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爭 林朝成 John Rawls,1972, 《正義論》 ATheory of Just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爭 林朝成 John Rawls,1972, 《正義論》 ATheory of Justic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爭 林朝成 John Rawls,1972, 《正義論》 ATheory of Justice

2 正義論兩大原則: 一、作為公平的正義原則 二、差異原則

3 這兩個原則最初被表達如下。 第一,每個人都在最大程度上平等地享有和其他人相當的基本的自由權利。
第二,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被調解,使得(1)人們有理由指望它們對每個人都有利;並且(2)它們所附屬的職務和崗位對所有人開放。

4 正義即公平: 每個人都具有以正義為基礎的,即使是社會福利整體也不能踐踏的不可侵犯性。因此,正義否認了為了一些人的更大利益而損害另一些人自由的正當性。正義不能允許為了大多數人的更大利益而犧牲少數。在一個正義的社會中,公民的平等的新自由權利是不容置疑的;正義所保證的權利不能屈從於政治交易或對社會利益的算計。

5 秩序良好的社會(well-ordered Society)
當一個社會不僅著意推進它的成員的利益,並且也被一個關於正義的公共概念所有效地運轉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關於正義的公共概念所有效地運轉的時候,它就是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這就是說,在這個社會中,(1)每一個都接受並知道其他人也會接受同樣的正義原則;(2)基本的社會組織普遍地實現了,並且被公認實現了這些原則。

6 正義原則的證明 我的目的是介紹這樣一個關於正義的觀念,它概括了洛克、盧梭和康德所建立的、為人們所熟悉的社會契約論,並把它提升到一個更為抽象的高度。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不認為最初的契約是一個具體社會的開始,或者建立了政府的一個具體形式。

7 正義原則的證明 相反,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關於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的原則是最初的協議的目標。它們是自由和理性的人們為了擴展自己的利益,在最初的平等地位上決定他們聯合的條件的時候所採用的原則。這些原則將進一步指導所有的協議。它們明確了人們可以進入什麼樣的社會合作方式和建立什麼形式的政府。這種思考正義原則的方式便是我所說的正義即公平的含意。

8 正義原則的證明 在正義即公平的觀念中,平等的最初狀況相應於傳統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然狀態。當然,這一最初狀況不被當作實際的歷史事實,更不是文化的原始條件。它被理解成純粹的假設的狀態,它是為了達到一定的關於正義的觀念而具備其特徵的。

9 無知的面紗 這一狀況的本質特徵之一,是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在社會中的位置、他的階級地位或者社會身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自然財富和能力的分配中的運氣,他的智能、力量等等。我甚至設想各方面都沒有善的觀念,不知道他們特有的心理傾向。正義的原則是在無知的面紗下被選擇的。這保證了沒有人會因為自然的機會或社會環境的偶然性而選擇這些原則的過程中得益或受損。既然大家都處在相同的狀態,沒有人能設計對他特有的條件有利的原則,正義的原則也就成了公平協議或交易的結果。

10 對第二原則的補充和完善 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要被調解,使得(1)它們對處於最不利地位的人最有利;(2)它們所附屬的職務和崗位在公正的均等機會的條件下向所有人開放。

11 社群主義的思想家 麥鈦爾(Alasdair MacIntyre)After Virture,1981, 《追尋德行》
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Sources of the self,1989 《自我的根源》 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Liberalism and Limits of Justice,1982, 《自由主義與正義的限度》

12 倫理思想的根源 亞里斯多德:正義根植於一個社群,其基本紐帶是對人類的善和社群的善的共同認知。
黑格爾:Moralität(道德)和Sittlichkeit(倫理生活)的區分 Moralitat 抽象、普遍的道德原則 Sittlichkeit某個社群的特定的倫理原則

13 論爭的焦點(一):自我 新自由主義: 個人擁有一個超驗的自我,個人的屬性不為其所處的社群決定。人類最本質的意義是我們選擇目的的能力。
社群主義: Alasdair MacIntyre:處於一定社會背景中的自我。生活的一體,可敘述性、可理解性、歷史傳統、體制、認同中的自我。 Charles Taylor:評估框架所建構的自我

14 Michael Sandel:個人不能自發地選擇自我,而只能發現自我。
無拘無束的自我(unencumbered self)和構成目的(constitutive ends)的區分 新自由主義的自我觀意味著我所擁有的價值與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之間開始中存在著差別。

15 論爭之二:個人和社群的優先性 新自由主義: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並不完全對稱,個人的自由選擇永遠是社會變動主動的面向。
社群主義:社群是一個擁有某種共同的價值、規範和目標的實體。社群不僅僅是一群人,它是一個整體,個人都是這個整體的成員,都擁有一種成員資格(membership)

16 Michael Walzer:社群的參與者自我約定相互分工和交換,並共享利益。但在所有人類社群中,參與者互相分配的最基本利益是成員資格。只有擁有公民資格,社群成員才能感覺到自己在決定其社會前途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擔負著集體決策的責任,並作為社群的一員投身於共同利益。

17 三種不同性質的社群觀 1.工具意義上的社群 2.感情意義上的社群 3.構成意義上的社群

18 權利VS.善的優先性 新自由主義:權利的優先性 社群主義:權利以及界定權利的正義原則則必須建立在普遍的善之上,善優先於權利和正義原則。
1.不因普遍的善或共同的利益犧牲個人權利 2.界定權利的正義原則不能建立在任何特定的善良生活觀之上。 社群主義:權利以及界定權利的正義原則則必須建立在普遍的善之上,善優先於權利和正義原則。

19 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 1.社群主義倡導擴大政治生活的範圍。 新自由主義質疑:可能導致極權主義。 2.社群主義倡導個人積極參與社會的公共生活。
二個依據: 1.通過積極的政治參與,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實現。 2.個人積極的政治參與是防止專制集權的根本途徑。

20 干涉主義?公益主義? 社群主義主張各種政治社群應當保護並促進公民的公共利益方面更加有所作為,甚至為了社群的普遍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

21 結語 1.弱化的國家//全球資本主義 2.新人權運動 第一代人權運動:爭取個人的自由,限制政府的干預。
第二代人權運動:經濟權、社會權、文化權 第三代人權運動:公民權、和平權、資源共享權 3.對抗或互補?

22 謝謝各位的聆聽!


Download ppt "新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爭 林朝成 John Rawls,1972, 《正義論》 ATheory of Just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