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習歷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習歷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習歷程

2 一、學習的定義及其相關概念 (一)定義 學習是指個體因經驗或練習而獲得知識技能或產生行為,並成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3 (二)相關概念 1.學習因經驗而產生 2.在經驗中學到知識技能或行為改變 3.學習是行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4 二、對學習歷程的不同理論解釋 (一)學習歷程的聯結學習觀 個體經由刺激與反應構成的聯結而產生的學習歷程 (二)學習歷程的認知學習觀
刺激與反應會構成聯結,必須依賴個體對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認知作用 也就是說,個體之所以對刺激做反應,是由於對刺激情境有所認知,而後在辨識、選擇等心理活動下表現出行為反應

5 (貳)古典制約作用 一、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學習理論 (一)實驗介紹

6 (二)理論要點 「制約作用」的意義,是指在某種條件(食物)下,個體學習到刺激(鈴聲)與反應(唾液分泌)聯結的歷程
也就是說,一個原來不會引起個體某種特定反應的中性刺激,在與有意義的刺激相伴出現,經過練習之後,當單獨出現該中性刺激,便可取代有意義刺激,而使個體對於該刺激表現出固定的反應

7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三)理論模式 1.本無關係:鈴聲 → ? 制約刺激 → ? (CS) 2.本有關係:食物 → 唾液分泌 非制約刺激 → 非制約反應 (UCS) (UCR) 3.制約歷程: +食物 → 唾液分泌 鈴聲 ﹣﹣ ﹣﹣ ﹣﹣ ﹣﹣ → 唾液分泌 +非制約刺激→非制約反應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CS) (UCS) (UCR) (CR) 4.新建關係:鈴聲 → 唾液分泌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CS) (CR)

8 二、古典制約作用的行為法則 (一)強化與強化物 1.強化(reinforcement)
又稱強化作用。指在制約作用中,影響刺激-反應聯結強度,或增強制約反應出現頻率的一切程序 2.強化物(reinforcer) 能使個體反應產生強化作用者,即非制約刺激 3.強化(reinforce) 指提供強化物的行動或作為

9 (二)類化與辨別 1.類化 經制約作用形成制約反應後,與制約過程中所使用的制約刺激相類似的其他刺激,也會引起相似的制約反應
也就是個體將相似的制約刺激視為同類,而作出相同的反應 2.辨別 個體只對制約過程中所使用的制約刺激作反應 也就是將不同的制約刺激予以分辨,而不作出相同的反應

10 (三)習得、消弱與自然恢復 1.習得 制約刺激與非制約刺激相伴出現數次後,前者逐漸取代後者,最後單獨憑制約刺激即可引起制約反應 2.消弱
制約反應形成後,如單獨重複出現制約刺激,而不再呈現非制約刺激,則原來形成的制約反應,會逐漸減弱 3.自然恢復 消弱現象出現後隔一段時間,當制約刺激出現,即使未出現非制約刺激,制約反應會自行恢復

11 (四)次級制約作用與次級強化 1.次級制約作用 制約作用形成後,可將原制約刺激與另一個中性刺激相伴出現,而另外形成新的刺激-反應的聯結
此時的原制約刺激便具備強化物的性質,因而稱為「次級強化物」 原級制約作用:CS + UCS --> CR 次級制約作用:CS2 + CS1 --> CR 2.次級強化 將原制約刺激當作次級強化物使用,而形成次級制約作用的過程

12 三、古典制約作用與行為主義 (一)巴甫洛夫是行為主義的先驅 1.以動物為實驗對象,證明動物可以學習 2.實驗設計與實驗過程符合科學原則
3.產生的行為改變可以觀察測量,並予以量化

13 (二)行為主義揭櫫的科學心理學取向 1.以科學方法研究外顯行為 2.認為從動物行為的實驗獲得的原理原則,可以用來解釋人類的行為
3.認為反應是構成人類行為的基本要素,絕大多數是經由古典制約學習而來 4.認為只要了解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就能經由制約作用,建立所要的反應,甚至改變既有的行為

