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Dell Computer成功的秘訣—速度
程製—在顧客下訂單後才完成組裝工作。 倉儲—將大批零件儲存在距組裝廠15分鐘範圍的工廠內。 供應商—前33家供應商供應90%之貨品,並利用網路分享資訊。 供應鏈管理
2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從原物料取得到生產製造,銷售物流相關作業,透過有效的整合程序將上、中、下游廠商連繫起來,使整個企業和供應體系間的所有原物料、零件、半成品、成品以及相關服務資訊,均能以低廉成本,適時、適量且即時的方式傳遞。 供應鏈管理
3
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因素1 全球化與專業分工之經營趨勢 取得成本低廉的生產要素人工、原物料、動力、資金… 靠近目標市場建立優勢顧客服務水準
技術資源的有效運用 技術資源的控制 市場競爭優勢的維持 供應鏈管理
4
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因素2 全球資訊網經營環境的影響 擴增理性思考空間,決策更為精準有效 掌握商機 降低不確定性 減少特殊資產設備需求
市場競爭優勢的維持 供應鏈管理
5
SCM的範圍 原物料來源找尋 採購 生產製造 批發 零售 消費者管理 供應鏈管理
6
供應鏈管理的議題 策略議題 戰略議題 作業議題 供應鏈的設計 夥伴關係 存貨政策 採購政策 生產政策 運輸政策 品質政策 品質控制
生規劃與管制 供應鏈管理
7
Supply Chain Supplier of materials Supplier of services Tier 1 Tier 3
Legend Customer Distribution center Manufacturer 供應鏈管理
8
對供應商的控制方法 向後垂直整合(backw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購買主要供應商的大多數股權,藉以確保供應商優先供貨的權力,並可以引 導供應商改良效率和生產力。 與第一層的供應商訂立契約,要求供應商為其所提供之原物料之品質作保證,即由最後使用者對整個供應鏈提供一組統一的指導方針。 供應鏈管理
9
Materials management department
供應鏈的環節與發展 Suppliers Purchasing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Customers Phase 1: Independent supply-chain entities Suppliers Customers Internal supply chain Materials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oduction Purchasing Distribution Phase 2: Internal integration In Phase 3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are brought into the system.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Customers Suppliers Internal supply chain Phase 3: Supply-chain integration 供應鏈管理
10
供應體系的型態 供應鏈管理
11
傳統與現代SCM觀念之比較 供應鏈管理
12
價值鏈 Michael E. Porter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加以分解,細分為多個價值活動 價值活動包含主要活動與支援活動
價值活動組合成為企業整體的經營活動,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鏈 供應鏈管理
13
價值鏈 支援活動 基本建構 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發展 採購 主要活動 進料後勤 生產製造 出貨後勤 行銷銷售 售後服務 供應鏈管理
14
價值系統 了解供應商、通路與購買者的價值鏈 為他們的價值活動提供價值 供應商 價值鏈 通路 企業 購買者 供應鏈管理
15
採購(purchasing) 意義 內容 對取得必要物品過程的管理。 採購的流程(Order-Fulfillment Process)
