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Berniece Anderson Modified over 8 years ago
2
1 先秦诸子研究 主讲:晁福林
3
2 先秦诸子研究 主讲:晁福林 2008-9
4
3 先秦诸子研究 “ 至圣 ” 孔 子 至圣 —— 孔子
5
4 孔子简介
6
5 “ 圣之时者 ” : 孔子生平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 (前 551 年) —— 鲁哀公十六年 (前 479 年)。 谦恭的远祖 : 弗父何与正考父。 宋闵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弟。弗父 何曾孙正考父三命为卿,鼎铭谓: “ 一命而 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 走, …… 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 正 考父五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夫,因妻 “ 美而 艳 ” ,为太宰华父督所杀,其子木金父逃到 鲁国,以孔为姓。
7
6 “ 圣之时者 ” : 孔子生平 勇猛的父亲:木金父重孙叔梁纥为鲁国军 队勇士,因居住在郰邑,又称郰人纥。 “ 与 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史记 · 孔子世 家》)。 “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 肯以 力闻 ” (《慎大》)。 艰苦的童年: “ 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 人 ” 。 “ 贫且贱 ” , “ 尝为季氏委吏,料量平 ” (《世家》), “ 多能鄙事 ” (《子罕》)。
8
7 孔子身材有多高?
9
8 孔子人生经历的自我总结: 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 · 为政》)
10
9 历尽沧桑:孔子的人生阅历 任中都宰、司空。但因 “ 堕三都 ” 而不容于三 桓。虽然五十六岁时 “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 , 但却不容于鲁。遂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六十八岁时返鲁,整理上古文献元典《书》 《诗》《易》《礼》《乐》。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谓 “ 吾道穷矣 ” 。 晚年孔子连遭丧子与颜回、子路之死的打击, 子贡看望时,孔子叹曰: “ 太山坏乎!梁柱摧 乎!哲人萎乎! ” 言梦后七日卒。
11
10 关于 “ 圣人 ” 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 地,教民有亲也;时事山川,教 民有敬也;亲事祖庙,教民孝也; 大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 先圣与后圣,考后而甄先,教民 大顺之道也。 (《郭店楚简 · 唐虞之道》)
12
11 关于 “ 圣人 ” 孔子被尊为圣人。 齐景公 问子贡曰: “ 先生何师? ” 对曰: “ 鲁仲尼。 ” 曰: “ 仲尼贤乎? ” 曰: “ 圣人也,岂直贤哉! ” 景公嘻然 而笑曰: “ 其圣何如? ” 子贡曰: “ 不知也。 ” 景公悖然作色曰: “ 始 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 ” 子贡 曰: “ 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 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 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 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 海之深乎? ” (《韩诗外传》卷八)
13
12 说“圣”说“圣” -- -- -- -- -- 圣、听、声三字同源。本意为听。《说 文》 “ 圣,通也 ” 。意谓睿智,通达。儒 家认为 “ 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 ” (郭店楚简 《成之闻之》)
14
13 孔子:古代文化传 统的集大成者 孔子毕生对于古代元典倾注 了极大精力进行整理和研究。 虽然自称 “ 述而不作 ” ,但其 “ 作 ” 即在 “ 述 ” 中。而且其作 并不影响 “ 述 ” ,保持了中华 原典的可靠性,通过 “ 述 ” , 使中华元典得以传承。 “ 韦编三绝 ” 与 “ 弟子三千 ” 。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 有二人 ” 。
15
14 思想解放的至圣:历 史大潮中的孔子 人的主体意识的深 化与发展。与道家关 注天人关系 不同, 孔子寻求人人关系的 真谛。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 并从各个方面赋予其 新的意义。他不是以 氏族或宗族的人来理 解,而是以个体的人 来理解 “ 人 ” 的本质。
16
15 思想解放的至圣:历史 大潮中的孔子 人为万物之灵,但 “ 灵 ” 在何处? 道德与知识。人有层次,好 人、坏人,高尚的人、粗俗 的人等等。如何成为一个好 人、高尚的人呢?孔子认为 必须贯彻仁 的精神。孔子强 调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孔子开始强调个人价值。孔 子不反对 “ 族 ” ,但也不多谈族 (《论语》中只有一处提 及)。他所用的最多 的 “ 人 ” 的称谓是 “ 士 ” 。 “ 士 ” 是社会的, 而不是宗族的。
17
16 仁的意义: “ 仁者爱人 ” 。 “ 克己复礼为仁 ” 。 “ 刚毅 木纳近仁 ” 。 “ 恭、宽、信、 敏、惠 ” 。 “ 仁者先难而后 获 ” 。郭沫若将其总结为 “ 为大众献身 ” 。仁有层次,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 吾道一以贯之 ” ,曾子解 释为 “ 忠恕 ” ,这合乎 “ 仁 ” 的精神 。仁的最高境界 便是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
18
17 孔子:内圣外 王之道的先师 其(指儒家经典)数 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 者,百家之学时或称 而道之。 天下大乱, 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 好。 …… 是故内圣外 王之道,闇而不明, 郁而不发,天下之人 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 方。(《庄子 · 天下》)
19
18 “ 孔子以诗书祀乐教 ” ,内圣外王是 为其纲领。孔子将内在的道德修养 与外在的奋斗目标结合为一体。孔 子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个人 修养的最高标准。孔子尊奉周王, 旨在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机制。孔 子认为 “ 君子 ” 应当 “ 修己以安人 ” (《宪问》)谓 “ 许由,独善其身者 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 (《孔丛 子 · 记问》)孟子将此意叙述为 “ 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尽心》 下)。 孔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先师
20
19 修己包括知识与道 德二者。外王则在 于社会实践的动机 与效果二者。 “ 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 ” (《大学》)。 孔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先师
21
20 形象变迁:永远的孔子 圣化、神化。 孔子 26 岁时 就被世人称为 “ 达者 ” ,谓其为圣人之 后 ” (昭公七年) 。 “ 孔子游于匡而弦歌不 辍 …… 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 也。 ” (《庄子 · 秋水》) 死后,弟子居丧三年, 鲁国世世相传 “ 以岁时奉祀孔子冢 ” 。 刘邦以 “ 太牢 ” 祀孔子。汉代纬书把孔 子写成 “ 海口、牛唇、虎掌、龟背 ” 的 样子。
22
21 形象变迁:永远的孔子 尊孔与反孔。孔学 与儒学。 当代新儒家。后现 代。 面对被边缘化的现实,一 批有很深学术素养的学者起而 “ 接 着讲 ” 儒家思想精义,抉发其现代 价值。新儒家的这种努力值得肯 定 。 至圣先师孔子
23
22 “ 至圣 ” 孔子站在古代历史转 折的关键点上,高瞻 远瞩,以睿智与学识 洞察历史与现实,继 往而开来。 孔子以自己永不停息 的思考,让思想与理 论不断冲破牢笼。他 的钻研与创新精神至 老而弥坚。
24
23 “ 至圣 ” 孔子既关注传统, 又高蹈时代精神, 成为中国文化的象 征与骄傲,是永远 的中华民族的 “ 至 圣 ” 。
25
24 至圣孔子至圣孔子
26
25 推荐书目 朱熹:《四书集 注》,中华书局, 诸子集成新编本。
27
26 作业 熟读并背诵 《论语 · 学而》 章。
28
27 思考题 我所理解的 孔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