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1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6, and 12.
2
8 課稅 CHAPTER
3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解釋課稅對價格與數量的影響,買賣雙方共同負擔稅額, 課稅導致缺乏效率 1 解釋所得稅對工資與就業的影響,雇主與勞動者共同負擔 稅額,所得稅導致缺乏效率 2 公平稅制的觀念 3
4
租稅負擔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買賣雙方負擔稅額的比率 當貨品被課稅時,形成兩種價格: 含稅價格 不含稅價格 買方支付的價格為含稅價格
賣方接受的價格為不含稅價格 You can involve students in your lecture on tax incidence by drawing the demand-supply graph and asking them if a tax was imposed in this market, which curve would be affected? You can ask for a show of hands or a voice vote, but you’ll probably get more votes for the demand curve because students see themselves—the consumer—as always paying the entire tax. Of course, the fun part of the lecture is showing how consumers rarely pay the entire tax.
5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1(a) 課稅 1. 課稅前,均衡價格為$100,均衡數量等於 5,000台/週
價格($/台) 圖 8.1(a) 課稅 1. 課稅前,均衡價格為$100,均衡數量等於 5,000台/週 課稅前的價格 A stumbling block in this chapter is the result that imposing a tax shifts the demand (or supply) curve so that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curve without the tax and the curve with the tax is equal to the amount of the tax. Remember that in previous chapters there was emphasis on the horizontal nature of the shift, that is, that a decrease in demand or supply is represented by the curve shifting leftward. Point out that in this case the demand curve or the supply curve again shifts leftward We figure out how far it has shifted by measuring the vertical tax displacement. Reinforce your explanation with a numerical illustration.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10 2. 對買方課徵 $10 的稅額,需求曲線下移至 D-tax 數量(千台/週) (a)對買方課稅
6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3. 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等於 $105,多支付 $5 4. 生產者接受的價格為 $95,減少 $5
價格($/台) 3. 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等於 $105,多支付 $5 買方支付的價格 政府稅收 4. 生產者接受的價格為 $95,減少 $5 課稅前的價格 5. 數量減少至 2,000 台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後的數量 課稅=$10 賣方接受的價格 6. 政府的稅收等於 $20,000 數量(千台/週) (a)對買方課稅
7
價格($/台) 買方支付的價格 政府稅收 課稅前的價格 課稅=$10 課稅後的數量 賣方接受的價格 課稅前的數量 數量(千台/週) (a)對買方課稅
8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1(b) 課稅 1. 課稅前,均衡價格為$100,均衡數量等於 5,000台/週
價格($/台) 政府稅收 買方支付的價格 課稅=$10 1. 課稅前,均衡價格為$100,均衡數量等於 5,000台/週 課稅前的價格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後的數量 賣方接受的價格 2. 對賣方課徵 $10 的稅額,供給曲線上移至 S+tax 數量(千台/週) (b)對賣方課稅
9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3.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等於 $105,多支付 $5 4. 生產者接受的價格為 $95,減少 $5
價格($/台) 政府稅收 買方支付的價格 課稅=$10 4. 生產者接受的價格為 $95,減少 $5 課稅前的價格 5. 數量減少至 2,000 台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後的數量 賣方接受的價格 6. 政府的稅收等於 $20,000 數量(千台/週) (b)對賣方課稅
10
價格($/台) 買方支付的價格 課稅=$10 課稅前的價格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後的數量 賣方接受的價格 數量(千台/週) (b)對賣方課稅
政府稅收 買方支付的價格 課稅=$10 課稅前的價格 課稅前的數量 課稅後的數量 賣方接受的價格 數量(千台/週) (b)對賣方課稅
11
課稅與效率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課稅造成買方價格 (邊際利益) 與賣方價格 (邊際成本) 的差異。 均衡數量低於效率數量,產生無謂損失。
If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s of taxes, they will become more informed citizen voters. Raise a number of provocative issues related to taxation to evoke student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why some goods are taxed and others are not. For instance, ask them why cigarettes are taxed so heavily? Or, why does gasoline face heavy taxes? Ask them if they think the deadweight loss from the cigarette tax is large? How about from the gasoline tax—is its deadweight loss large or small?
