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複擺 一、目的 利用凱特擺測定重力加速度g值。 二.原理 (A)測量法:固定滑體和黑色圓形重物的位置,找出質心並利用複擺求得重力加速度g值。
凱特(Kater)擺是兩端不對稱的複擺,做小角度擺動時,運動方程式為τ = Iα (1) (τ是力矩,I 是轉動慣量,α是角加速度,θ為擺角)
2
複擺 圖一 複擺結構裝置與示意圖
3
複擺 以O1為懸點,轉動θ角時,複擺所受力矩大小為τ=-M g h1sinθ~-M g h1θ (2)其解為 (A、δ為常數,由初始條件決定, I為複擺對懸點O1的轉動慣量,且I=Icm+Mh12=M(R2+h12)【Icm為複擺以質心G點為轉軸的轉動慣量,假設Icm=MR2,R未知且與質量分佈有關】 ) 擺動週期為 (3) 同理,若以O2為懸點,則此複擺之週期為 (4)
4
複擺 由式(3)、式(4)消去R,則得 (5) 由式(5)知,若分別測此複擺懸掛O1 、 O2之週期T1、T2及兩懸掛點至重心G之距離h1、h2,即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值。
5
複擺 (B)曲線法:固定黑色圓形重物的位置,移動滑體藉此求得重力加速度g值(不須找出質心!)
此法是在複擺上選定幾個位置,移動滑體至該處並以O1(O2)懸點,量出週期T1 ( T2 ),將不同位置的T1、T2繪製成曲線去觀察相交的狀況 【備註:滑體位置的改變只代表質心位置(h1,h2)的變動,由於未測量質心,因此並不知道(h1,h2)的正確值】
6
複擺 當曲線有交點則T1=T2=T0,h1+h2=L,R為某定值!由式(3)、(4)且對本複擺而言, h1 ≠ h2,可得R2=h1h2 。若交點超過一個,則代表有不同的R(R´)及(h1,h2)【(h1´,h2´)】,此時公式(5)會簡化成, (6) 可由T0的平均值求得重力加速度g值。【備註:g是定值,即使不同交點,T1=T2=T0=T'1= T'2仍存在】
7
複擺 三、儀器與裝置 儀器:複擺支座、複擺刀口、複擺、水平儀、平衡支架、光時閘、光電計時器 四、步驟 A.測量法
1.用平衡支架找出複擺重心位置G,量得O1G、O2G距離h1、h2。 2.先以O1為懸點,使其自由擺動,但擺幅不得超過5度,記錄擺動10次的平均時間,即得擺動週期T1,重覆四次,取平均值。 3.以O2為懸點,重覆步驟2.,求得T2之平均值。 4.將T1、T2、h1、h2帶入式(5),即可求得g值。
8
複擺 5.移動滑體,改變重心位置,重覆步驟1.、 2.、3.、4.,求g值。 B.曲線法 1.量取O1O2距離L。
2.以O1為懸點,利用測量法之步驟2.並將滑體位置定在10公分, 測出週期T1, 重複三次,逐次移動滑體10公分再測量週期T1 , 至位置80公分為止。 3.再以O2為懸點,仿步驟2.來量測週期T2。 4.以滑體位置為橫軸,週期T為縱軸,畫出T1 、 T2的曲線並找出交點所對應的時間T0,帶入式(6) ,求g值。
9
複擺 五、注意事項 1.凱特擺須置於複擺刀口的凹槽內,並確實扣上安全鎖,避免掉落傷人。
2.由於θ大小會影響實驗的精確度,請注意每次振盪的振幅要保持固定。 3.由於複擺上的黑色圓形重物質量極重,稍一移動即影響質心位置,甚至導致找不出T=T的情況,因此未經助教允許,嚴禁移動其位置。
10
複擺 六、參考資料 1.Michele Rossi, Lorenzo Zaninetti:“The cubic period-distance relation for the Kater reversible pendulum”,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Vol.3(4), (2005), pp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