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1
台灣經濟新報 Taiwan Economic Journal 1:30~2:20 台灣GAAP與IFRS接軌之影響 2:30~3:20 公司治理及信用評等 3:30~4:20 資料庫操作
2
股價(Price)、分時(Intra-day)、融資券
TEJ企業資料庫架構 資本形成/股息、 庫藏股、 債券 財務報表 財務預測 【企業營運狀況】 基金淨值 證券交易市場資料庫 股價(Price)、分時(Intra-day)、融資券 【市場表現】 【散戶指標】 融資融券、集保庫存 【三大法人】 基金、外資 、自營商 【內部人】 董監事持股、申讓、質押異動 【市場參與者看法】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補充 成本費用明細 財務比率 合併vs.非合併 累計vs.單季 月營收 轉投資異動 月盈餘概估 不動產異動 月產銷組合 【空窗期交易】 印證/推估 金融大事紀 不動產明細 轉投資明細 產銷組合 長短期借款明細 員工/股權 董監酬勞 IFRS衝擊 2 2005/10/26
3
1、台灣會計準則與IFRS之差異 2、7號公報 3、35號公報
台灣GAAP與IFRS接軌之影響 1、台灣會計準則與IFRS之差異 2、7號公報 3、35號公報 :::
4
台灣準則與IFRS之差異 會計準則gap 特有法規 行政干預 依台灣準則 之 財報 公平價值,慢 #35、#34、#36
pooling法,未廢 購買法會計,未修 內部價值法,未禁 依國際準則之 特有法規 表外費用─ 員工分紅&董監酬勞 股票股利未採市價 行政干預 重大損失分年攤 特許違反GAAP 專業之怠忽 商業會計法§64 商業會計法 §48 主管&專業之怠忽 IFRS衝擊 4 2005/10/26
5
公報修正趨勢 資本市場發達 與國際準則接軌 法律形式經濟實質 歷史成本公平價值會計(Fair Value Accounting)
無形資產評價 與國際準則接軌 7號合併報表 IFRS #27 35號資產減損 IFRS #36 34號及36號金融商品會計 IFRS #39、 #32 IFRS衝擊 5 2005/10/26
6
7號 合併報表 形式實質 IFRS #27 IFRS衝擊 6 2005/10/26
7
主要規定 舊公報 新公報 1985/12 2004/12(2005年開始適用) I.直接或與子公司持有50%以上之普通股股權(形式控制)
II.排除條款 1.無控制力 子公司已宣告破產或經法院裁定重整者 子公司設立於國外,受外匯管制,其股利無法匯回者 2.行業別 子公司營業性質顯不相同者 3.重大性 子公司之總資產及營收未達母公司各該項金額之10%者,可不併入合併個體 股東權益已為負數者 Ⅰ.持股過半(形式控制) Ⅱ.持股未過半,但有下列狀況,也視同具有控制能力: (實質控制) 1.與其他投資人約定下,具超過半數之有表決權股份之能力 2.依法令或契約約定,可操控公司之財務、營運及人事方針 3.有權任免董事會(或約當組織)超過半數之主要成員 4.有權主導董事會(或約當組織)超過半數之投票權 5.其他。 Ⅲ.排除條款 無,所有子公司均應編入合併報表 但待處分子公司可不併入 IFRS衝擊 7 2005/10/26
8
少數股權 舊公報 新公報 1985/12 2004/12 少數股權: 少數股權於合併資產負債表內列為負債,但亦得列為股東權益之一項
少數股權淨利: 合併損益表內應將聯屬公司之綜合損益減除少數股權之損益得出合併損益 少數股權應以總數表達,列示於合併資產負債表之業主權益中 合併總損益應歸屬予母公司業主及少數股權 IFRS衝擊 8 2005/10/26
9
待處分子公司 母公司高度可能出售子公司 (應符合下列條件) 子公司能於目前狀況下,依一般條件及商業慣例立即出售 管理當局已有出售計劃之承諾
已積極尋找買主,以確定能完成出售交易 已積極按待處分子公司現時公平價值洽商交易 出售交易應屬一年內能完成者 出售計劃極少可能有重大改變或終止 子公司能於目前狀況下,依一般條件及商業慣例立即出售 於合併報表將待處分子公司之相關資產、負債與淨值分開列示 待處分子公司採之帳面價值與公平價值孰低者評價,評價造成之損失或迴轉之利益認列為當期損益 IFRS衝擊 9 2005/10/26
10
母公司免編之條件 舊公報 新公報 1985/12 2004/12 無 母公司為他公司之子公司,且其他股東已被告知且不反對該母公司不編製合併財報。 母公司之債務或權益證券未公開發行 母公司未因欲公開發行金融商品,而向主管機關申報財務報表、或申報中 其中間母公司或最終母公司已編製合併財報。 IFRS衝擊 10 2005/10/26
