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Brett Norris Modified over 8 years ago
1
第三节 神经的传导通路 即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联系。 ↙ 上行传导束 ← 感受器 大脑皮质 ↘ 下行传导束 → 效应器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1
2
2 一、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 → 脊神经 → 脊神经节⊙ → → 脊神经后根 → 薄束、楔束 → 薄束核、楔束核⊙ × (内侧丘系交叉) → 内侧丘系 → → 丘脑腹后外侧核⊙ → 丘脑皮质束 → 内囊后肢 → → 中央后回中上 2/3 和旁中央小叶后部的皮质 损伤:交叉前为同侧, 交叉后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 2.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皮肤浅感觉(触、压、痛、温觉)感受器 → 脊神经 → 脊神经节⊙ → 脊神经后根 → → 上升 1 ~ 2 个节段 → 后角固有核⊙ × ( 白前连合 ) →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和 脊髓丘脑前束(触压觉) → 脊髓丘系 → 丘脑腹后外侧核⊙ → 丘脑皮质束 → 内囊后肢 → → 中央后回中上 2 / 3 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损伤:对侧躯干四肢浅感觉消失。
3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3
4
3. 头面部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深、浅感受器 → 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 三叉神经节⊙等 → → 三叉神经感觉核(脊束核、脑桥核、中脑核)⊙ × (交叉) → 三叉丘系 → → 丘脑腹后内侧核⊙ → 丘脑皮质束 → 内囊后肢 → 中央后回中下部。 损伤:对侧头面浅、深感觉消失。 4.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1 )视觉传导通路 视杆 C 、视锥 C ⊙ → 双极细胞⊙ → 神经节细胞⊙ → 视神经 → 视交叉( × ) → 外侧膝状体核⊙ → 视辐射 → 距状沟两侧皮质 损伤: ①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② 视交叉中央损伤(如垂体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③ 视交叉外侧损伤(如脑瘤):患侧眼的视野鼻侧偏盲; ④ 一侧视束以上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偏盲。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4
5
( 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瞳孔的变化称直接对光反射, 光照对侧瞳孔的变化称间接对光反射。 光波 → 视网膜 → 视 N → 视交叉( × ) → 视束 → 顶盖区 → 动眼 N 副核 → 动眼 N 内的副交感纤维 → 睫状 N 节 → 副交感节后纤维 → 双侧瞳孔缩小。 损伤:( 1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眼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 2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光照患侧眼时,双侧瞳孔都不缩小;光照健侧眼时,双侧瞳孔均缩小。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5
6
视觉传导通路和 瞳孔对光 反射通路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6
7
( 5 )听觉传导通路(小字) 听觉冲动 → Corti Organ → 蜗神经节⊙ → → 蜗神经 → 蜗神经核⊙ → → 下丘(主要) → × ( 斜方体 ) → → 外侧丘系 → 内侧膝状体核⊙ → → 内囊后脚的听辐射 → 颞横回 损伤:部分交叉,所以当一侧损伤听力减弱不明显。
8
二、运动传导通路 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束) pyramidal system (tract) : ( 1 )特点:由二级 N 元组成,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即上运动 N 元(上单位运动神经元)。 Ⅱ级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或脊髓前角细胞,即下运动 N 元(下单位运动神经元)。 所以,损伤有上单位和下单位之分,分别表现为 “ 硬瘫 ” 和 “ 软瘫 ” 。 ( 2 )分束: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 → 脊髓前角细胞 → 脊神经 → 躯干四肢的横纹肌 皮质核(脑干)束: 大脑皮质 → 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 → 脑神经 → 头面部等处的横纹肌
9
1. 皮质脊髓束 ( corticospinal tract ) 中央前回上 2 / 3 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 ↓ 内囊后脚 ↓ 锥体 ↓ 锥体交叉( × ) × ↓ 皮质脊髓侧束(对侧) 皮质脊髓前束(同侧) ↘ ↙ (白前连合部分交叉) 脊髓前角细胞⊙ ↓ ↓ 四肢肌(对侧) 躯干肌(双侧) 损伤: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主要引起对侧四肢瘫痪(硬瘫), 躯干肌运动无明显影响。 一侧前角细胞或脊神经损伤,主要引起同侧躯干四肢肌 瘫痪(软瘫)
10
2. 皮质核(脑干 ) 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中央前回下 1 / 3 部的锥体细胞⊙ ↓ 内囊膝部 ↓ 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 : ( × )动眼神经核 → III → 5 块眼外肌 ( × )滑车神经核 → IV → 眼上斜肌 ( × )展神经核 → VI → 眼外直肌 ( × )三叉神经核 → V → 咀嚼肌 ( × )疑核 → IX. X. XI. → 咽喉肌等 ( × )副神经核 →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对侧) ( × )面神经核上部 → VII → 眼裂以上面肌 ( × )面神经核下部 → VII → 眼裂以下面肌 ( × )舌下神经核 → XII → 舌内、外肌 损伤:一侧皮质核束损伤,主要引起对侧舌肌 和眼裂以下面肌瘫痪(硬瘫)。 如脑神经核和脑神经损伤则引起同侧的软瘫。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10
11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11 核上瘫(上单位运动 N 元损伤)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 损伤对侧(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作鼓腮、露齿和吹哨,囗角低垂,流囗水, 但能闭眼,有额纹,嘴歪向同侧(病灶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对侧(健侧), 舌肌不萎缩。 核下瘫(下单位运动 N 元损伤),可产生同侧全部面肌和舌肌瘫痪,表现为: 损伤同侧(病灶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腮、露齿和吹哨,流囗水,囗角低垂, 眼不能闭、额横纹消失,嘴歪向对侧(健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同侧(病灶侧), 舌肌和面肌可出现萎缩。
12
附: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症状与体症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瘫痪范围 常较广泛 常较局限 瘫痪特点 痉挛性瘫痪(硬瘫、中枢性瘫) 松弛性瘫痪(软瘫、周围性瘫) 肌张力 增高 减低 腱反射 亢进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有( + ) 无( - ) 肌萎缩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萎缩 早期即有萎缩
13
(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 不完全清楚) 锥体系以外的下行纤维,主要管理骨骼肌的不随意运动(维持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保持体位姿势、习惯性动作等)。 主要包括: 1. 皮质 —— 纹状体系: 多巴胺 —— 震颤麻痹; 2. 皮质 —— 脑桥 —— 小脑系: 调节和修正运动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13
14
人体解剖学 —— 浙江大学 14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