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1
感知、訊息、說服 第一單元:媒介效果研究的傳統
傳播理論與方法 世新口傳
2
今日提要: 在傳播學中定位 效果研究 感知、訊息、說服:Severin/Tankard第四、五章
第一單元:媒介效果研究的傳統 感知、訊息、說服:Severin/Tankard第四、五章 佩恩基金研究、火星人、人民選擇 宣傳效果與認知協調:Severin/Tankard第六、七章 耶魯學派的說服研究
3
Shannon and Weaver 模式的威力
運輸的隱喻:強調媒體或語言的「通道」概念 (channel, conduit) Serverin/Tankard 第四、五章:感知與語言 傳播研究的里程碑 (1983, 1988):只管效果,不管過程。
4
效果研究的傳統 傳方中心的思考:為達致傳播效果,應注意: 第四章:受方的一般習性 第五章:傳方尤應注意的一般習性
Wood: Perception (Chapter 2) 心理學:知覺歷程 第五章:傳方尤應注意的一般習性 Wood: 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語言的抽象階層 語言的威力:語言界定、評估現象、組織經驗、容許假設性的思考、容許自省
5
第四章:感知與傳播 影響感知的因素:個人、群體 Leon Festinger: 認知失諧論 為什麼做這些研究?為什麼都用實驗法?(第四章)
預存立場、文化預期、動機、情緒 大眾傳播能影響感知? Leon Festinger: 認知失諧論 選擇性接觸、選擇性記憶、選擇性注意、選擇性記憶。 為什麼做這些研究?為什麼都用實驗法?(第四章) 理論假設引導量化研究方法 從 媒介效果萬能說 到 選擇性媒介效果 McQuail: 驗證 媒介效果萬能說 的理論 )
6
驗證 媒介效果萬能說 的理論 1930年代:學術性媒體研究發展的起點(Serverin/Tankard, Chapter 4-8)
第四章、第七、八章 佩恩基金會研究 ( ):電影 大多量化、實驗,但也有質化研究:文本分析 Herbert Blumer: 電影如何影響行為? 火星人廣播研究 (1940): 廣播 人們對媒體的觀感,影響媒體效果
7
第五章:製碼與語言 第四、五章:傳受雙方分別如何影響訊息的正確傳遞
Wood: 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有關語言與傳播的一些假設: 媒體、語言的「通道」概念 語言應是個通道、工具 傳播者的語言使用旨在讓語言發揮通道功能 傳播者應如何避免使語言無法發揮此通道功能 有關語言使用的規範建議 Alfred Korzybsky, p. 109 通用語意學 General semantics 兩值評判 (p. 119) 三種陳述方式:報導式、推論式、判斷式 (p ) 與新聞客觀性研究:偏見影響品質 第四、五章:傳受雙方分別如何影響訊息的正確傳遞
8
效果研究的傳統 為什麼重視媒介效果? 歷史原因: 學術原因: 19 世紀 20世紀 可以證明現代媒介確實不同於其他的文化形式或社會機構
熱中於追求資訊傳遞的速度和效能 識字率普及導致大眾媒體興起 政策性的壓抑與新聞自由的血淚奮鬥史 媒介效果所致的暴民與社會暴動 20世紀 戰時的宣傳說服 菁英和各階層人士對媒介威力咸表憂心 (媒介即問題、道德恐慌 madia panic) 學術原因: 可以證明現代媒介確實不同於其他的文化形式或社會機構 藉此證明學術領域的正當性
9
宣傳效果與認知協調 由製碼 (第五章)到譯碼 (第六章) 譯碼?閱聽人的譯碼? 宣傳界定:不利於受方者… 建構態度改變的初步理論:
宣傳花招拆解 (p. 135) 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 Lee & Lee (1939)
10
宣傳效果與認知協調(第六章) 宣傳花招拆解 (p. 135):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 Lee & Lee (1939) 鬥臭法 (name calling):恐怖主義、不愛臺灣 反鬥臭法 ? 粉飾法 (glittering generality) : 挪移法 (association by admiration) 佐證法 (testimonial) , p.143 親民法 (plain folks; baby-kissing) , p. 144 洗牌法 (card stacking).p. 145 樂隊花車法 (band wagon) 在你看來,哪一種「花招」較高明?
11
認知協調與態度研究 「里程碑」與 Severin/Tankard 第六-八章 Severin/Tankard 第六章:宣傳洗腦
宣傳的花招 如何反宣傳 二次大戰對效果傳播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目標明確、牽連範圍廣大 研究經費充裕、備受期待且支持 研究對象好操縱:阿兵哥 研究發現:媒介效果有限,因為涉及態度 宣傳研究後的說服效果研究 Carl Hovland耶魯學派的說服研究傳統:
12
認知協調與態度研究 (第七章) 平衡理論: Fritz Heider (1896 - circa 1990)
Person: 平衡理論: Fritz Heider ( circa 1990) POX (p. 160, 圖 p. 161) 在平衡狀態下,抗拒改變;在不平衡狀態下,企求改變 Other X
13
認知協調與態度研究 (第七章) 態度是什麼?如何測量? 調和理論:Newcomb (p. 71, ABX, 1953)
人總是試圖影響對方,以達調和 A 與 B 關於 X 的看法, 若不一致,會設法調和,以達共識 人喜歡與看法一致者為伍 協調理論 (congruity theory, 圖, p. 164): Osgood and Tannenbaum, 1955) 人判斷時的參考架構,傾向於極度簡化
14
何謂態度? 情緒因素:對感覺的陳述 認知反應:對信念的陳述 外顯行為:對行為的陳述
15
認知失諧論(p. 173)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Leon Festinger 人是合理化的動物,人的團體也是。 選擇性接觸 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注意 想一想你都由哪些節目或報章獲得資訊,為什麼? 決策後失諧:你的租屋經驗、買電腦經驗 態度=意見=行為?? Leon Festinger ( ) A C B D 態度/行為不一致 產生失諧 態度改變 失諧減輕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