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價值。 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維護 國民安全和福祉、保障自由 民主與人權。 國家目標: 維護主權完整、保障永續發 展、提防或防範臺海軍事衝 突、協助區域安全穩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價值。 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維護 國民安全和福祉、保障自由 民主與人權。 國家目標: 維護主權完整、保障永續發 展、提防或防範臺海軍事衝 突、協助區域安全穩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價值。 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維護 國民安全和福祉、保障自由 民主與人權。 國家目標: 維護主權完整、保障永續發 展、提防或防範臺海軍事衝 突、協助區域安全穩定。

3 國家安全政策在消弭 對國家利益的各項挑 戰與威脅,確保國家 安全。 國際情勢失衡將衝擊 國家安全,影響國安 政策。如中國與日本 對東海石油的爭奪、 釣魚臺主權問題等。

4 國家安全威脅導源於各國利 益爭奪,威脅程度依敵對國 家的戰略能力與意圖而定。 威脅來源、威脅性質及強弱、 立即性、潛在性、時效性是 制定國安政策的考量因素。

5 中國大陸軍事與政治實力 崛起,對臺軍事與非軍事 的兩手策略更加靈活。 鄰國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也 會影響國家安全,如禽流 感、口蹄疫、狂牛症等。 共軍廈門部署飛彈 01:57

6

7 規畫國安政策須考量執行能 力與限制因素,有完整的決 策、執行與管理機制。 我國於民國 93 年 11 月成立 「反恐怖管控辦公室」,扮 演反恐整合部會的角色。

8 指地理形勢對國家戰略與 國家利益的影響因素。 臺灣位於第一島鏈中央, 若被中國占領將成為進出 太平洋的門戶,成為與美 國海權抗衡的輻輳點。

9 制定國安政策須考量地緣戰略特性及變化。 鄰近國家情勢也連帶會影響國家安全。

10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東緣的 大陸棚,位處太平洋西側、 第一島鏈中央位置。 控制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 在陸海空權上具重要戰略 地位。

11 日本列島 琉球群島 臺灣 菲律賓 大巽他群島 哈馬赫拉群島 小笠原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關島 帛琉群島 雅浦群島 俄羅斯 中國大陸 伊朗 北韓 第一島鏈 第二島鏈

12 美國與中國建交前,臺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重要 的橋頭堡。 1979 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後,臺灣對美的地緣戰略 價值下降。

13 1982 年中國與美國簽 訂 817 公報,設定對臺 軍售限制,臺灣地緣 戰略價值不明顯。 冷戰後,美國視中國 為潛在假想敵,小布 希總統改採「圍和」 策略,臺灣地緣戰略 價值提升。

14 情報是了解外部環境與敵人的 重要憑藉,國家執行決策須依 賴正確的情報,對假想敵國的 情蒐,更可作為制定國家安全 政策的依據。 諾曼地大登陸情報戰 02:44

15

16 人民的意見匯集。 對國安政策所扮演的角 色可分為檢討者、批評 者或支持者。 民眾可透過國會與媒體 監督,獲得有關國安政 策的重要訊息。

17

18 國家安全政策須因應不同威脅,或配合國 家安全情勢加以調整。 屬國家戰略範疇,由國安機制先評估威脅, 提供政策草案,再由國家領導者作出戰略 決策。 因國家所面臨的安全威脅性質不同,執行 時效上也有所差別。 不可超乎法制、脫離國會監督或逕行逃避 法律的規範,一切須符合法制化的要求。

19 美國「戰爭權力法」 規定,總統對海外用 兵應先與國會諮商, 或事後 48 小時內向國 會報告。 如果國會未同意授權, 必須在 60 ~ 90 天之內 結束軍事行動。

20 民國 89 年 1 月,立法院 通過國防法及國防部組 織法,為軍政軍令一元 化、文人領軍及軍隊國 家化的法源依據。 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通 過後,國家安全組織架 構與決策模式更完備。

