1 、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过程 2 、了解基因工程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等的应用 3 、了解基因工程产品和食品的可能潜在风险 4 、了解生物制药的原理和方法 5 、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内容.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 和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
兽医病理生理学 Veterinary Pathophysiology. 一、概念 (Definition or concept) : 兽医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 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体的 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揭示疾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 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聚合物在生物高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王延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Tel
流态化 概述 一、固体流态化:颗粒物料与流动的流体接触,使颗粒物料呈类 似于流体的状态。 二、流态化技术的应用:流化催化裂化、吸附、干燥、冷凝等。 三、流态化技术的优点:连续化操作;温度均匀,易调节和维持; 气、固间传质、传热速率高等。 四、本章基本内容: 1. 流态化基本概念 2. 流体力学特性 3.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沉降速度 球形颗粒的 :一、自由沉降 二、沉降速度的计算 三、直径计算 1. 试差法 2. 摩擦数群法 四、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1. 当量直径 de :与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直径 V P — 颗粒的实际体积 2. 球形度  s : S—— 与颗粒实际体积相等的球形表面积.
化学系 3 班 何萍 物质的分离原理 世世界上任何物质,其存在形式几乎均以混合 物状态存在。分离过程就是将混合物分成两 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纯物质的过程。 分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及其遗传.
2.血管的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实验八 —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 能测定.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一、 实验目的  1. 了解橡胶的老化机理  2. 掌握鼓风老化试验箱的使用方法  3. 测定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1 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 (1)是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换热器换热器 反应器反应器. 间壁 热流体 冷流体 热流体 套管换热器 外壳 管板 封头封头 挡板 ( 折流板 ) 封头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
第九章 核糖体 Robinson & Brown ( 1953 )发现于植物细胞, Palacle ( 1955 )发现于动物细胞, Roberts ( 1958 )建 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 ribosome ),简称核糖体。核糖 体是所有类型的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在一个旺盛生 长的细菌中,大约有.
导体  电子导体  R   L  i 离子导体  ( 平衡 ) mm   .
第 6 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Biomembranes and cellular transportation.
( 二 ) 局部兴奋及其特点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起来,在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 局部感应或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能引起细胞膜上少量的 Na + 通道开放,少 量的 Na + 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
平衡态电化学 化学电池 浓差电池. 平衡态电化学 膜电势 化学电池浓差电池 电极过程动力学 Electrode Kinetics 极 化 Polarization.
RT-PCR 扬州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背景介绍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并编码了基因 转录 : 双链 DNA 解链后利用其中一条链(编 码链)合成信使 RNA ( mRNA ) mRNA 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mRNA 结合上核糖体开始翻译成蛋白质 蛋白执行基因的功能.
第三章 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突变 第二节 诱变 第三节 基因重组 第四节 病毒基因产物间的相互作用.
编译原理总结. 基本概念  编译器 、解释器  编译过程 、各过程的功能  编译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 编译器的实现途径.
第 17 章 核酸技术 Technology of Nucleic Acids. 本章主要内容 DNA 重组技术 基因鉴定 核酸技术的应用.
§8-3 电 场 强 度 一、电场 近代物理证明: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能量、 动量、质量。 电荷 电场 电荷 电场对外的表现 : 1) 电场中的电荷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2) 电场力可移动电荷作功.
第 3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2 节 细胞器 ——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的结构 细胞质基质 细 胞 器细 胞 器.
传染性鼻炎 Infectious coryza (IC). 由鸡副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为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涕、面 部水肿和结膜炎 。
