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本章讨论有限自由度结构系统,在给定载荷和初始条件激励下的系统动力响应计算方法。 第 六 章
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动力响应 离散系统的动力响应 引言: 本章讨论有限自由度结构系统,在给定载荷和初始条件激励下的系统动力响应计算方法。 第 六 章 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振型叠加法(以模态为变换基底) Ritz向量直接叠加法 坐标变换法: (以Ritz向量作为空间变换基底)
2
直接积分法: 线性加速度法 Newmark法 Wilson-θ法 Houbolt法 中心差分法 二循环迭代法 龙贝库塔法 隐式方法 显式方法 离散系统的动力响应 第 六 章
3
在隐式直接法中: 瞬时的差分方程与运动方程相耦合,需要求解这些方程组才能计算出各瞬时的位移量。 离散系统的动力响应 第 六 章 在显式直接积分法中: 动力响应的诸量直接用已求得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数值表示出。
4
§6-1质量矩阵[M]和阻尼矩阵[C]的形成方法
引言:[M]和[C]在结构静力分析(有限元方法)中没有讨论,但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广义特征问题及二次特征问题中出现[M],[C]。 本节介绍[M]和[C]的形成方法。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一、质量矩阵[M]的形成 离散系统动力分析的数学模型: 其中:总质量阵[M]和总刚度阵[K]都是由单元阵集合而成的。集合的方法也相同,对于单元质量阵[Me]的形成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5
即:把单元内对某节点有贡献的长度、面积、体积的质量看成是集中质量,加在该结点上,形成单元质量矩阵-----称作集中质量矩阵。— 对角阵。
1、集中质量矩阵 (用的较多,缺点:特征向量精度稍差 优点:特征值精度好。)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即:把单元内对某节点有贡献的长度、面积、体积的质量看成是集中质量,加在该结点上,形成单元质量矩阵-----称作集中质量矩阵。— 对角阵。 例如:对于空间梁单元, 如仅考虑移动质量, 而略去转动惯量, 则它的单元质量阵为:
6
空间梁单元(i, j),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三个移动,三个转动。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对角阵 空间梁单元(i, j),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三个移动,三个转动。 可见:[Me]—对角阵; 则: [M]—系统质量阵也是对角阵, 可以是正定的,半正定的;
7
说明:①由于[M]是对角阵,存储量大大减少(只存 对角元素),计算方便,因此用的较多。 ②采用“集中质量阵”的结果使特征值精度
好, 而特征向量精度差。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有限元方法:相当于给系统加约束,结果使系统“过刚”;而“集中质量”法:使“m稍大”,因此,二者大致抵消,则λi 精度好! ③ 当[M]具有r个零对角元时,就有r个无限大特征值 ! r重根对应的特征向量不是唯一的,可取为单位向量 !其中 中“元素1”的位置与 [M] 中零对角元位置对应!
8
即:与单元刚度矩阵[Ke]采用相同插值函数[N]形成的单元质量矩阵[Me]称作一致质量矩阵。
2、一致质量矩阵 即:与单元刚度矩阵[Ke]采用相同插值函数[N]形成的单元质量矩阵[Me]称作一致质量矩阵。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采用这种单元质量矩阵[Me] 形成系统质量阵[M] ,一般[M]是对称正定的矩阵,且是带状矩阵, 即 [M]中元素集中在对角线附近的某一带宽内。 且与[K]具有同等带宽。 说明:实践证明两种方法形成的[M],精度基本一致,差别不大!由于“集中质量阵”计算简单,存储量小,所以在实际中用的较多。
9
建立阻尼矩阵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系统振动时阻尼所损耗的能量。(即:当系统考虑阻尼时用到)在建立阻尼矩阵时,一般都以下面3点假设为基础:
二、阻尼矩阵[C]的形成 建立阻尼矩阵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系统振动时阻尼所损耗的能量。(即:当系统考虑阻尼时用到)在建立阻尼矩阵时,一般都以下面3点假设为基础: (1)线性阻尼假设(1877年Rayleigh提出的)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即阻尼力表示为 [C]—阻尼矩阵
10
(2)假设:阻尼矩阵是比例阻尼矩阵 (可使系统方程解耦,求解响应方便!)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即 i=1、2……n
的形成方法 即 i=1、2……n [Φ]—特征向量矩阵 注意:如果采用非比例阻尼,则方程不能 解耦,成为二次特征问题。
11
根据以上3点假设,在建立阻尼阵[C]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法一:Rayleigh阻尼矩阵 即:假设[C]是[M]和[K]的线性组合,即
i=1、2…n实际仅用低阶! (3)第 i 阶模态阻尼比 可用试验方法 确定,或者由经验给出。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根据以上3点假设,在建立阻尼阵[C]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法一:Rayleigh阻尼矩阵 即:假设[C]是[M]和[K]的线性组合,即 代入比例阻尼假设条件中,即:
12
展开上式,再利用特征向量正交条件: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得 由试验确定; 展开, 固有频率。
的形成方法 得 由试验确定; 展开, 固有频率。 在这n个方程中,仅需要确定两个未知数:α、β,因此仅需两个方程,也即只需要知道两阶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即可确定α、β, 从而确定 [C]= α[M]+ β[K]。
13
可见:这种建立阻尼矩阵的方法比较方便,但仅仅考虑了二阶模态阻尼。
一般采用对计算响应贡献最大的二阶: 假设已知 w , w , 则 1 2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可见:这种建立阻尼矩阵的方法比较方便,但仅仅考虑了二阶模态阻尼。 —前二阶固有频率。 —前二阶模态阻尼比。
14
若考虑对响应贡献大(例如:m阶)的所有各阶模态阻尼,则方程组: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可见:方程数目>未知量个数(只有2个), 从而上述m个方程成为矛盾方程,这时应“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考高等代数。 法二:考虑多阶模态阻尼比的方法 由假设(2)
15
令: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两边左乘 右乘 则 由特征向量正交条件 有:
16
它也是在“假设比例阻尼矩阵”条件下推出的。
则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这是考虑了n 阶模态阻尼比的阻尼矩阵。 它也是在“假设比例阻尼矩阵”条件下推出的。 可见:方法二考虑了所有对响应有贡献的模态。 因此精度较好。缺点是:要用到所有特征向量 因此计算复杂。而方法一只用到二阶模态阻尼, 不用特征向量,计算简单,但精度略差。 实际使用时,一般仅仅需要考虑对响应有贡献的若干阶模态阻尼。即考虑最低的m阶。
17
在求有阻尼振动系统“响应”时,按以上方法考虑阻尼阵[C],可使系统方程解耦,变成单自由度振动问题,从而方便求响应。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的形成方法 即 -----本书方法求出。 ------由实验确定。 —— 在求有阻尼振动系统“响应”时,按以上方法考虑阻尼阵[C],可使系统方程解耦,变成单自由度振动问题,从而方便求响应。
18
小结 一、质量矩阵[M]的形成 第1节 质量矩阵 [M] 和阻尼矩阵 [C] 1、集中质量矩阵——常采用 2、一致质量矩阵
的形成方法 1、集中质量矩阵——常采用 2、一致质量矩阵 二、阻尼矩阵[C]的形成 法一:Rayleigh阻尼矩阵 法二:考虑多阶模态阻尼比的方法 --常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4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