12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2 無效率的課稅 圖 8.2(a)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市場有效率 總剩餘 — 2. 消費者剩餘 與
價格($/台) 消費者剩餘 圖 8.2(a)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市場有效率 Price With no tax 有效率的市場均衡 總剩餘 — 2. 消費者剩餘 與 3. 生產者剩餘 — 達到最大化 生產者剩餘 數量(千台/週) (a)效率市場
13
價格($/台) 消費者剩餘 有效率的市場均衡 生產者剩餘 數量(千台/週) (a)效率市場
14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2(b) 課稅缺乏效率 對賣方課 $10 的稅額,供給曲線上移至 S+tax 邊際利益大於 2. 邊際成本
價格($/台) 消費者剩餘 對賣方課 $10 的稅額,供給曲線上移至 S+tax 無謂損失 邊際利益大於 2. 邊際成本 邊際利益 3. 消費者剩餘 與 4. 生產者剩餘 皆減少 稅收 邊際成本 5. 部分剩餘轉為政府稅收 生產者剩餘 數量(千台/週) 6. 產生無謂損失 (b)課稅缺乏效率
15
價格($/台) 消費者剩餘 無謂損失 邊際利益 稅收 邊際成本 生產者剩餘 數量(千台/週) (b)課稅缺乏效率
16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彈性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供給與需求彈性將決定租稅負擔的分配 供給彈性固定,需求越無彈性,則消費者的租稅負擔越大
需求彈性固定,供給越無彈性,則生產者的租稅負擔越大
17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租稅負擔與需求彈性 完全無彈性的需求:消費者負擔全部的稅額,有效率。 完全彈性的需求:生產者負擔全部的稅額,無效率。
18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3(a)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需求彈性 – 完全無彈性的需求
價格($/劑) 圖 8.3(a)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需求彈性 – 完全無彈性的需求 買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課徵 $0.2/劑的稅額,導致價格上漲至 $2.2/劑,消費者負擔全部的稅額 無謂損失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所以有效率。 數量(千劑/週) (a)完全無彈性的需求
19
價格($/劑) 買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無謂損失 數量(千劑/週) (a)完全無彈性的需求
20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3(b)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需求彈性 – 完全彈性的需求
價格($/支) 賣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課徵 $0.1/支的稅額,導致價格上漲至 $1.0/劑,生產者負擔全部的稅額 無謂損失 產生無謂損失,所以沒有效率 數量(千支/週) (b)完全彈性的需求
21
價格($/支) 賣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無謂損失 數量(千支/週) (b)完全彈性的需求
22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供給彈性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完全無彈性的供給:生產者負擔全部稅額,有效率。
完全彈性的供給:消費者負擔全部稅額,無效率。
23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4(a)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供給彈性 – 完全無彈性的供給
價格(美分/瓶) 效率結果 課徵 $0.05/瓶的稅額,導致生產者接受的價格減少 $0.05/瓶,生產者負擔全部的稅額。 賣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所以有效率。 數量(千瓶/週) (a)完全無彈性的供給
24
價格(美分/瓶) 效率結果 賣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數量(千瓶/週) (a)完全無彈性的供給
25
8.1 對買賣雙方課稅 圖 8.4(b)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供給彈性 – 完全彈性的供給
價格(美分/磅) 圖 8.4(b) 租稅負擔、無效率與供給彈性 – 完全彈性的供給 買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無謂損失 課徵 $0.01/磅的稅額,導致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增加 $0.01/磅,消費者負擔全部的稅額。 產生無謂損失,所以沒有效率。 數量(千磅/週) (b)完全彈性的供給