1 分子生物学技术. 2 第一节、重组 DNA 技术 - 基因工程 第二节、分子杂交及相关技术第三节、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四节、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第二章 解析函数 第一节 解析函数的概念 与 C-R 条件 第二节 初等解析函数 第三节 初等多值函数.
氧 族 元 素 第一课时. 氧族元素 包含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 ( 8 O) 、硫 ( 16 S) 、硒 ( Se) 、碲 ( Te) 、钋 ( Po) 等 氧族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相似统称为.
《 UML 分析与设计》 交互概述图 授课人:唐一韬. 知 识 图 谱知 识 图 谱知 识 图 谱知 识 图 谱.
动物的激素调节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怀颖. 一、动物的激素调节: 复习:体液的组成? 体液调节概念: 象激素、 CO2 、 H+ 、乳酸和 K+ 等通过体 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 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相对于这些化学 物质的调节最为重要。
《 高中生命科学》 有丝分裂 澄衷高级中学 邓敏 2008 年 12 月.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卵 个 体个 体.
表单自定义 “ 表单自定义 ” 功能是用于制作表单的 工具,用数飞 OA 提供的表单自定义 功能能够快速制作出内容丰富、格 式规范、美观的表单。
第6章 抗体 antibody,Ab 抗原与抗体是天生的一对,谁也离不了谁; 两者既是好朋友,又是一对冤家。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二、力的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一、力的合成 O. O. 1. 合力与分力 我们常常用 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如果这个 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原 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效 果完全一样,那么,这一个力就 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 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2004 免疫学信息网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研究中心 王 辉 Tel:
个体 精子 卵细胞 父亲 受精卵 母亲 人类生活史 问题:人类产生配子(精、卵 细胞)是不是有丝分裂?
目标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材料美是布的基本特点,利 用布的特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 践能力。
免 疫 调 节 ( Immunoregulation ) 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系 高 扬.
八. 真核生物的转录 ㈠ 特点 ① 转录单元为单顺反子( single cistron ),每 个蛋白质基因都有自身的启动子,从而造成在功能 上相关而又独立的基因之间具有更复杂的调控系统。 ② RNA 聚合酶的高度分工,由 3 种不同的酶催化转 录不同的 RNA 。 ③ 需要基本转录因子与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这.
欢 迎 使 用 《工程流体力学》 多媒体授课系统 燕 山 大 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组. 第九章 缝隙流动 概述 9.1 两固定平板间的层流流动 9.2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平行平板 间的缝隙流动 9.3 环形缝隙中的层流流动.
第二节. 广告牌为什么会被风吹倒? 结构的稳定性: 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 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杂种植株杂种植株 融合的 原生质 体 AB 再 生 出 细 胞 壁 脱分化脱分化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 再分化再分化 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细胞的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 A 原生质体 B 原生质体 A 杂种 细胞 AB 去 壁去 壁 去 壁去 壁 人工诱导人工诱导 方法? 促进融合.
第九章 核糖体 Robinson & Brown ( 1953 )发现于植物 细胞。 Palacle ( 1955 )发现于动物细胞。 Roberts ( 1958 )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 ( ribosome ),简称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在 一个旺盛生长的细菌中,大约有
第十二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调 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 代谢起调节作用。 含量少,人体合成不足,需食物提供 缺乏会导致病变, 过多? 结构上无共性.
§9. 恒定电流场 第一章 静电场 恒定电流场. 电流强度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 正负电荷反方向运动产生的电磁效应相同 ( 霍尔效应 特例 ) 规定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 电流方向:正方向、反方向  电流强度 ( 电流 ) A 安培 标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
第二节 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财政分配以政府为主体 二、财政分配一般具有强制性 三、财政分配一般具有无偿性 第一章 财政概论 四、财政分配一般具有非营利性.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第五节 反常积分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一、无穷限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 函数 第五章 第五章.
你知道多细胞动物 和人的生长发育是 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吗 ? 受精卵 分化 肌肉细胞 上皮细胞 人体的各种细胞图.
第一节 DNA 的重组 DNA Recombination DNA 重组包括: 同源重组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位点特异重组 转座重组 接合作用 转化作用 转导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五 章 抗 原

