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hibia 18
第十七章 两栖纲 生物学特征: 处于水生向陆生 过渡的中间类型 属于四足类中的 低等类群 初步完成了由水 生向陆生的转变 1 、变温 2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 皮肤辅助 3 、皮肤裸露,轻度角质化 4 、五指型四肢,有颈椎、荐椎 5 、心房出现分隔,循环是不完全双 循环 6 、原脑皮 7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发育经变 态 进化地位:
学习要点 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面临哪些主要矛盾。 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和不完善。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主要类群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 、湿度(?) 水环境和干燥的陆地 ,保持水分,防止蒸发 水陆环境差异 2 、氧气含量(!) 要有合适的呼吸器官 3 、比重(水、空气) 浮力的大小 4 、温度 -- 体温调节 5 、陆地环境的多样化 18.1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 、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 、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 、陆地繁殖 5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所需的温度 6 、适应陆生的神经和感官 两栖类登陆面临矛盾: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 、五指型四肢 2 、肺及皮肤 3 、适合陆生的神经感官 4 、防止水分蒸发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初步适应: 不完善性 1 、陆地繁殖 2 、恒定的体温
18.2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 体形 鱼形 蝾螈形 蛙形 身体分 头:扁平,有外鼻孔、鼓膜、眼 躯干 四肢 尾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结构 2 裸露的皮肤,有轻度的 角质化,有多细胞腺体 (粘液腺和毒腺)和色素 细胞
第十七章 两栖纲 3 骨骼 Skeletal s.: 具备陆 生动物的模式。 脊柱 spine -分化为颈椎, 躯干椎、荐椎和尾干骨; 出现了胸骨,但无肋骨。胸 头骨-脱离了肩带的束缚, 使头骨重量减轻。 五指型四肢 五指型四肢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4 肌肉 Muscular s. - 开始分化,分节趋于 退化 五指型四肢的出现, 是附肢肌肉得到了 相 应的发展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5 消化系统 Digestion s. -分化较鱼类复杂。 消化道 -- 口、口咽腔、 食道、胃、小肠、大肠、 泄殖腔;口咽腔 消化腺 --- 肝、胰 取食 取食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结构 6 呼吸:不完善的肺呼吸 系统 呼吸多样性 幼体 --- 鳃(内鳃、外鳃) 成体 --- 肺:薄囊状,囊内 壁呈蜂窝状以增大面积。 皮肤辅助呼吸 有声带 呼吸运动 --- 吞咽式呼吸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结构 7 循环:不完全的 双循环 心脏 -- 两心房,一 心室 有发达的肝门静脉 和肾门静脉。 心室的血液是混合 血。 蛙的血液循环过 程 …
第十七章 两栖纲 8 排泄系统 Excrtory s. :肾脏是两栖类的排泄器官。 排 排尿管雄性有输精的功能,形成泄殖腔膀胱 两栖类水生时,水分通过皮肤进入体内,肾排出大量多 余水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陆生时,由于肾的重吸收 水分能力不强,不能解决失水问题;膀胱有一定的重吸 收能力,但不能补偿体表失水,所以两栖类不能长期远 离水。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9 神经 Nervous s. :处于较低 水平 ,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 经和感觉器官 脑:分化不高,神经物质开始向 大脑顶部转移,出现原脑皮,中 脑是高级中枢。 脑 脊髓:棒状 周围神经:分 -- 脑神经 10 对;脊 神经 10 对;植物性神经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0 、感官 senses : 听觉-有中耳(鼓膜、鼓室、耳柱骨、耳咽管)、 内耳,感音部位是瓶状囊。 听 视觉-适应陆生,有泪腺和眼睑;角膜凸出,晶 体扁平,适于远视。水晶体牵引肌前拉水晶体聚 光。陆地近视。 视 嗅觉-出现内鼻孔,嗅粘膜平坦,嗅觉不发达; 有锄鼻器( Jacoson`s organ) 是一种味觉器官。内鼻孔 侧线 - 水生种类发达,感觉水压变化,排列对称, 有助于对方向和大小的鉴别;陆生种类消失。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1 生殖系统 Reproduction s. : 雄性 - 有精巢,输精管、输尿管(有输精功能)、 脂肪体等结构。 雄 雌性 - 有卵巢、输卵管、子宫泄殖腔、脂肪体(功 能?)等结构。 雌 两栖类的结构
