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 9561225 高珮婷 9648061 朱詩蕾 9541024 陳怡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 9561225 高珮婷 9648061 朱詩蕾 9541024 陳怡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 9561225 高珮婷 9648061 朱詩蕾 9541024 陳怡蓁

2 第一章 Democracy and Parliamentarism

3 背景 威瑪共和 法學家

4 19 th 的民主洪流 十九世紀宛如一首「民主的勝利進行曲」 Taine 曾說道「民主這股洪流,從 1789 年後 似乎再也沒有水壩能與之抗衡。」 自由主義下的布爾喬亞階級常是保守的貴 族和無產階級大眾的敵人 >> 組成介於民主與舊有君主制度之間的聯盟 >> 到後來往往只有民主得利

5 民主的內涵與目的? 人們漸漸發現民主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軍國主義/和平主義;專制主義/自由主 義;集權/分權;革新主義/反動派 >> 各類型政治團體都能從民主獲利 >> 民主並沒有政治內涵,只是種組織形式 economic democracy Max Weber :經濟管理系統、工廠和國家 在今日已經不再有本質上的不同

6 真的是這樣嗎?

7 政治 v.s. 經濟 君主 ( 國家的絕對主人 ) v.s. 資本家 ( 事業的絕對主人 ) >> 然而其形式和內容在權威、宣揚及代表上都有所 不同 經濟和政治有非常不同的假定 economic democracy 的說法讓民主的概念有了本 質上的轉變 >> 由於契約自由及公民法都對經濟有著支配性影響, 所以政治觀點是不能隨意轉嫁到經濟層面的

8 General Will 民主多數決制中的少數者看似只能被忽略 >> 少數者的認同會在民主邏輯之中「再發 生」,其意志也會因而認同於主體 The Law is the General Will. 投票行為其實是表達個人所認為的 general will 民主中的認同代表多數人或少數人意志並 沒有差別,因為都不可能是所有公民全體 一致的 ( 包括沒有投票權的人 )

9 Identity 民主的論據在於一系列的認同。 ( 統治 / 被統 治;元首 / 屬民;國家權力的主體 / 客體;對 議會代表的認同;對國家及現有具投票權 民眾的認同;對國家和法律的認同;對民 主的量或質的認同 ) 直接民主、傾向於民主或由一個認同觀點 所支配的任何事物都可推論為民主 ※真實和認同之間總是存在著距離

10 Dialetic 辯證法 民眾的意志仍是被決定的 可能少數者才是真正的民眾意志 操縱民意 不民主的投票行為 民主會自我毀滅 >> well-affected >> 民眾教育

11 被操弄的民意 獨裁國家的教育可能也是一種控制手段 → 藉民主達到更有效控制,民主和獨裁並不是對立的 Ex. 蘇維埃政府使民眾認為西方民主體制只是資本主義統治 下的「奸計」 試圖用政治力勝過民眾意見是愚笨的,應反過來藉輿論宣 揚其權勢 只有政治力量 ---- 本應來自民眾意志 ---- 在一開始就形塑了 民眾的意志 (ex. 軍事及政治力量、傳教總會、政黨組織、 教育 ….) 否認民主認同並沒有意義,重要的是如何證實它

12 今日的合法性概念 理論及法律的實行對「合法性」的重視 合法性的主要概念即為民主 政府在得到以民主原則為基礎的立法組織支持、 認可前,都只能算是「臨時性」的政體 >> 否則將 會 ” 被篡奪 ” 合法性概念和說服力,需憲法的立法組織去介入 國家的憲法事務。 蘇維埃的民主抗議假定民主應採放任原則,即不 違背人民意志的憲法才是被認可的,否則人們的 自主權可能會遭剝奪 ---- 專制式干預在民主原則下 的違法

13 合法性的本質 ? 當合法性指涉的主體改變時,它的結構跟 內涵也要跟著改變 合法性概念的起源 ---- 君主制

14 相信所有的權力都是來自人民,其意義相 似於相信所有權威力量都是來自神 議會制度與民主,在 19th 緊密結合到如同兩 個同義詞,但在今日卻可獨立存在 獨裁國家與民主在定義上的對立是微不足 道的

15

16 Parliament 的政府由人民組成 Monarchy- 君主制 本章所關心的在於這樣的一個民主制度會走 到怎樣的理性結果

17 雖然權力來自人民,但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民 在同一個時間和地點聚在一起 要找出一個負責任的人代替這個群組 人 → parliament → 政府 解決方案

18 提出 : parliament 要包含正方和反方的意見 進行公開辯論和談論( Public Debate and Public discussion )

19 法律權力要用來找出真相 權力控制在公民下 公民可以自由的查尋真相且表達他 們的權益

20 自由主義是必要的,一切法律在絕對的自由 情況下衍生 自由主義和民主在這裡是一樣的 三權分立就是要將行政和司法分開 權力的分化是為了互相牽制而達到平衡

21 啟蒙運動後開始強調公開( openness ) 目的 : 保障自由 公共監督 國會的成立就是要將權力分化,可是人卻無 法達到這麼理性的結果

22 The concept of law and legislation in parliamentarism 1. 以法律這個客觀的權威代替實體的君主 → 普遍理性 2. 「 Rechtsstaat 」:法治 問題:自由民主?專制 ?

23 但這會有實際運作上的困難,而法律就從一種真 理和正義走向了權威 孔多塞: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是最重要的 。 於是這些自由主義者一味依照法律來運作,認為 在理性的前提下,這樣就是自由的。 事實上,這種法律只有在表面上具有普遍性,實 際上卻是僵化的。

24 Parliament limited to legislation 議會在制定法律的同時,也必須遵守最高 的法律原則。而不同意見在議會中是必須 的,因為他們代表了人民的意見自由。 理性主義的過度擴張 真正的自由 ?

25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belief in discussion 開放性和討論是法治和議會的兩個原則 如果這些議會事務,開放性和討論都變成 空泛的,議會也就失去了它的基礎和它的 意義。 議會主義和真正的民主


Download ppt "《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 9561225 高珮婷 9648061 朱詩蕾 9541024 陳怡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