供應商的選擇及檢定(Supplier Selection and Certification) 供應商關係(Supplier Relations) 外包(outsourcing) 集中式採購與分散地區式採購(Centralized vs. Localized Buying ) 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 供應鏈管理
16
採購的流程 認清需求 選擇供應商 下訂單 追踨訂單 收到訂購貨品 供應鏈管理
17
供應商的選擇及檢定 供應商選擇 供應商檢定計畫 價格 品質 交期
組成跨功能團隊,拜訪供應商工廠,並對供應商能力上,就製程和資訊系統觀點而言,是否符合成本、品質、交期和彈性的目標來作深入的評估。 供應鏈管理
18
供應商關係 競爭導向(competitive orientation) 合作導向(cooperative orientation)
買主和賣主之間的協商為一零和對局,視短期利益比長期的承諾還重要。 廠商的購買力會決定其談判優勢 購買標準化之商品或服務 商品具替代性 合作導向(cooperative orientation) 買主和賣主是合夥人,彼此盡可能互相幫助對方。 長期的承諾。 共同致力於品質提升。 由買主來支持供應商在管理、科技及產能發展上作改善。 少數供應商。 資訊分享。 供應鏈管理
19
外包控制的程度 意義 外包控制是指決定與供應商往來最適當的契變關係。 類型 完全的所有權 策略聯盟 長期契約 短期契約 供應鏈管理
20
集中式採購的優勢 節省成本 得到較好的服務 確保長期供應的可行性 發展新供應商的能力 專業化(外國語言及文化瞭解商事法契約法…)
電腦資訊系統和網際網路的成長,可以馬上給予位於總部專家,存取全球相關資料上非常便利。 供應鏈管理
21
集中式採購的缺點 喪失對地方性層級的控制 前置時間較長 供應鏈管理
22
價值分析 用系統化的方法來減少成本或改善產品或服務的績效,稱為價值分析。 價值=功能/成本
供應商參與初期的製程(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 將供應商列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階段內,供應商對設計變動和材料選擇提出建議,而使作業更有效率並使品質提升。 預選供應來源(presourcing) 產品發展階段的初期就賦予經挑選出的供應商,在某些零件或系統上承擔大部分設計責任。 供應鏈管理
23
配銷(distribution) 意義 決策內容 對物料從廠商到顧客,及從倉庫到零售商(包括產品的貯存和運輸)的流程管理。
安置製成品存貨的地點 運輸方式的選擇 安排時程、路線和選擇運輸業者 供應鏈管理
24
製成品存貨的配置 向前配置(forward placement) 向後配置(backward placement)
將存貨配置於靠近顧客的倉庫或物流中心,或放在批發商或零售商處。 可具有使存貨快速的配送並減少運輸成本的優點。 使用計畫生產策略的廠商大都使用向前配置方式。 向後配置(backward placement) 將存貨放置在製造工廠或沒有製成品存貨。 適合於當產品需求在不同區域內且很難預測的情況下使用(客製化產品)。 供應鏈管理
25
運輸方式的選擇 基本運輸方式 公路 鐵路 水路 導管 航空 供應鏈管理
26
鐵路運輸 特徵 投資成本龐大:土地,軌道,車輛,終點設備,維護 路線容量高 具自動控制的能力 專用路權 車路一體或車路分離 供應鏈管理
27
鐵路運輸(續) 優點 長途運量大 安全性高 運價低廉 受氣候限制小 供應鏈管理
28
鐵路運輸(續) 缺點 維修不易 缺乏彈性 緊急量小之零擔運輸 路線 目標顯著易遭破壞 編組費時 供應鏈管理
29
公路運輸 特徵 車路分離 富於機動性 及門運送服務(door to door service) 公共性高 供應鏈管理
30
公路運輸(續) 優點 缺點 方便性高 運用靈活 普及性高 經營容易 運載量小 安全性較低 及門運輸 限時或臨時急需之貨物運送
短程運輸為所有運輸工具最快者 運用靈活 普及性高 經營容易 缺點 運載量小 安全性較低 供應鏈管理
31
企業自用車隊的優缺點 優點 缺點 減少運輸時間 方便排定行程 減少產品損壞程度 增加公司競爭力 提供租用車隊無法提供之服務(司機兼推銷員)
增加固定成本與營運成本 供應鏈管理
32
水道運輸 特徵 便於利用 航行速度慢 國際競爭激烈 具伸縮性 供應鏈管理
33
水道運輸(續) 優點 缺點 運輸量大 調度容易 運價低廉 續航力強 易受天候影響 受港口限制 速度慢 以單位成本而言,為所有運輸工具最低者
各運輸工具中速度最慢者 供應鏈管理
34
航空運輸 特徵 飛機與機場分離 遠距速達 用途廣泛 不受地理環境影響 供應鏈管理
35
航空運輸(續) 優點 速率高 不受地形限制 航線選擇自由 缺點 運費高 運量受限 可及性較差 受天候影響 供應鏈管理
36
管道運輸 特徵 生產與運銷一元化 及門服務 高度專業化 作業自動化 不需包裝 供應鏈管理
