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一真法界法师讲授 解说 48 课
认清二 谛之理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立根本因 建其理 建立宗法 建立周遍 破不遍之实一 破周遍之实一 建立离实一 建立离实多 建其理
破虚空等总能遍之实一 破常法 之实一 破补特伽罗之实一 破补特伽罗之实一 破他宗(外道)假立之常物 破自宗(内道)假立之常法 如是遮破常法之结尾 除非刹那性,无法说人有, 是故明确知,离一多自性。
除非刹那性 无法说人有 是故明确知 离一多自性 1. 世间人 2. 外道 3. 内道 差别事、 差别法 4. 闻思与修 离一多因 1) 一体 他体 2) 刹那、 非刹那 3) 能遍、 所遍 1. 名言: 设施处五 蕴聚合假 立为我。 2. 胜义: 无我。 (详见本课) 5 谁是我 1 颂词解释 2 我是谁 3 无我 4 人我 除非刹那性,无法说人有,是故明确知,离一多自性。
1 颂词解释 2 我是谁 3 无我 4 人我 5 谁是我 为何说 “ 除非刹那性,无法说人有? ”
1 颂词解释 2 我是谁 3 无我 4 人我 5 谁是我 为何说 “ 除非刹那性,无法说人有? ”
“ 我 ” 可爱吧 俱生我执 不加分析 以串习力迷迷糊糊地执著 为 “ 我 ”
意义 比喻 1 )瓶口、瓶底、瓶腹等的聚合是瓶子 2 )瓶口是不是瓶子?如果瓶口不是瓶 子,瓶底也不是瓶子,名言中建立 瓶子的名言则失坏了。 3 )组成瓶子的每一部分立名为瓶子 遣疑
意义 比喻 1 )瓶口、瓶底、瓶腹等的聚合是瓶子 瓶口 瓶腹 瓶底 瓶腹、瓶底、瓶 口等很多部分组 成在一起,叫瓶 子 遣疑
意义 比喻 2 )瓶口是不是瓶子? 瓶底是不是瓶子? 瓶腹是不是瓶子? 名言中建立瓶子 的名言则失坏了 若瓶口、瓶底都不是瓶子 遣疑
意义 比喻 3 )组成瓶子的每一部分假立为瓶子。 瓶口是瓶子 瓶底是瓶子 瓶腹是瓶子 遣疑
意义 比喻 1 )瓶口、瓶底、瓶腹等的聚合是瓶子 2 )瓶口是不是瓶子?如果瓶口不是瓶 子,瓶底也不是瓶子,名言中建立 瓶子的名言则失坏了。 3 )瓶子组成的每一部分就是瓶子 结论:瓶子设施处是瓶子的组成部分。 遣疑
意义 比喻 1 )五蕴的聚合假立为我 2 )如果色、受、想、行、识等五蕴 不是我,那么我在名言当中便不 存在。 3 )组成五蕴的每一部分立名为我 遣疑
意义 比喻 1 )五蕴的聚合立名为我 头 腰 脚 头、腰、脚等很多 部分组成在一起, 叫我 遣疑
意义 比喻 2 )色是不是我? 受是不是我? 想是不是我? 我在名言中不存在 若五蕴都不是我 遣疑
意义 比喻 3 )组成五蕴的每一部分立名为我。 手也是我 脚也是我 心脏也是我 遣疑
意义 比喻 1 )五蕴的聚合假立为我 2 )如果色、受、想、行、识等五蕴 不是我,那么我在名言当中便不 存在。 3 )组成五蕴的每一部分立名为我 结论:在不观察的情况下,随顺世间, 人我的设施处就是五蕴。因此, “ 我 ” 的名言是依缘假立。 遣疑
意义 比喻 遣疑 1 )蕴聚不是我 2 )蕴也不是我 3 )以车为例,见支分时,有分车 只是假立 两种错误执着
到底有没有我?
胜义 名言 业果的所依的 “ 我 ” 到底是什么? 名言中如何成立业因果毫厘不爽? 名言中以细无常说明 “ 我 ” 不 存在 何谓作者、受者?
1) 业果的所依是 “ 我 ” 有部宗: 不失坏法 有部宗: 不失坏法 唯识宗: 阿赖耶 唯识宗: 阿赖耶 经部宗 : 相续 ( 实有 ) 经部宗 : 相续 ( 实有 ) 中观宗: 五蕴的相续 ( 非实有 ) 业果的所 依 的 “ 我 ”
2) 名言中成立业因果毫厘不爽 名言中 成立 业因果 现量 比量 瑜伽 现量
2) 名言中成立业因果毫厘不爽 因胜义中作者、受者、作业无自性。依缘起 力于名言中有无欺显现
2) 名言中成立业因果毫厘不爽 凡夫的观现世量 (现量、比量) 瑜伽现量(了知因果) 现量分二: 春天播种 秋天丰收 前生后世
3) 名言中以细无常说明我也不存在 正在笑的刹那 可以称为 “ 我 ” 前刹那已灭尽 不能作为 “ 我 ” 未来的我未产生 不能作为 “ 我 ” 此刹那可 称为 “ 我 ” 前刹那已灭尽 不能作为 “ 我 ” 未来的我未产 生不能作为 “ 我 ” ‘ 我只是刹那相续的安立,实有的 “ 我 ” 根本找不到
4) 何谓作者、受者? 答:作者、受者皆是五蕴的聚合假立为一。 Q :如果说五蕴是作者、受者的聚合,那么为何 流转后世时五蕴已经改变还能感前世的果报? 答: 1 )业非实有自性灭。 2 )以《转有经》 说明以同一相续感果。 3 )以十二缘起分析。
胜义 (无我 无业果) 名言 1) 作者、作业是空性 2) 常、无常两方面观察 3) 因果之间接触、不接触 4) 因是否生果? ( 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抉择 ) 5) 五蕴与我一体或他体进行观察
造业及成熟果报非理 作者与受者分开
因果为一体因无法感果
共同五大因: 一、金刚屑因 二、破有无生因 三、破四句生因 四、离一多因 五、缘起因 不共四大因: 汇集相违应成因 根据相同应成因 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 他称三相应成因
因果为一体
前译与后译对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如何安 立业果有何不同?
1 、破常有的补特伽罗不存在 2 、 “ 我 ” 不是依靠名言量、胜义量得出的结 论。分别念也不是 “ 我 ” 。因为分别念 刹那生灭。故,我只是依靠五蕴的聚 会假立而已。 3 、业果的所依是我 —— 五蕴的相续,不 要理解为熏染习气的根本。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 48 课辅导传讲完毕 请继续关注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