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ontents
Related 案例三: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背 景英特尔 ®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 学能力迁移的实践研究 时 间 2011 年 10 月至现在 学 校吉林省东丰县第四中学 研究内容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中提问策略的 研究 技术条件网络环境 (网络课程、 QQ 、视频会议、 主题网站等) 对 象初中语文教学
Related Documents 方 法 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实现 教师教研能力、教学管理技能及课堂教 学实践技能全面提升。 将培训、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案例三: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目的: 从课堂教学技能中选择提问技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 叙事类散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使教师能够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有效设计 提问问题。 促进教师将 “ 英特尔 ® 未来教育基础课程 ” 中学到的提 问策略熟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需形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成 熟有效的提问策略,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
研究过程(计划): 课题申报课题申报 课题准备课题准备 基线调研基线调研 同课异构同课异构 总结反思总结反思 重复研究重复研究 总结反思总结反思 中期小结中期小结 结题验收结题验收 案例三: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活动一 研究过程课前研讨设计教学方案与观察方案 —— 课 堂观察 —— 课后研讨、数据分析 —— 发现 问题 发现问题课堂提问中,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层次 性上没有深度,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关 联度不紧密,不能达成教学目标。 研究困惑 1. 指向性、层次性指标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2. 如何统计分析观察结果? 解决策略在课题组自己研讨的基础上,专家组与课 题组召开网络教研会,明确指标的判定标 准与分析观察结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结论教学目标不具体,过于笼统,导致观察时 不好测量;问题层次性上,识记层次占 60% ,理解层次占 40% 。问题指向性上, 清晰占 90% ,模糊占 10% ,总体来说问题 的指向性较好,但是层次性问题深度应加 深,应有应用层次的问题。学生候答时间 不充分,教师理答方式单一,没有注重引 导性作用。
案例三: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活动二 研究内容 与过程 根据第一轮研究发现的问题:教学目标不 具体;问题深度不够;学生候答时间不充 分;教师理答方式单一,没有注重引导性 作用。(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用性问 题的设计、候答时间与理答方式的设计) 课前研讨设计教学方案与观察方案 —— 课 堂观察 —— 课后研讨、数据分析 —— 发现 问题 新问题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2. 候答时间的把握 3. 理答方式的设计 解决策略 1. 课题组召开教学研讨会,根据课标要求 和单元目标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专家组修订教学设计方案。 2. 专家组与课题组召开网络教研会,分析 候答时间充分与否的判定标准。 3.3.QQ 群共享相关材料 结论理答方式上,教师引导占 17% ,引导方式 以自述为主。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以个人 回答为主,集体回答或小组回答占的比例 很小。
案例三: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活动三 研究内容 与过程 根据第二轮研究发现的问题:理答方式不 合理,回答问题的形式以个人湖大为主, 不能体现学生协作交流能力的教学目标。 (注重追问的设计及协作性问题、学生回 答方式的设计) 课前研讨设计教学方案与观察方案 —— 课 堂观察 —— 课后研讨、数据分析 —— 发现 问题 发展问题问题类型与学生回答形式的关系 解决策略 1. 课题组召开教学研讨会,根据课标要求 和单元目标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专家组修订教学设计方案。 2. 专家组与课 题组召开网络教研会,分析问题类型与学 生回答形式的关系。 3.QQ 群共享相关材料 结论问题的设计已经具有 “ 围绕目标而设 ” 的倾 向性,只是对文章的主旨挖掘不深,缺乏 对文章 “ 主问题 ” 的设计,而设计好 “ 主问题 ” , 依靠 “ 主问题 ” 再辐射出若干想到的 “ 小问题 ” , 会使课堂提问更有层次性。另外,理答的 及时性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干预指导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专家团队主要利用 QQ 、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 等工具,采用网络研讨、视频会议、文档互传等方式 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干预指导
指导方式 —— 材料批阅
指导方式 —— 群共享相关文献
指导方式 —— 网络研讨会
指导方式 —— 视频会议
提供课堂观察量表案例,提供教育叙事例文。 案例支架 问题支架 在研究的每一环节为课题组提供建议 建议支架 · 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课题组回答问题的过程即完成 了了部分研究。 指导策略
实施过程监测方式 课题学校整体监测 方式一: 教师个体监测 方式二: 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对项目学校和教师进行监测
研究的阶段成果 1. 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 中不断使用,字处理、表格、网络课程、建立 主题网站,在英特尔基础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得 以应用。 2. 培养了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展开研究解决教学问 题的能力。 3. 促进了学校教研活动(教研共同体)有效性开 展。 4. 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