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讲授内容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重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 皮质醇、雄激素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 皮质醇、雄激素 这三类激素都是类固醇衍生物,故统称为甾体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 1. 生物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升糖、解蛋、移脂” ① 糖代谢:显著的升血糖作用 机制:“开源节流”
临床:GC↓→血糖↓、糖原↓ GC↑→血糖↑ (甚至引起类固醇性糖尿) GH分泌过多→垂体性糖尿病
② 脂肪代谢 Ⅰ 肝内:促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 Ⅱ 肝外组织:提高四肢部分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分 解;升血糖→胰岛素↑→促脂肪合成→脂肪沉积↑ 结果:脂肪重新分布 临床:皮质醇分泌↑↑→脂肪重新分布: “满月脸” “水牛背” ,四肢消瘦 (向心性肥胖)。
③ 蛋白质代谢:促分解 抑合成 Ⅰ肝内:加速RNA和蛋白质合成 Ⅱ肝外组织(特别肌肉) : 促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皮质醇分泌↑↑→生长停滞,骨质 疏松,肌肉消瘦,皮肤菲薄,紫纹 淋巴组织萎缩,创口愈合延缓。 总结: “升糖、解蛋、移脂”
(2)参与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机体遭受内、外环境一定程度 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 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 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 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 应,此非特异性反应称。
参与应激 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称为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同时增加的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血管升压素、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和醛固酮 而紧急情况时,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称为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 增加机体“警觉性”和“应变力”
应激反应时代谢变化 应激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交感-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糖皮质激素↑ 胰高血 糖素↑ 促蛋白质分解 促糖异生 胰岛素分泌↓ 生长激素分泌↑ 葡萄糖利用↓ 糖原分 解↑ 脂肪分解↑ 负氮平衡 血浆脂肪酸 酮体↑ 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糖尿
(3)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① 对血细胞的影响 Ⅰ红细胞、血小板↑:骨髓造血功能↑ Ⅱ中性粒细胞↑:血管边缘的中性粒 细胞入血→循环血中 Ⅲ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被收留 在脾和肺内 Ⅳ淋巴细胞↓:胸腺和淋巴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
临床:A GC↑→红细胞、血红蛋白、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均↑ 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多血质外貌:患者红细胞↑, 皮肤菲薄。 B 用于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症
②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Ⅰ维持血压:↑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 敏感性(允许作用)→R、亲和力↑ →心肌收缩力↑、血管平滑肌收缩 Ⅱ维持循环血量:GC→前列腺素↓→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临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出现低血压
③ 消化系统 Ⅰ↑胃酸和胃蛋白酶原 Ⅱ↑胃腺对迷走神经和促胃液素的 反应性 临床:ⅠGC↑↑→消化系统症状 Ⅱ胃病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 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
④ 影响水盐代谢 Ⅰ 弱的类似醛固酮的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 Ⅱ 肾小球A入阻力↓→肾血浆流量↑ →GFR↑ ——排水 Ⅲ 抑制ADH分泌 ——排水 结果:排水;弱保钠排钾作用
临床: ① GC↓↓→肾排水能力下降→水中毒、 尿钠↑、血钠↓、血钾↑ ② GC↑↑→血钠↑,血钾↓ ③ GC↑↑→减少肠粘膜吸收钙 减少肾小管吸收钙磷
⑤ 呼吸系统 促进胎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成 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临床:防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⑥神经系统 维持CNS正常功能; 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 改变行为和认知能力。 临床:小剂量→欣快感 大剂量→思维不能集中、烦燥 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⑦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Ⅰ↓垂体激素的分泌 (GH、TSH、ACTH、FSH、LH); Ⅱ↓性腺对GnRH的反应性 临床:GC↑↑→性机能障碍、 女性月经减少、不规则甚至停经 男性性机能减退
⑧ 骨骼 抑制骨的生成 Ⅰ↓骨细胞增殖和RNA、蛋白质、 胶原的合成; Ⅱ↑PTH和VitD3的作用; Ⅲ↓成骨细胞活性, Ⅳ 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 Ⅴ↑骨质溶解吸收。
⑨ 免疫系统 Ⅰ↓淋巴组织生长、↓吞噬活动 →抗免疫作用 Ⅰ↓毛细血管通透性、↓前列环素合成 →抗炎症 Ⅲ影响抗体形成和清除、抗原处理 →抗过敏 Ⅳ↑溶酶体稳定性→抗休克
⑩ ↓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合成, →皮肤变薄,血管脆性增加 临床:GC↑→ 皮肤菲薄、易起淤斑、紫纹
5增:(1)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 (2)促进肾小管、集合管保钠排钾 (3)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 (4)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 (5)增胃酸 4抗:(1)抗炎 (2)抗过敏 (3)抗毒 (4)抗休克 3减:(1)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 (2)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减少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滤出 1怪:向心性肥胖
