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1
第三章 動機與需求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第三節 休閒動機的種類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第五節 休閒動機的理論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2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一、 休閒動機的意義 *動機(Motivation)是控制人類行為的內在
力量,也就是發自個人內在的驅力,促使 人們去完成標的過程。 ○登山活動。 ○旅遊活動。 ○運動。 ○購物。
3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休閒動機的重要性 *2001年開始實施週休二日。 *以進香團為例-重要的不是生理的需要 而是宗教的使命。
* 旅遊動機牽涉旅客的社會、文化、生 理、年齡、性別、成長背景、教育程 度、以及職業等因素。
4
第一節 休閒動機的意義與重要性 *問卷報告內容: ◎造訪美加經驗的有無? ◎拜訪就有或是新朋友? ◎增廣見聞? ◎安全性?
◎經歷不同的生活方式? ◎體驗新的文化? ◎覺得好玩? ◎紓解身心? ◎避開繁忙的工作? ◎與家人在一起? ◎嘗試新的體驗? ◎路過此邊順道觀光? ◎與興趣相同者聚會?
5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從神經和心理的理論結合。從心理和人類 學裡論結合。從科學角度探討動機。 * 19世紀後,科學家將動機和需求納入研
究。有家人和大自然的愛、性、尊重、 好奇、安全感、成就感、鼓舞與接納。 同時存在與獨立存在。
6
第二節 休閒動機的源起 *旅遊的利益: 1.因為工作繁忙,想要忙裡偷閒,身心獲得 釋放。 2. 追求刺激,外在的探討有著極高的嚮往。
3. 家庭聚會,家庭和樂、親子關係。 4. 接近大自然。 5. 以上的項目可能同時存在。
7
第三節 休閒動機的種類 一、生理性動機 * 飢餓驅力、渴驅力、性欲驅力、母性驅 力、疼痛驅力等原始動機。 二、心理性動機
* 就是非生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也可稱 社會動機。追求社會目標滿足個體的 心理需求。多經學習而獲得。 * 有工作、交往、成就、成長、親合等動機。
8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一、差異性 *旅客的年紀、職業、收入、成長背景以及 家庭狀況等因素了解後才能進一步了解她 們的旅遊動機。
二. 多元性 * 休閒活動並非單獨存在。旅遊品質超越消 費者期待。旅遊服務提昇旅客增加效益 成長。
9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東勢林場功能多元-森林區、遊樂區、體能 訓練區、住宿區以及餐廳外包、形成群聚 效應,相輔相成,達到滿足旅客多元的需
求動機增加消費的人口成長。 *增加解說功能,可以誘發客人潛在的需求 動機。告示牌或是聘請解說員,促使了解 資然環境與人文背景,增進知識。達到遊 憩、教育、環保、文化等多元化功能。
10
第四節 休閒動機的特性 三、動態性 *旅客滿足一種需求後會去追求另一種需 求。旅遊動機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會隨 著時間環境而改變。
實際:投宿墾丁、喝啤酒、吹風、與友人 暢談,可能引發其他旅遊的動機
11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一、內在與外在動機理論: 行為科學家依動機產生的來源分為兩大類: (一)內在動機 ○指的是純粹為了旅遊活動本身的樂趣而
產生的動機。 ○活動本身的挑戰和樂趣。 ○水域活動、路地活動、空中活動。
12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內在動機的假設,能夠提升人們參與旅遊 活動滿足感的方式,就是允許個人做他熱 愛的事情,讓個人自由選擇參與休閒活動
使其能找出心中最有興趣的活動並參與 其中。 ○引發興趣參與的其他動機-活動內容、景 點、交通方式、預算、天數和餐飲安排。
13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二)外在動機 ○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趨力,通 常是指為了獲得獎勵而產生的動機,這些
獎勵所產生的價值與活動本身無關。 ○越容易受到金錢或其他形式的報酬所激發 時,越容易受到外在動機的驅使。 ○例如:馬拉松選手參加比賽是為了受到獎金的報 酬的話,失去獎勵的話參加的動機就會受到 影響。
14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二、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 *人類需求有層級。生理、安全、社交、 自尊和自我實現。 (一)生理需求:
* 人類的本能,為了維持生存而必須的。 例如:空氣、水、飢餓、冷熱等。 (二) 安全需求: * 人類的生命及安全免於威脅與恐懼的需求, 內容包括穩定、保障與秩序。例如:穩定的經濟來 源、安全的住家環境或是規律的生活步調。
15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三)社交需求: * 人類對於歸屬感與愛的需求,諸如朋友之 間的友誼、團體活動的參加或是團體的歸 屬感等。
(四)自尊需求: * 有分內在和外在自尊。內在自尊對自己 的尊重與自信心,外在自尊是被人尊重。
16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五)自我實現需求: * 最高層次的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與 技術、接受自己的優缺點以及接納自己的
人格特質,最後達到自我成就之境界。
17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三、Beard and Ragheb 的休閒動機理論 *針對16歲以上學生與社會人士提出四個休
閒動機-知性的需求、社會性的需求、成就 性的需求、避免刺激的需求。 (一)知性的需求: * 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新領域的知識, 滿足好奇心為主。
18
第五節 休閒動機理論 (二)社會性的需求: * 建立人際關係,對所屬的團體擁有歸屬 感,並且得到同儕的認同為主。 (三)成就性的需求:
* 挑戰與競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可以視 為一種向自我挑戰所赫德的產物,在參與 運動的過程中,增進從事該項運動應具備 的技巧和能力。 (四)避免刺激的需求: * 解除壓力獲得紓壓。目的要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是 工作的要求所做的一種調劑方式。
19
一、個人因素: * 人口統計變數-性別、年齡、職業、 收入及教育程度。 * 年輕族群-逛街、購物、球類運動、 郊遊、登山與健行。 * 中高齡-拜會親友、應酬、散步與慢跑。
20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二、休閒態度: * 包括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消費者參與 休閒活動的種類會因其對於休閒的態度而
有截然不同的選擇。 三、休閒經驗: * 好的休閒經驗能夠激發消費者下次參與 休閒活動的動機。
21
第六節 影響休閒動機之因素 四、休閒資訊: * 休閒資訊不僅能激發消費者參與休閒活動 的動機,還能加速休閒決策的過程。網
路、電視、雜誌都是管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