抗原及其相关概念 一、抗原 ( Antigen , Ag ) 一、抗原 ( Antigen , Ag )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 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 ) 特异 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 物质。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 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 ) 特异 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 物质。

二、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二、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 免疫原性 ( immunogenecity ) 指抗原分子能 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 免疫效应细胞 ) 的性质。 1. 免疫原性 ( immunogenecity ) 指抗原分子能 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 免疫效应细胞 ) 的性质。 Ag T B T 浆细胞 致敏 T 细胞 抗体

2. 抗原性 (antigenicity ,又称免疫反应性 )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 胞 )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2. 抗原性 (antigenicity ,又称免疫反应性 )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 胞 )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Ag T B T 浆细胞 致敏 T 细胞 抗原性

三、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 具有免疫原 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1.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 具有免疫原 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 半抗原( 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 性的物质。 2. 半抗原( 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 性的物质。 3. 载体( carrier )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 蛋白质。 3. 载体( carrier )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 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 完全抗原 半抗原 + 蛋白质  完全抗原

半抗原 + 载体 抗体 BT 完全抗原 BBBT

第一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性质 一、根据抗原性质 1. 完全抗原 1. 完全抗原 2. 半抗原 2. 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 二、根据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 T 细胞辅助 T 细胞辅助 1. 胸腺依赖性抗原 ( thymus-dependent antigen, 1. 胸腺依赖性抗原 ( 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 )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TD-Ag )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2.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 thymus-independent 2.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 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 )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antigen, TI- Ag )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 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 (一)天然抗原 (一)天然抗原 1. 非己抗原 1. 非己抗原 2. 自己抗原 2. 自己抗原 (二)人工抗原 (二)人工抗原 1. 人工结合抗原 1. 人工结合抗原 2. 人工合成抗原 2. 人工合成抗原 3. 基因工程抗原 3. 基因工程抗原

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 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 1. 异种抗原( xenogenic Ag ) 1. 异种抗原( xenogenic Ag )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2. 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g ) 2. 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g ) 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 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 3.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 3.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 来自自身的抗原。 来自自身的抗原。

同种异型 异种抗原

第二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 (一)细菌性抗原 (一)细菌性抗原 伤寒杆菌链球菌痢疾杆菌

G - 菌胞壁 G + 菌胞壁

(二)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包膜:糖蛋白 腺病毒 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狂犬病病毒

真菌 白色念珠菌 (1,000X oil) 疟原虫 (三)其他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1. 外毒素 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具有毒 性与免疫原性。 1. 外毒素 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具有毒 性与免疫原性。 2. 类毒素 经 0.3% ~ 0.4% 甲醛处理过的失去 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2. 类毒素 经 0.3% ~ 0.4% 甲醛处理过的失去 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三、异种动物血清 具有两重性 具有两重性 1. 抗毒素作用 1. 抗毒素作用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 破伤风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 破伤风 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 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 2.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 2.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 性,可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 性,可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

四、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 antigen ,又称 Forssman 抗原) 四、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 antigen ,又称 Forssman 抗原) (一)概念 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豚鼠绵羊

(二)实际意义 (二)实际意义 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基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心肌 心肌 大肠杆菌 O 14 型 大肠杆菌 O 14 型 结肠粘膜 结肠粘膜 共同抗原  急性肾小球肾炎 共同抗原  风湿病 共同抗原  溃疡性结肠炎

五、血型抗原 —— 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 23 个系统 —— 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 23 个系统 (一) ABO ( H )血型系统: A 、 B 、 AB 、 O 四型 人类 ABO ( H )血型系统的分类 人类 ABO ( H )血型系统的分类 血型 抗原( RBC ) 抗体(血清) 血型 抗原( RBC ) 抗体(血清) ——————————————————— ——————————————————— A 型 A 抗原 抗 B 抗体 A 型 A 抗原 抗 B 抗体 B 型 B 抗原 抗 A 抗体 B 型 B 抗原 抗 A 抗体 AB 型 AB 抗原 无抗 A 、抗 B 抗体 AB 型 AB 抗原 无抗 A 、抗 B 抗体 O 型 无 A 、 B 抗原 抗 A 、抗 B 抗体 O 型 无 A 、 B 抗原 抗 A 、抗 B 抗体 ——————————————————— ———————————————————