11
配套法令 主管機關配套 上市櫃公司應公告半年報合併財務報表
納入編製之子公司若符合重要子公司規定者,期財務報表及有關資訊亦應經會計師核閱 ,亦需公告月營收、背書保證、資金貸與等 CPA區分責任將實質審核 主管機關未作 合併報表未揭露重大明細 年報資訊均已母公司為主(產銷組合、十大進銷客戶、員工結構等) 未上市櫃公司不用編製半年度合併報表 IFRS衝擊 11 2005/10/26
12
分析上限制及比較 分析限制 兄弟公司未併入合併個體(如, 台塑、南亞 、台化 、台塑化 )
併入金融業分析不易(龍邦建設併入台壽保、三商行併入三商美邦人壽、興農併入興農人壽) IFRS衝擊 12 2005/10/26
13
財務透明度改善-前20大公司 合併報表 長投占總資產比重 IFRS衝擊 13 2005/10/26
14
財務透明度不佳 - 長投占總資產比重高之前20大公司
IFRS衝擊 14 2005/10/26
15
35號公報 資產減損 歷史成本會計 公平價值會計 IAS#36
IFRS衝擊 15 2005/10/26
16
35號公報適用範圍 v 本公報應從合併報表角度,進行資產減損 資產別 35號 備註 現金及約當現金 依No.34 “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
短期投資 應收票據及帳款 適用第 1號公報 存貨 依No.10 “存貨之評價與表達” 依No.11 “長期工程合約之會計處理準則” 長期投資 --投資於(1)子公司(2)採權益法評價之被投資公司及(3)合資 --成本法 v 策略性投資 財務性投資, 依No.34 “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 固定資產 V 無形資產 --商譽, 合併借項 --非商譽 如專利權, 版權, 土地使用權, 商標權 遞延退休金成本 No.18 “退休金會計處理準則” 遞延所得稅資產 No.22 “所得稅之會計處理準則” 其他遞延資產 如長期預付款, 開辦費等 其他資產 如出租資產, 閒置資產, 存出保證金等 本公報應從合併報表角度,進行資產減損 IFRS衝擊 16 2005/10/26
17
辨認可能減損的資產(減損跡象減損測試)
商譽無論是否有減損跡象,企業仍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 企業應於資產負債表日評估是否有跡象顯示資產可能發生減損 減損跡象之判斷: 資產之市場價值下跌幅度於本期顯著大於於因時間經過或正常使用所預期之折損 企業產業之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或資產所屬市場,已於本期或將於近期對企業產生不利之重大變動* 市場利率或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已於本期上升,且因而重大影響用以計算資產使用價值之折現率,並使資產之可回收金額重大減少 企業淨資產帳面價值大於其總市值* 資產實體毀損或過時之證據 資產使用或預期使用之範圍或方式之重大變動,已於本期或將於近期發生對企業不利之影響 內部報告所顯示資產之經濟績效將不如原先預期之證據 IFRS衝擊 17 2005/10/26
18
市值減損 7成以上之公司 IFRS衝擊 18 2005/10/26
19
固定資產評估減損 採用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的概念,來判斷企業的固定資產是否產生減損,及評估減損之金額。 資金成本 以2000~2004年所發行十年期公債利率之平均數3.686%作為無風險報酬率,各公司各年度的平均借款利率作為風險報酬率,及採用各公司2001~2004年底之一年期β值,即可計算出企業各年度之加權平均資金成本(WACC)。 營運效益 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ROCE=常續性淨利/(長短期借款+股東權益) 兩道緩衝程序 採用3年平均之ROCE再與WACC作比較 提列減損金額僅以超過3%之部分乘以固定資產金額 減損則不再迴轉 IFRS衝擊 19 2005/10/26
20
IAS調整-固定資產 依前3年平均ROCE與當年度WACC比較,ROCE低於WACC 超過3%以上部分*固定資產淨額為估計之減損損失
90~93年應補認約17億的減損損失,佔淨利的11% IFRS衝擊 20 2005/10/26
21
分攤商譽、無形資產與共用資產至現金產生單位