26
數量(千磅/週) 買方承受全部的租稅負擔 無謂損失 數量(千磅/週) (b)完全彈性的供給
27
8.2 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個人應繳的所得稅取決於個人的綜合所得淨額及稅率 綜合所得淨額 總所得減去個人寬減額與標準扣除額
28
8.2 INCOME TAX AND SOCIAL SECURITY TAX
邊際稅率 額外一塊錢所得用於繳納稅額的比率 平均稅率 應繳稅額占所得的百分比
29
8.2 所得稅 THE TAX SYSTEM 累進稅 平均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上升 比例稅 平均稅率固定 累退稅 平均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下降
30
8.2 所得稅 圖 8.5 邊際稅率與平均稅率 1. 邊際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上升 2. 平均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上升 個人所得稅是累進稅
稅率(%) 邊際稅率(%) 邊際稅率 所得淨額(元) 1. 邊際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上升 平均稅率 2. 平均稅率隨著所得增加而上升 個人所得稅是累進稅 所得(千元/年)
31
稅率(%) 所得淨額(元) 邊際稅率(%) 邊際稅率 平均稅率 所得(千元/年)
32
所得稅的影響 8.2 所得稅 課徵勞動所得稅 廠商可以利用資本取代勞動,因此廠商對勞動的需求有彈性。
大部份人們必須供給勞動以賺取所得,因此勞動供給無彈性。
33
8.2 所得稅 圖 8.6 課徵勞動所得稅 課徵 20% 的勞動所得稅: 1. 勞動供給減少,均衡工資上漲,稅後工資下跌。
工資($/小時) 課徵 20% 的勞動所得稅: 稅率=20% 1. 勞動供給減少,均衡工資上漲,稅後工資下跌。 雇主負擔 2. 雇主的租稅負擔 勞動者負擔 無謂損失 3. 勞動者的租稅負擔 4. 產生無謂損失 勞動(小時/週)
34
工資($/小時) 雇主負擔 稅率=20% 勞動者負擔 無謂損失 勞動(小時/週)
35
8.2 所得稅 課徵資本所得稅 課徵資本所得稅的做法與課徵勞動所得稅相同
關鍵的區別在:資本是全球流通,因此資本的供給彈性很大,甚至可能為完全彈性
36
8.2 所得稅 圖 8.7 課徵資本所得稅 1. 資本的供給為完全彈性 2. 課徵 40% 的資本所得稅,利率上升 3. 廠商承擔全部的稅額
利率(%/年) 1. 資本的供給為完全彈性 稅率=40% 廠商負擔 2. 課徵 40% 的資本所得稅,利率上升 3. 廠商承擔全部的稅額 無謂損失 完全彈性的供給 4. 產生無謂損失 資本數量(10億元)
37
利率(%/年) 稅率=40% 廠商負擔 無謂損失 完全彈性的供給 資本數量(10億元)
38
8.2 所得稅 課徵土地或其他獨特資源的所得稅 做法與課徵其他來源的稅收相似,關鍵的區別在於 土地的供應高度無彈性
由地主承擔全部的稅額,且稅後的均衡數量並未改變 因為稅前稅後的均衡數量沒有改變,並未產生無謂損失,因此有效率
39
8.2 所得稅 圖 8.8(a) 課徵土地或其他獨特資源的所得稅 1. 供給完全無彈性 2. 課徵 40% 的所得稅,供給曲線與市場價格不變
租金($/英畝) 土地的供給 1. 供給完全無彈性 完全無彈性的供給 2. 課徵 40% 的所得稅,供給曲線與市場價格不變 土地需求 地主負擔 稅率=40% 3. 地主承擔全部的稅額 未產生無謂損失,因此有效率。 土地(10億英畝) (a)土地課徵所得稅
40
租金($/英畝) 土地的供給 完全無彈性的供給 地主負擔 土地需求 稅率=40% 土地(10億英畝) (a)土地課徵所得稅
41
8.2 所得稅 圖 8.8(b) 課徵土地或其他獨特資源的所得稅 1. 供給完全無彈性 2. 課徵 40% 的所得稅,供給曲線與市場價格不變
主持費千元/次) 專訪的供給 1. 供給完全無彈性 主持人負擔 2. 課徵 40% 的所得稅,供給曲線與市場價格不變 完全無彈 性的供給 專訪的需求 3. Barbara Walters 承擔全部的稅額 稅率=40% 未產生無謂損失,因此有效率。 專訪(次/年) (b)課徵其他獨特資源的所得稅
42
主持費千元/次) 專訪的供給 完全無彈 性的供給 主持人負擔 專訪的需求 稅率=40% 專訪(次/年) (b)課徵其他獨特資源的所得稅
43
8.3 課稅的公平性 關於稅制的公平性,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對策: 受益原則 量能原則
44
受益原則 8.3 課稅的公平性 主張納稅人支付的稅額應等於自公共財獲得的利益 這種制度是公平的,因其主張受益較多的人繳納較多的稅
但為了執行受益原則,應該設計一項衡量個人邊際利益的客觀方法
45
量能原則 8.3 課稅的公平性 主張依據個人能力課稅。 富人較能承受提供公共財的負擔,因此應該繳納較多的稅額。
量能原則依據下列方式比較個人能力: 水平公平 垂直公平
46
8.3 課稅的公平性 水平公平 能力相同的納稅人支付相同的稅額 垂直公平 能力強的納稅人支付較多的稅額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4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