(二) Rh 血型系统 (二) Rh 血型系统 1. 恒河猴( Macacus rhesus ) RBC  家兔  抗恒河猴 RBC 抗体(免疫血清) + 人 RBC  凝集反应( + ) 1. 恒河猴( Macacus rhesus ) RBC  家兔  抗恒河猴 RBC 抗体(免疫血清) + 人 RBC  凝集反应( + ) 人 RBC 人 RBC 恒河猴 RBC 恒河猴 RBC RHCE 基因( + ) RHCE 基因( + ) RHD 基因 ( + ) RHD 基因 ( + ) RHCE 基因( + ) RHCE 基因( + ) RHD 基因 ( - ) RHD 基因 ( - ) 共同抗原,称 Rh 抗原。  D 抗原( + )  Rh +  D 抗原( - )  Rh -

2. 实际意义  新生儿溶血症 2. 实际意义 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 (Rh - ) 胎儿 (Rh+) 抗 Rh 抗体 新生儿 RBC (Rh+) 溶血反应 +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C Ag)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C Ag) 人类: HLA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 人类: HLA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 七、肿瘤抗原 七、肿瘤抗原 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 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

八、超抗原 ( superantigen, SAg ) (一)概念 (一)概念 通过与 MHC- II 类分子( APC) 和 TCR- V  (T 细胞)结合,刺激表达有特殊 TCR-V  的 T 细胞亚群活化的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通过与 MHC- II 类分子( APC) 和 TCR- V  (T 细胞)结合,刺激表达有特殊 TCR-V  的 T 细胞亚群活化的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二) SAg 的作用特点: (二) SAg 的作用特点: 1. 具有强激活 T 细胞( CD4 + T 细胞)作用 1. 具有强激活 T 细胞( CD4 + T 细胞)作用 可刺激 T 细胞总数的 5 ~ 20% ; 可刺激 T 细胞总数的 5 ~ 20% ; 2. 不需 APC 处理,直接与 MHC-II 类分子和 2. 不需 APC 处理,直接与 MHC-II 类分子和 TCR-V  结合; TCR-V  结合; 3. 不受 MHC 限制,同 MHC-II 类分子结合, 3. 不受 MHC 限制,同 MHC-II 类分子结合, 增加 TCR 与 SAg 的亲和力; 增加 TCR 与 SAg 的亲和力; 4. 可激活 T 细胞,又可致 T 细胞产生免疫 4. 可激活 T 细胞,又可致 T 细胞产生免疫 耐受或抑制。 耐受或抑制。

超抗原 一般抗原 单克隆 / 寡克隆 T 细胞应答 1: :10 5 超抗原 多克隆 T 细胞应答 1:4 - 1:10 返回

(三) SAg 的种类 (三) SAg 的种类 1. 外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 1. 外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SE );毒素 休克综合症毒素 1 ( TSST1 ); A 族链球菌 M 蛋白致热外毒素 A-C 等。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SE );毒素 休克综合症毒素 1 ( TSST1 ); A 族链球菌 M 蛋白致热外毒素 A-C 等。 2. 内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 2. 内源性超抗原 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 如病毒 DNA 与宿主 DNA 整合,表达的病 毒蛋白质产物。 如病毒 DNA 与宿主 DNA 整合,表达的病 毒蛋白质产物。

(四) SAg 的实际意义 (四) SAg 的实际意义 其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其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1.SAg  T 细胞亚群  细胞因子  毒性 效应。 1.SAg  T 细胞亚群  细胞因子  毒性 效应。 2.SAg  T 细胞亚群  免疫抑制  促进 病毒感染、增殖。 2.SAg  T 细胞亚群  免疫抑制  促进 病毒感染、增殖。