2.分泌调节 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C R H 腺 垂 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下 丘 脑 糖皮质激素分泌 肾上腺皮质增生 长负反馈 — 短负反馈 2.分泌调节 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② 反馈调节 GC负反馈调节→CRH、ACTH↓ 临床:长期应用GC→负反馈↑→ ACTH分泌↓→肾上腺皮质萎缩 →分泌GC能力↓→突然停药→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 长期应用GC后应逐渐减量停药
下 丘 脑 ③应激性调节 C R H 腺 垂 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分泌
(三)盐皮质激素 1、盐皮质激素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允许作用(增强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2、盐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醛固酮、11-去氧皮质酮、11-去氧皮质醇 1、盐皮质激素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允许作用(增强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2、盐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作用 (2)血钾的调节效应 (3)应激性调节
(四)肾上腺雄激素(自学) 组成: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 硫酸脱氢表雄酮。 功能:①对性腺功能正常男性,作用 甚微,对男童作用较大。 ②女性,一生中都发挥作用, 如腋毛、阴毛生长等。
酪 氨 酸 嗜 铬 细 胞 多 巴 胺 NE E 酪氨酸羟化酶 多 巴 胺 羟 化 酶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苯乙 醇胺 氮位 甲基 移位 酶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 增强时,常伴有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肾上腺髓质 交感神经 E+NE (4:1)
(一)生物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 α1:促肝糖异生。 α2:抑制胰岛素分泌。 β2:促进糖原分解、减少糖的利用, 升血糖。 β3:促进脂肪动员,增加耗氧和产热, 基础代谢率升高。
总结: ① 升高血糖; ② 促进脂肪分解,提供能量, 供组织利用 ③ 增强能量代谢。
2.参与应急反应: (1) 应急反应: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 增强引起的适应性反应。 (2)应急刺激:剧烈运动、缺氧、剧痛、 失血、脱水、暴冷、暴热、 畏惧、焦虑等
(3)应急表现: 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重新 分配(皮肤内脏血流减少、骨骼肌、 心肌血流量增加) ②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肺通气量增加; 红细胞计数增加; ③肝糖元、脂肪分解加速、血糖水平 升高、能力代谢增强; ④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处于高度警觉, 反应机敏状态。 ⑤其他:竖毛、瞳孔放大、胃肠道弛缓。
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 ①在遭遇紧急情况时,应急反应与应 激反应共同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②二者都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出现 的保护性适应反应,以便使机体提高 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确保生存
+ + + +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分泌的调节 NE E NE↑、多巴胺 E↑ 1.交感神经的作用 2.ACTH的作用 3.反馈作用 — 酪 氨 酸 肾上腺髓质 多 巴 胺 羟 化 酶 NE E 酪氨酸羟化酶 1.交感神经的作用 2.ACTH的作用 3.反馈作用 — N受体 + 苯乙 醇胺 氮位 甲基 移位 酶 交感神经 + ACTH + + 糖皮质激素
三、肾上腺髓质素(自学) ①最初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中 分离所得。 ②血中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此外 脑、心血管、肺、肾脏等器官都能测 到其活性。 ③外源ADM具有强烈的舒血管效应,可显著降低血压。
第七节 组织激素和功能器官内分泌 (自学) 一、组织激素 (一)前列腺素 1.前列腺素的生成 最先在精液中发现,广泛存在于 第七节 组织激素和功能器官内分泌 (自学) 一、组织激素 (一)前列腺素 1.前列腺素的生成 最先在精液中发现,广泛存在于 人和动物体内各组织中。
2.前列腺素的作用 分布广,作用复杂,代谢快。 ①前列环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 有舒血管作用 ②血栓烷A2能使血小板聚集,并有 缩血管作用。
(二)瘦素:是由肥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1.来源: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 分泌有昼夜节律(夜间分泌水平高) 2.生物效应:①调节脂肪储存量 ②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 ③影响下丘脑-垂体-性 腺轴的活动。 3.作用机制:受体介导发挥效应。 4.分泌调节 二、功能器官内分泌
资料 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不同 临床综合征。 肾上腺性综合征:过度产生雄激素导致 醛固酮增多症:过度醛固酮产生导致 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过高分泌产生 这些综合征常常有重叠表现 。 资料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 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而导致的 临床综合征 Harvey Cushing 教授(1912年)发现 多发于20-45岁,男女比例为1:3-8
Addison 病命名 Thomas Addison(1855年) “ Addison’s disease” (阿狄森氏病) 即: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开辟了临床内分泌学研究的里程碑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临床症状:乏力、淡漠、嗜睡、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 腹泻、 腹胀;不耐饥饿、空腹低血 糖,毛发脱落、月经失调, 色素沉着、肾上腺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