資產減損測試程序 是否有任何減損跡象 N Y Y 個別資產可回收金額 是否可估計 結束 決定可回收金額 N N 帳面價值是否大於 可回收金額 辨認該資產所屬之現金產生單位 CGU 分攤商譽、無形資產與共用資產至現金產生單位 Y 將帳面價值降至可回收金額 現金產生單位之帳面價值 是否大於可回收金額 N Y 結束 降低商譽之帳面價值 依現金產生單位內其他資產之 相對帳面價值比例降低其帳面價值 結束 IFRS衝擊 21 2005/10/26
22
辨認現金產生單位 係指可產生現金流入的最小可辨認資產群組 其現金流入與其他個別資產或資產群組的現金流入大部分獨立 於辨認時宜考量各種因素
管理當局如何監督企業營運 管理當局如何做成繼續或處分企業資產之決策 IFRS衝擊 22 2005/10/26
23
減損測試--可回收金額之衡量 帳面價值(carrying amount) vs. 可回收金額(recoverable amount)
減損金額=Min(0,帳面值價-可回收金額) 可回收金額=Max( 淨公平價值, 使用價值 ) 淨公平價值(fair value less costs to sell) 具約束力銷售合約之出售價格 出售價格 - 處分成本 活絡市場(active market) 資產市價 - 處分成本 資產負債表日可得之最佳資訊估計 同業的類似資產於近期交易的結果 使用價值(value in use) 資產未來現金流量估算及折現 R 為加權資金成本 n 預計之使用年限 Ci各期產生的現金流量 Ct 最終處分的現金流量 IFRS衝擊 23 2005/10/26
24
商譽的減損 1.商譽,不再攤銷,改採減損測試,且減損提列後不能回轉 2.台灣目前問題 A.商譽如何產生
來自購入股權(企業合併、或策略性投資) 當收購成本大於購得之淨資產公平價值時,即會產生商譽 B.購併多採權益結合法 C.採購買法,但以股票為支付工具時,還是可以大幅的低估收購成本,進而低估商譽 IFRS衝擊 24 2005/10/26
25
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直接加總合併企業的資產及負債,未指明收購者(acquirer)、未明列收購成本,外人根本無從評估購併效益、報酬率、及購併交易之合理性。 FASB於2001/6大修FAS 141,廢止權益結合法,並改變商譽之處理──由分年攤銷,改為年年評估減損。 FASB主席Edmund L Jenkins於2000/5/4在國會公開聽證會上的演講,設法說服國會廢止權益結合法、以購買法為企業合併會計的惟一處理方法。其中引述"具比較性、攸關性、可靠性、及中立性的財務資訊是美國資本市場的活力泉源(lifeblood)”,並聲稱「中立性是會計準則制定的根本要求」、「資訊不中立,就失去可信度及價值」,再痛陳權益結合法的種種弊端:不中立、不完整、不正確(低列成本,隱藏資產負債、扭曲未來損益)、促成瘋狂競價購併;而企業合併會計容許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並存,根本違反比較性之要求!──可以想見FASB對權益結合法之痛惡。 IFRS衝擊 25 2005/10/26
26
IAS調整-聯電五合一 聯電五合一,換股收購旗下的4大晶圓廠:聯誠、聯瑞、聯嘉及合泰半導體。
合併綜效於股價上反應,若合併後股價小於合併日股價時,表示該筆合併商譽有減損。90~93年應認1,872億的商譽減損損失 IFRS衝擊 26 2005/10/26
27
執行35號公報結果-減損前20大 IFRS衝擊 27 2005/10/26
28
分析上限制 減損主觀成分高,判斷有操作空間 權益法長投作假 (陞技) 專利權之揭露資訊少, 外部人不易判斷 IFRS衝擊 28
2005/10/26
29
台灣GAAP、 IFRS/IAS、 美國GAAP比較
No. 35 資產減損 IAS No.36 Impairment of Assets 美國 No.142 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 No.144 長期資產減損或處分之會計處理 減損測試 以折現的現金流量評估是否減損 採二階段處理 1.以未折現的未來現金流量評 估是否減損 2.若有減損,再以折現的現金 流量衡量減損金額 減損損失迴轉 可迴轉(商譽除外) 不得迴轉 商譽減損之規範 分攤到各現金產生單位的商譽減至零後,方對其他資產提減損 商譽降至其應有之公平價值後,即可對其他資產提減損 IFRS衝擊 29 2005/10/26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