九、基因工程抗原 通过基因重组、再表达制备的抗原物质。 通过基因重组、再表达制备的抗原物质。 目的基因(编码抗原) + 载体(质粒 目的基因(编码抗原) + 载体(质粒 等)  重组 DNA  细胞(真核或原核)  表达  纯化  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 化学组成及结构 2. 化学组成及结构 ( 1 )蛋白质 ( 1 )蛋白质 1 )氨基酸组成 1 )氨基酸组成 2 )结构 2 )结构 ( 2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 2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 3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 3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 可降解性 3. 可降解性 L- 氨基酸 /D- 氨基酸 L- 氨基酸 /D- 氨基酸

返回

(二)宿主因素 (二)宿主因素 1. 异物性 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 1. 异物性 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 2. 宿主的遗传性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 2. 宿主的遗传性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 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3. 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3. 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 1 )剂量 ( 1 )剂量 1 )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1 )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2 )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2 )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 2 )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 2 )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4. 免疫佐剂( adjuvant ) 4. 免疫佐剂( adjuvant ) ( 1 )定义: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 ( 1 )定义: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 2 )应用 ① 弱免疫原性物质; ( 2 )应用 ① 弱免疫原性物质; ② 免疫原剂量不足。 ② 免疫原剂量不足。 ( 3 )佐剂种类 ( 3 )佐剂种类 1) 油性乳剂 — 弗氏佐剂( Freund adjuvant ) 1) 油性乳剂 — 弗氏佐剂( Freund adjuvant ) 2) 无机化合物 2) 无机化合物 3) 微生物及其产物 3) 微生物及其产物 4) 脂质体 4) 脂质体 5) 细胞因子 5) 细胞因子

二、抗原性 (一)抗原决定簇 ( antigenic determinant ), 又称 表位 ( epitope ) (一)抗原决定簇 ( antigenic determinant ), 又称 表位 ( epitope ) 抗原分子存在的能 TCR/BCR 或抗体 Fab 部分 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 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分子存在的能 TCR/BCR 或抗体 Fab 部分 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 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的结合价( antigenic valence ) 抗原的结合价( antigenic valence ) 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 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

(二)抗原决定簇分类 (二)抗原决定簇分类 1. 根据结构分为 1. 根据结构分为 ( 1 )构象决定簇 (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 :由空 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 1 )构象决定簇 (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 :由空 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 2 )顺序决定簇 ( sequence determinant ) : ( 2 )顺序决定簇 ( sequence determinant ) :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2. 根据功能分为 2. 根据功能分为 ( 1 )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 1 )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 2 )功能性决定簇:能被 B 细胞识别,或与抗 ( 2 )功能性决定簇:能被 B 细胞识别,或与抗 体结合的决定簇。 体结合的决定簇。

( 三 )T 、 B 细胞表位 ( 三 )T 、 B 细胞表位 1.T 细胞表位 ( T cell epitope ) 1.T 细胞表位 ( T cell epitope ) ( 1 )与 TCR 结合的表位 ( 约 9 ~ 17 个氨基酸残基 ) ( 1 )与 TCR 结合的表位 ( 约 9 ~ 17 个氨基酸残基 ) ( 2 ) T 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 ( 2 ) T 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 T 细胞表位:与 TCR 结合 T 细胞表位:与 TCR 结合 限制位 ( agretope ) :与 MHC 分子结合 限制位 ( agretope ) :与 MHC 分子结合 2 . B 细胞表位 2 . B 细胞表位 与抗体和 BCR 结合的表位 ( 约 6 ~ 7 个氨基酸基 与抗体和 BCR 结合的表位 ( 约 6 ~ 7 个氨基酸基 或糖基 ) 。

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TCRBCR MHC 分子 必需无需 表位性质主要是线性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 个氨基酸 ( CD8 + T 细胞) 12—17 个氨基酸 ( CD4 + T 细胞) 5—15 个氨基酸 或 5 - 7 个单糖、核苷酸 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1. 抗原 1. 抗原 2. 免疫原性 2. 免疫原性 3. 抗原性 3. 抗原性 4. 抗原决定簇 4. 抗原决定簇 5.TD-Ag 5.TD-Ag 6.TI-Ag 6.TI-Ag 7. 超抗原 7. 超抗原 8. 异嗜性抗原 8. 异嗜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