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通訊網路世界期末報告 第十組 ─ 無線通訊重要歷史人物 組員: 9923056 張慈珊 9941085 張靜君 9941039 陳羿廷 9942045 何彥融
2
波波夫 1859 年 3 月 16 日- 1906 年 1 月 13 日 俄國物理學家和電力工程 師 研究電磁波的先驅
3
出生於烏拉爾山區的一個小村莊 父親是一位神父 1877 年進入彼得堡大學學習 1892 年畢業後留校在實驗室工作 1893 年到俄國海軍喀琅施塔得魚雷學校任教
4
1894 年發明了第一架無線電接收器,一個金 屬檢波器 1895 年改進成接收閃電發出的電磁波裝置 同年 5 月 7 日他演示了他製成的一架無線電接 收裝置-雷電指示器 這一天後來被俄羅斯定為「無線電日」慶祝
5
7 月將裝置安裝在聖彼得堡林學院的氣象站中 幾個月後發表了一篇論文說明這種裝置可以 接收人工震蕩源的信號。 1896 年 3 月在彼得堡大學的兩座建築物、距 離約為 250 米之間進行了發送和接收電磁波 信號的實驗 這比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於 1896 年 6 月取 得專利的裝置要早。
6
1898 年他和俄國海軍一起進行了 10 千米距 離的海岸和軍艦之間的通信實驗 1899 年實現了 50 千米通信 但由於馬可尼先取得了專利,國際上一般認 為是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電通信 可是俄羅斯人一致尊波波夫為無線電發明人
7
1900 年俄國海軍在波波夫的指導下在波羅 的海中的高戈蘭島設立了無線電站 2 月 5 日發出第一條信息,到了 4 月份,破 冰船愛爾馬克號前往高戈蘭島解救被冰困 住的戰艦,同時解救出 50 名芬蘭漁民 無線電站已經成功地發送了 440 條信息
8
1901 年波波夫被任命為電技術研究所的教授 1905 年被選為研究所所長年底健康狀況惡化 1906 初即死於腦溢血
9
赫茲 1857 年 2 月 22 日出生於德 國漢堡 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1894 年 37 歲的赫茲因為 敗血症在波恩英年早逝
10
1875 年高中畢業,並於翌年進入德雷斯頓 ( Dresden )理工學院就讀 1879 年,亥姆霍茲想要以 “ 實驗證明絕緣體 電介質極化和電磁力之間的關係 ” 為題,設 置了柏林科學院獎
11
1880 年赫茲獲得博士學位,但繼續跟隨亥 姆霍茲學習,直到 1883 年他收到來自基爾 大學出任理論物理學講師的邀請 赫茲通過實驗確認波是橫波,具有普遍光 波所具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干涉、 繞射和偏振等性質,證明了電磁波具有光 波的一切性質
12
1886 ~ 1889 年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隨後 更證明了電磁波的速度等於光波 1887 年 11 月 10 日,赫茲正式向學術界公佈 他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法拉第和馬克斯 威爾理論及電磁波的預言的正確性
13
他的發現激發了無線電和無線電報的發明, 後人為紀念他的貢獻,還以他的姓氏「赫 茲」,給電波頻率的單位命名 。
14
馬可尼 西元 1874 年 4 月 25 日出生於義 大利波隆那 英國和義大利文化傳統的家庭 家庭教師是位對科學有研究的 學者,他曾教授馬可尼電磁物 理學 1937 年 7 月 20 日馬可尼在羅馬 去世
15
1887 年 (13 歲 ) 馬可尼沒有通過來亨海軍學 院的入學考試 進入「來亨技術專科學校」後才正式學習 物理和化學的課程,畢業後投考「波隆那 大學」落榜 母親還說服一位在「波隆那大學」教物理, 名叫「利菲」教授 (PROF. RIGHI) 的鄰居, 給馬克尼予以指導。
16
1894 年,讀到德國物理學家「赫茲」 論 文 - 電磁波確實存在 重複赫茲的實驗,不斷地改良收發機 *赫茲的實驗,左方是發射部 份,右方的圓環是接收部份, 當左方跳火花時,右方也會受 感應而跳火花,左右兩者之間 除空氣外,無任何連接。
17
法國一位物理學家「白蘭利」 (EDOUARD BRANLY,1844-1940) ,發明了一個「凝聚 檢波器」。 馬克尼將之改良來替代接收機上的火花隙, 因而靈敏度大增