14 四、古典制約作用原理的應用 (一)情緒學習 (二)行為治療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John B. Watson)將古典制約作用的原理,擴大解釋人類的學習行為 (一)情緒學習 +重擊聲 → 恐懼 白兔 ﹣﹣﹣﹣﹣﹣﹣﹣→ 恐懼 (CS) (UCS) (UCR) (CR) (二)行為治療 1.系統脫敏法 2.厭惡治療法

15 (叁)操作制約作用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 (一)實驗介紹 古典制約作用學習的限制 1. 並非所有的學習都能找到原先就已存在的有意義刺激
2. 有許多學習並非只是個體被動地對刺激作反應(即反應性制約作用)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 (一)實驗介紹

16 (二)理論要點 迷 籠 ---> 爪踩踏版 (刺激) ---> (反應) 個體在練習過程中,從起初紊亂、無效的行為,偶爾出現正確反應,逐漸將錯誤的反應淘汰,只保留正確反應。最後終能在相同環境中,立刻作出正確反應,而學會一種行為,稱為「嘗試錯誤學習」

17 (三)學習三定律 1.效果律:反應後如獲得滿足的結果,則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加強;無效果或苦惱的結果,則反應減弱
2.練習律:練習次數越多,則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越加強 3.準備律:當個體心理上準備要反應時,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且傾向以後繼續相同反應;當準備反應卻受阻止,或不準備反應而被迫反應,則感苦惱

18 二、斯金納的操作制約作用 (一)實驗介紹及其學習理論 1.實驗設計

19 2.理論要點與模式 個體在環境適應中主動向某刺激做反應時,如反應後帶來有效的後果,個體將會學到以後對該刺激繼續相同的反應,這種制約過程稱為操作性制約作用

20 1.本無關係:木板 → ?(按壓) 制約刺激 → ? (CS) 2.本有關係:按壓 → 食物 制約反應 → 非制約刺激 (CR) (UCS) 3.制約歷程: 木板 → 按壓 → 食物 → 吃 制約 制約 非制約 非制約 刺激 → 反應 → 刺激 → 反應 (CS) (CR) (UCS) (UCR) 4.新建關係:木板 → 按壓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CS) (CR)

21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3.古典與操作制約模式的比較 古典制約: +食物 → 唾液分泌 鈴聲 ﹣﹣﹣﹣﹣﹣﹣﹣﹣﹣﹣→ 唾液分泌 +非制約刺激 → 非制約反應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CS) (UCS) (UCR) (CR) 操作制約: 木板 → 按壓 → 食物 → 吃 制約刺激 → 制約反應 → 非制約刺激 → 非制約反應 (CS) (CR) (UCS) (UCR)

22 (二)操作制約學習的行為法則 1.後效強化 個體面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活動時,因偶然表現某一有效反應而受到強化,因而形成刺激-反應聯想學習的歷程

23 正強化物 個體反應後,在情境中出現的刺激,係為個體所喜歡者,因此其出現有助於該反應頻率增加 正強化 因正強化物的出現,而強化某種反應 負強化物 個體反應後,在情境中消失的刺激,係為個體所厭惡者,因此其消失有助於該反應頻率增加 負強化 因負強化物的消失,而強化某種反應

24 正、負強化與獎懲 強化物 正 負 正向(積極)懲罰 提供 取消 正強化 (獎) 負向(消極)懲罰 負強化

25 2.強化程式 在操作制約學習過程中,將強化物出現的時間做不同的安排,以觀察正確反應出現的機率與強化物出現方式之間的關係

26 (1)立即強化與延宕強化 立即強化:在正確反應後立即提供強化物 延宕強化:在正確反應後過一段時間才提供強化物 (2)連續強化與部分強化(非連續強化) 連續強化:在每次正確反應都提供強化物 部分強化:沒有在每次正確反應都提供強化物

