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講 權力平衡集體安全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講師介紹:李銘義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席格中心訪問 學者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講 權力平衡集體安全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講師介紹:李銘義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席格中心訪問 學者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四講 權力平衡集體安全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3 講師介紹:李銘義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席格中心訪問 學者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 mylee@isu.edu.tw

4 前言 「權力平衡」 (balance of power) 和「集體安全」 (collective security) 的概念,向為國際關係學者, 探討國際間如何維持權力均勢以追求和平的基礎 理論。冷戰時期曾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認 為美國及盟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透過「權力平衡」 並輔以集體安全體系;亦即,一方面促成美國與 中、俄間的權力平衡;另一方面加強北約和其他 雙邊、多邊的盟約關係,即可消除危機,保有和 平。 冷戰結束後,國際體系的變化,由過去的兩極對 立體系轉變為多極體系的格局,全球追求和平的 理想更為殷切。

5 權力平衡 ( 一 ) 權力平衡是一種情勢或狀況,是指大致 上普遍滿足於權力分配的客觀安排。 ( 二 ) 權力平衡是國家行為的普遍傾向或法則, 它說明了一種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使人 能夠預測到,當一個系統中的成員受到擾 亂平衡者的威脅時,也就是一個權力似乎 要建立國際霸權時,系統中的成員便將形 成一個對抗的同盟。

6 權力平衡 ( 三 ) 權力平衡是政策的指針,政策的指針意 味著決策者必須維持經常的警覺,並隨時 準備組織一個對抗平衡破壞者的同盟。 ( 四 ) 權力平衡是某些國際體系中維持某一類 系統模型的特徵。系統的權力平衡乃涉及 一個多國的社會,其中所有重要的行為者 透過平衡的過程,維持他們的獨立完整和 統一。

7 集體安全 集體安全 (collective security) 的核心就是與集體 防衛 (collective defense) 實際運作的結果,是兩 種制度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出現,有時是有集體安 全無集體防衛,或有集體防衛而無集體安全制度。 最簡單的模式就是三國以上的攻守同盟,有事共 同出兵,無事則各自為政。 在國聯時代,國際社會有集體安全制度,但談不 上集體防衛。以後到了聯合國時代,也有集體安 全制度,不過西方主要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 組織,等於有了集體防衛,兩者並存,成為歷史 的特例。

8 集體安全 國際社會內成員國的利益是與國際社會的利益密 切相連的,而集體安全是指在國際體系中的所有 國家,共同締結多邊條約或參與一國際機構,以 結合體系內全體成員的力量,依照規定對破壞體 系和平的成員國,實施國共同執行必要的制裁, 從而確保體系的穩定及國際秩序的維持。基本上, 它不是一個代替主權國家的超級政府,而是將集 體安全,國際法規則的執行,經由國際社會有關 份子,以集體安全與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問題,被 視為維持世界和平的最佳途徑。

9 手段 集體安全的制裁行動可分為三類:外交制 裁 (diplomatic sanction) 、經濟制裁 (economic sanction) 及軍事制裁 (military sanction) 。

10 手段 依據學者包韋特( D. W. Bowett )的看法,各成員必須要 有和平不可分割的共識,並將之視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而為使集體安全力量不致削減,會員普及是相當重要的原 則,最好是全球各國都能參加,應包含所有的強國,乃因 其握有權力,不僅是安全的支柱,也可能是破壞的來源。 其次,經濟制裁亦是國際間制裁侵略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而其主要實施的原則,是以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 或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再者,國際社會中各國為追求國 家安全之際,除了致力於軍備之外,通常的作法是與他國 締結軍事同盟,以便與其假想敵形成權力平衡。而這種以 軍事制裁的途徑,為制裁破壞集體安全的侵略最有效,而 且也是最強烈的的措施。國家決策者對國際情勢之評估未 必明智,或者認為國家利益遠高於可能的風險,致不顧可 能發生的不利後果而導致權力失衡。