18
*馬可尼初期的火花發射和接收 機;左方的是發,右方是收。 *內裝金屬粉末的玻璃管, 兩端接電線,平時電不通,當 受電波影響時,就會通電,管 內的粉末也會凝聚,故名「凝 聚檢波器」。
19
將發明獻給義大利政府遭拒,隨著母親來 到英國 英國郵政局的郵政長「布利司」讓馬克尼 在郵政總局的屋頂上架設天線 1896 年 6 月 27 日實用性無線電報的第一次 公開試驗在英國舉行
20
1896 年 9 月 2 日成功送出越過英國索爾斯伯 利平原三公里的信號 1896 年 6 月申請了他的第一個關於無線電 的專利,當年馬克尼只有 22 歲 1897 年 在倫敦成立「無線電報及訊號有限 公司」,後更名為「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
21
1899 年 3 月他首次完成了英國與法國之間國 際性的無線電通話 ( 無線電話 ) 1907 年,開通了大西洋彼岸的無線電業務 1909 年馬可尼和德國物理學家勞恩( Karl Ferdinand Braun , 1850-1918 )由於「發 明無線電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2
*馬可尼於一九一九年在英國克爾姆斯福德表演他的無線電發射機。 這部發射機雖然笨大且功率低,卻預示了現代化無線電廣播的來臨。
23
*專利 第一個以應用電波為基礎的無線電報的專 利權 (1896) 架空天線 (1900) 磁性探測器 (1902) 水平定向天線 (1915) 產生假連續波的定時火花系統 (1912)
24
馬丁‧庫伯 西元 1928 年 12 月 26 日出生 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 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 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在 美國西方電器 (Western Electric) 子公司工作
25
1950 年在伊利諾伊州的電氣工程技術學院 ( IIT )獲得了學士學位 1957 年獲得 IIT 電機工程的碩士學位 1960 年庫伯幫助摩托羅拉公司修復石英晶 體的缺陷而作出了收音機 1967 年作出第一台芝加哥警察局便攜式手 持警察收音機
26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摩托羅拉總工程師約 翰 · 米切爾 (John ‧ Mitchell) 委託庫伯負責 其手機部門和摩托羅拉多孔研究的重任 短短九十天內於 1973 年創建第一個 800 兆 赫蜂窩移動電話的原型 ─DynaTAC
27
1973 年,當摩托羅拉公司安裝了一個基站 處理首次公開展示了移動電話網絡 經過在華盛頓的一番初步測試,庫伯和摩 托羅拉公司的移動電話在紐約展示給記者 跟大眾
28
在 1973 年 4 月 3 日,庫伯站在第六大道在紐 約市附近的紐約希爾頓酒店用原型 DynaTAC 手扶的手機打了第一通電話給他 在貝爾實驗室的一位競爭對手,對方當時 也在研究移動電話,但尚未成功。
29
庫伯和密切爾註冊的專利在 1973 年 10 月 17 日提出,命名為「無線電話系統」 第一支行動電話開始基礎技術和通訊市場, 可以打電話給一個人而不再是一個地方
30
一直到 1985 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 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 ─ 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 1987 年,其 重量仍有大約 750 克。 今天的手機僅重 60 克
31
第一代手機( 1G )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 第二代手機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 手機使用 PHS , GSM 或者 CDMA 第三代手機的開始的目標之一是開發一種 可以全球通用的無線通訊系統 未來的手機將偏重於安全和數據通訊
32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