37
管道運輸(續) 優點 輸送量大 不受天候影響 運費低 缺點 易遭偷竊 限運液,氣體貨物 維修不易 速度慢 供應鏈管理
38
運輸方式的比較 供應鏈管理
39
複合運輸(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定義 貨物從託運人到收貨人的運輸過程中,經由兩種以上的運來承運,但卻採用單一費率或採聯合計費,並且共同負擔運送責任之服務方式。 目的 使貨物在起訖點的流程中,以最短的時間及最經濟的方式來達成。 供應鏈管理
40
複合運輸的型態 供應鏈管理
41
Trailer on flatcar (piggyback)
rail and truck combinations A blend of the convenience and flexibility of trucking with the long-haul economy. The rate is usually less than for trucking alone. Rail can share in some traffic door-to-door 供應鏈管理
42
供應鏈管理
43
複合運輸的經濟效益 總體經濟效益 個別廠商效益 降低道路的負荷 降低政府對鐵路業的補貼 節省能源 安全性較高 節省人力
貨物的聯運費用,往往比公路貨運收費低 減少搬運成本及貨物損失 降低運輸時間 供應鏈管理
44
貨櫃運輸的經濟效益 屬於託運人的經濟效益 節省包裝費用 節省倉儲費用 貨物運送較為安全,可節省保護費用 節省運費支出 縮短運輸時間
供應鏈管理
45
貨櫃運輸的經濟效益(續) 屬於運送人的經濟效益 裝卸迅速且運量大 節省管理費用 較為安全,可節省理賠費用 節省港埠費用 增加營運收益
供應鏈管理
46
SCM績效衡量1 定性績效衡量指標 顧客滿意度 彈性程度:回應顧客或環境需求變動處理的彈性程度 資訊整合程度 供應品質績效
交易前滿意度:顧客交易前對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 交易滿意度:顧客對於產品交貨配銷作業過程相關服務的滿意度 交易後滿意度:顧對產品售後服務支援的滿意程度 彈性程度:回應顧客或環境需求變動處理的彈性程度 資訊整合程度 供應品質績效 準時遞送 物料品質 供應數量 供應鏈管理
47
SCM績效衡量2 定量績效衡量指標 成本 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存貨成本 呆廢料比率 存貨週轉率 利潤 銷售額 供應鏈管理
48
SCM績效衡量3 定量績效衡量指標 顧客回應衡量 訂單及時完成比率:及時完成顧客訂單佔全部訂單比例
設定目標達成比率:達成服務目標水準或完成比率 產品延遲比率:產品配送預計與實際時間延遲比率 顧客回應時間:顧客下單至收到產品所耗時間 前置時間:從產品開始製造到完成,所耗時間 缺貨頻率:缺貨與滿足供貨比率 供應鏈管理
49
供應鏈震盪 Customer Firm C Firm A Materials requirements Firm B Firm A
Time (b) Figure 11.8 Materials requirements Firm C Firm A (a) 供應鏈管理
50
外部供應鏈影響因素 產量變動 產品/服務組合變動 延遲交貨 運送部分貨品 供應鏈管理
51
內部供應鏈影響因素 內部生產力不足 設計變動 新產品或服務的引進 產品或服務的促銷活動 資訊錯誤 供應鏈管理
52
建立有效供應鏈的步驟 發展策略目標略及戰略 在內部供應鏈的部分進行整合及協調活動 與供應商及客戶的協調作業 整個供應鏈的協調規劃及執行
各組織以供應鏈系統整體最佳化為目標 轉換資料及協調作業 與供應商及客戶的協調作業 整個供應鏈的協調規劃及執行 思考策略夥伴的對象 供應鏈管理
53
供應鏈管理的挑戰 整合各個分散的組織 達CEO、董事會、管理者及員工的共識 權衡取捨分析 供應鏈管理
54
供應鏈的取捨分析 批量—存貨的權衡取捨分析 存貨—運輸成本的權衡取捨分析 前置時間—運輸成的權衡取捨分析
產品變化性—存貨的權衡取捨分析(Postponement) 成本—客戶服務的權衡取捨分析 供應鏈管理
55
供應鏈可能改善方式之優缺點 問題 潛在改進處 利益 可能的缺點 大量存貨 較小批量及較頻繁的交貨 略過中繼處 減少持有成本 交通混亂
增加訂購成本 增加供應商成本 較長的前置時間 延遲差異化 減少中介機構 快速回應 或許不可行 可能需要兼併功能 大量的零件 模組化的建構 較少的零件需要追蹤 簡化訂購 變異性較小 成本、品質 外包 減少成本、高品質 減少內部問題 較專注於剩餘作業 失去控制 變化性 縮短前置時間 更佳的預測 減少產品及服務的變異性 較易符合供應與需求 較少變化性 供應鏈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