27 3.行為塑造 以一系列連續漸進的操作制約作用,將一連串的刺激與反應,連貫成複雜的行為

28 4.連鎖作用 與「行為塑造」的程序相反,先對一連串反應的最後一個正確反應給予強化,接著只對倒數第二個正確反應給予強化,如此繼續往前直到最初一個正確反應為止

29 5.負強化與學習 (1)逃避學習 從懲罰的情境中逃脫,以免繼續受罰 (2)迴避學習
如在電擊之前,先亮燈光,則白鼠會學到當燈光出現時,立刻跳至另一邊 也就是個體學會在懲罰情境未出現之前,即能採取迴避的動作

30 (三)操作制約作用原理的應用 1.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與教學機(teaching machine)
2.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31 (肆)認知學習 理論要點: 要學會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必須依賴個體對該刺激所代表的意義所產生的認知 也可以說是個體對刺激與反應兩者間關係的認知

32 一、聯想學習歷程中的認知作用 (一)古典制約學習中的認知作用
個體不完全是在控制的情境下被動地表現機械式的反應,很可能是了解制約刺激是代表強化物要出現的訊號,因而學會認知與心理上的預期

33 (二)操作制約學習中的認知作用 個體可能學到預期自己反應之後,會帶來何種後果。如後果令他滿足,就會繼續反應;反之如後果不能滿足或帶來痛苦,則不再反應

34 學得無助感 個體經由操作制約作用而學習到的一種對環境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 是個體認知到自己所處的情境,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逃避相同的後果

35 二、認知學習的動物實驗研究 (一)柯勒的頓悟學習實驗 1.實驗介紹 2.理論要點
頓悟是指個體學習解決問題時,先對整個問題情境觀察思考,並且發現情境中各種條件之間的關係後,才決定採取行動的歷程 頓悟是內在的心理歷程,在表現出外顯行為之前,並無法觀察

36 (二)托爾曼的方位學習實驗

37 三、認知學習中的觀察學習 在社會情境中,個體只憑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的後果,自己不必表現出行為反應,即可學習到別人行為的學習歷程

38 (一)班杜拉觀察學習論要義 在社會情境中,個體只憑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的後果,自己不必表現出行為反應,即可學習到別人行為的學習歷程

39 1.學習並非單純決定於外在環境 (1)環境因素 (2)個人對環境的認知 個人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
個人的行為受到環境中其他人的影響,也會影響環境中的其他人 (3)個人行為 制約學習論 S → R 社會學習論 S → O → R (學習三元論)

40 2.學習得自對楷模的觀察與模仿 學習不必然靠個體的直接經驗,從別人的經驗(間接經驗)亦可獲得替代學習 觀察包括他人的行為及其行為的後果 模仿是對楷模的行為進行學習的歷程

41 3.觀察與模仿並非機械式的反應 學習的行為並非重複相同的反應,而是同時受到環境中外在的客觀特徵(名義刺激),以及個體內在認知與解釋(功能刺激)的影響 相同的外在情境,會因為每個人內在認知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觀察學習 ≠ 單純模仿)

42 4.模仿隨情境變化而有不同方式 (1)直接模倣 最簡單單的模仿。如:學會用筷子 (2)綜合模仿
經由多次觀察數人之後,形成自己的行為。如:學會站在某些物體上以接觸較高處 (3)象徵模仿 模仿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如:學習偉人的性格 (4)抽象模仿 抽象原則的學習。如:學習將數學解題原則應用在題目的演算

43 (二)觀察學習的心理機制 1.影響觀察學習的社會因素 (1)楷模人物的人格特徵 被模仿的行為要符合楷模人物的該項特質
(2)個體本人的心理特徵 性格獨立者,多表現出象徵模仿與抽象模仿 (3)觀察學習的社會情境 當社會情境不太確定時,個體較容易觀察模仿他人的行為

44 2.觀察學習的心理歷程 (1)注意階段 注意楷模的行為特徵(名義刺激),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功能刺激) (2)保持階段
將觀察到的行為轉換成表徵性的心像或符號,並保留在記憶中 (3)再生階段 將所記憶的楷模行為表現出來 (4)動機階段 個體願意在適當時機表現該行為


Download ppt "學習歷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