11 集體安全 ( 一 ) 共識:組織的成員應對維繫世界和平的發展,具有不 可分割共識,並將世界和平之維持視為其外交政策之首要 目標。任何地區之和平遭威脅或破壞時各國必須體認到, 其最大利益是共同合作維護和平與秩序。 ( 二 ) 承諾:聯盟國應承諾在任何地區、任何時間所發生和 平之威脅、破壞或侵略行為,應依照集體安全之相關規則, 做為制裁的依據。 ( 三 ) 組織:有效的集體安全制度應具備中央決策機構,來 決定何時及如何動用集體安全力量。各國即使有共識和承 諾,如因未設立組織,將之付諸實施,共識和承諾亦難發 揮預期效果。如因任一國可自由決定何時及如何實現承諾 以制裁侵略者,則制裁必然是高度選擇性的。

12 集體安全 ( 四 ) 會員普及:集體安全制度的會員,應廣邀有 志一同的大多數國家共襄盛舉,參與的國家愈多 愈好。若任一重要國家未參與,則集體安全的力 量必然相對減少。 ( 五 ) 權力分散:在此制度運作下,若因各國權力 分配懸殊,而被制裁的侵略國是超強時,則各國 「我為人人」之意願和能力將受到考驗,甚至根 本不存在。因此,各國權力分配如果大致平均, 則有利於集體安全之維護,因為各國集體的力量 遠過於潛在侵略者的力量。

13 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集體安全 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集體安全制度是聯合國體制對於維護 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制度性設計,目的在經由全體會員國承 諾維護國際和平現狀,透過安全理事會機制與主要大國協 調合作,以確保所有國家的和平與國際安全秩序。雖然參 與聯合國的集體安全行動,是建立集體安全最主要的方法。 就維護國際安全與和平而言,集體安全制度也是維護禁止 武力使用與威脅的制度設計,賦予安全理事會處理影響國 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與權力,進行認定侵略事實的存在, 並決定採取集體軍事行動或非軍事行動。因此,透過加入 國際組織以建立一個區域性的集體安全體系,更是另外一 種趨勢。依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家於區域性組織中, 得集體制定政治、經濟、軍事等法律以處理區域衝突與穩 定區域情勢。一些國際組織,例如阿拉伯聯盟,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華沙公約組織等等,其集體安全行動的合法性 均來自於聯合國憲章。

14 評語 政治學者杭廷頓 (Samuel P. Huntington) 指 出:國家戰略必須合併外交政策與國內政 策,以達成競爭目標。經濟、政治、軍事 因素一定要不惜代價整合。而國家戰略目 標必須考慮兩項因素:第一、戰略必須能 處理感覺到的威脅,後冷戰時代,威脅來 自何處確實比較難捉摸;第二、經濟、政 治與軍事目標必須支持國家目標,否則戰 略是沒有效力的

15 評語 在維持國際和平的基礎上,透過權力平衡 與集體安全的運作,首先得先區分國際和 平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創造國際秩序 的必要條件必須滿足三項需求:一、各國 完全限制宣戰權,透過互不侵犯條約 (mutual on-aggression) 的保障,限制各國 干預他國內政;二、擬定具效力且逐漸推 動解除各國武裝部隊;三各國正式宣示放 棄戰爭對付其他主權國家。

16 結語 追求和平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但是在人類的歷史中,此一 理想是否能實現,還是一個亟待努力的課題。雖然期欲形 塑國際間的和平共處,避免戰爭及衝突發生,透過「權力 平衡」及「集體安全」並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在現實 的國際關係裡,還沒有一個有效的且具有強制性的機制能 達到此一目標。尤其,現代的戰爭和傳統的戰爭已有所不 同,因為現在已走進核子時代,已不再使用傳統的武器打 傳統的戰爭。核子武器的威力使人驚駭,甚至可以摧毀整 個世界,戰爭的結果已無勝負之分,只有玉石俱焚,無一 倖存。 維護世界和平是每個國家的共同理想,雖然維護和平的途 徑相當多,但在眾多的方式及理想之下,維護國際和平與 安全,遏止戰爭,不僅要靠國際法、國際組織,還要靠一 個權力均衡的、多極的國際社會格局,要通過促成多極社 會的建立,盡量避免單極世界的出現,或者至少是削弱單 極世界的影響力,這有賴於建立「權力平衡」及「集體安 全」的體系。

17 謝謝聆聽,歡迎發問 圖為華府喬治城大學冬雪


Download ppt "第四講 權力平衡集體安全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講師介紹:李銘義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席格中心訪問 學者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電子郵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