21 總統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 或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得經行 政院會議決議發布緊急命令。 發布後 10 日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如立 法院不同意,緊急命令即失效。

22 總統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制定國家安全政策。 國安局蒐集情報,提供國安會議與總統參考。 國安政策由行政院整 合相關部會執行。國 防政策由國防部向行 政院提出建議,由行 政院制定,軍事戰略 由國防部制定。

23

24

25 維護國家安全及國防建 軍的基本準則。 依據國家特性與特質制 定,符合時勢需要。 一個國家建軍的指導思 想。 與外交、科技、經濟、 政治、兩岸關係等各方 面息息相關。

26 「國防政策」是政府在 保障國家安全時所採用 的廣泛行動政策,並與 國防相關之各方面實際 密切配合的指導原則。

27 國防建設的目標與要求 國防外交政策的方針 國防武力的建立 歷史與地理因素 國防領導體制 國安環境及威脅來源

28 中美兩國對臺灣的態度, 影響臺灣執政者制定國 防政策的決策。 積極維護臺海和平與國 家安全,並如何讓中共 「不做」什麼,是我國 防政策制定主要因素。

29 接觸方面: 推動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 構,透過建立安全對話與 交流的多元管道,建構兩 岸軍事互信機制。

30 嚇阻方面: 結合全民防衛並適度發展 防禦性反制武力,建構國 軍「有效嚇阻、防衛固守」 戰力。

31 「戰力」培養方面: 落實武器系統的獲得 與精銳部隊的戰力整 建,並持續推動軍事 轉型。

32 積極「部署」方面:依「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 戰略構想完備防衛部署,落實全民國防概念;強化 「軍民一體、平戰結合」機制。

33 「預警」方面: 國軍依國家安全會議「危機預 警」及行政院「跨部會危機處 理」機制,進行危機預防。

34 「制變」方面:基於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威脅的非 傳統性趨勢,國軍須具備「緊急應變、快速反應」 的反恐制變能力。

35 擴大全民參與國防事務 強化全民總體防衛理念 健全危機處理應變機制 整建質精效高現代軍隊 推動國防民生合一政策 厚植國防科技武器研發

36 拓展區域軍事安全合作 落實募徵併行兵役制度 堅實聯合作戰指揮機制 精進聯合作戰訓練效能 貫徹軍隊國家化法制化 優質官兵眷屬生活照顧

37 以安全戰略作為推動外交關係的主導,以加入國際 組織為目標。

38 現階段國軍軍事戰略依據預防戰爭、國土防衛與 反恐制變三項國防政策指導。 以「有效嚇阻、防衛固 守」為基本戰略構想, 聚焦於「科技先導、資 電優勢、聯合截擊、戰 力保存、戰略持久與國 土防衛」等建軍要項。

39 持續「兵力結構調整」、「強化聯 合作戰指揮機制」與「武器裝備更 新」等軍事事務革新工作。

40 聯手打擊犯罪,維護 臺海航運安全;以合 作累積互信。 增加軍事透明度,加 強軍備戰力及戰爭思 想等資訊交流,減少 無謂軍備競賽。

41 建議共軍接受兩岸例 行性軍事演訓活動、 部隊調動或集結事前 知會對方。 參與演習或相關軍事 活動交流,消除疑慮 與猜忌。

42 未來雙方合作事項可包括:共同開發資源、合 作打擊犯罪、加強臺海航運安全維護及急難救 助、致力海洋生態保護及汙染防治。

43 提高政府效能,興利除弊並重。 促進產業升級,發展高級產業。 提升生活環保,縮短貧富差距。 加強國際交流,降低對大陸依賴。


Download ppt "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價值。 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維護 國民安全和福祉、保障自由 民主與人權。 國家目標: 維護主權完整、保障永續發 展、提防或防範臺海軍事衝 突、協助區域安全穩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