第十七章 两栖纲 发育 Development 受精 -- 水中、体外 受精 发育经变态。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8.3 两栖纲的分类 全世界现存两栖类动物约 4300 种,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分 三个目: 1 无足目(蚓螈目) -- 地下穴居,是两栖类中最原始的动物, 有退化的骨质鳞,无四肢,眼退化,无荐椎、无胸骨、房室 隔不完全。体内受精。 有 160 种,分布于热带森林,我国一种 — 版纳鱼螈。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纲的分类 2 有尾目(蝾螈目) --- 水生生活,有四肢、长尾、侧 线,心房间隔有穿孔而不完整,皮肤呼吸很重要,有 些种类无肺和鳃,体外受精,少数体内受精。 有尾目蝾螈 有 380 种,大鲵为我国特有,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 2.1 隐鳃鲵科:中国大鲵 2.2 小鲵科:极北小鲵 2.3 蝾螈科:肥源 东方蝾螈
第十七章 两栖纲 3 无尾目(蛙形目) --- 是两栖类中最高等的种类,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 无尾目 无尾,四肢发达,皮肤有发达的粘液腺,有眼睑和瞬膜, 肺呼吸,有胸骨无肋骨,体外受精,幼体为蝌蚪。 全世界有 3800 种。 3.1 盘舌蟾科:东方铃蟾 3.2 蟾蜍科: 3.3 助足蟾科: 3.4 雨蛙科 3.5 蛙科:黑斑蛙、牛娃黑斑蛙牛娃 3.6 树蛙科 3.7 姬蛙科 两栖纲的分类
18.4 两栖纲的经济意义 农业害虫的天敌 食用 药用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8.5 变温动物的休眠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变温动物(外温动物 ) -低等动物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抵 消丢失的热量,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恒温动物(内温动物)-体温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 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 休眠种类-冬眠、夏眠和日眠。 诱因-冬眠(低温)、夏眠(高温和干旱)、日眠(食 物短缺)
第十七章 两栖纲 思考题 一、填空 1 、两栖类的四种生态类型除了常见的陆栖、水栖种类还有 和 。 2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是从 纲动物首先出现。 3 、两栖类整个脊柱由 、 、 和尾椎组成。 4 、两栖类体内脂肪体的主要功能是 。 5 、肩带与脊柱 相连,腰带与脊柱 相连,这是陆生脊椎动物共同的特点。 6 、两栖类的腰带由 、 和 构成。 7 、两栖类动物心脏与血液分流有关的结构有 、 、 等。 8 、两栖类有动脉圆锥导出的 3 对动脉分别是 、 和 。 9 、两栖类的呼吸器官有 、 、 。
10 、两栖动物从心室右侧发出 3 对动脉弓, 进入肺皮动脉弓的血液是 , 进入体动脉弓的是 ,进入颈总动脉弓的是 。 11 、两栖类脑神经有 对,第九对分别是 。 12 、两栖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是 ,大脑表层开始形成 。 13 、两栖类的四种生态类型除了常见的陆栖和水栖种类还有 和 。 二、讨论与思考 1 、说明鱼类鳔的功能,它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简述两栖类循环系统的特点。 2 、说明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3 、两栖类由水生向陆生过渡面临哪些困难 ? 4 、动物由水生向陆生演化,这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试说明动物由水生 向陆生演化会面临哪些问题,脊椎动物是在哪些阶段如何解决的。 5 、动物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向高等发展,必须经历水生到陆生的转变。请说明水 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说明第一次登陆动物两栖类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6. 泄殖膀胱 7 、动物进化从两栖类就开始登陆,但我们经常说真正的陆生动物是爬行类,试说 明。 结束
第十七章 两栖纲 骨骼
第十七章 两栖纲 蛙的取食
第十七章 两栖纲 口咽腔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脑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眼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两栖类的耳
第十七章 两栖纲 生殖系统
第十七章 两栖纲 排泄、生殖 系统
第十七章 两栖纲 五趾型四肢 前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后肢: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第十七章 两栖纲 有尾目动物
第十七章 两栖纲 无足目动物
牛蛙
蝾螈
黑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