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 9: 閱聽人研究  大眾媒介與閱聽人的關係研究: 5 個傳統 效果研究 使用與滿足 use and gratification 文學批評 literature criticism 文化研究 接收分析 reception analysis 社會科學 人文典範 ( 今天不談 ) 兩者兼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 9: 閱聽人研究  大眾媒介與閱聽人的關係研究: 5 個傳統 效果研究 使用與滿足 use and gratification 文學批評 literature criticism 文化研究 接收分析 reception analysis 社會科學 人文典範 ( 今天不談 ) 兩者兼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 9: 閱聽人研究  大眾媒介與閱聽人的關係研究: 5 個傳統 效果研究 使用與滿足 use and gratification 文學批評 literature criticism 文化研究 接收分析 reception analysis 社會科學 人文典範 ( 今天不談 ) 兩者兼具

2 典範差異  社會科學 一定程序 強調客觀 以 ” 量 ” 化為主  人文典範 研究者置身其中 行動者觀點 重 ” 質 ” 化

3 效果研究  轉變: 效果:短期、表面 → 長期、不一致 閱聽人:被動地位 → 主動地位  特色 : 視訊息為可測量的符號 閱聽人社會心理因素影響對訊息內容的反應 社會情境影響注意程度  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

4 使用與滿足研究(背景)  媒介 ” 效果 ” 角度:媒介對人們做了什麼?  媒介 ” 使用 ” 角度:人們對媒介內容做了什 麼(選擇)?  “ 主動 ” 的閱聽人 (Blumler, 1979) 功利性 意向(動機) 選擇性(興趣、嗜好) 不輕易受影響

5 使用與滿足(三個時期)  兒童期 1940-1950 假定閱聽人是主動的;以開放性問卷了解動機  青春期 1960s 探討個人屬性和媒介暴露的相關性 社會、心理屬性為自變項,媒介暴露為依變項  成熟期 1970s — 以需求為起點,探究媒介如何滿足需求 以滿足為起點,重建閱聽人需求

6 使用與滿足( 5 個基本假設)  使用媒介是有目的的  使用與滿足之間主控在閱聽人  “ 滿足 ” 尚需媒介之外的來源,如人際  研究上多採用閱聽人的自我報告  閱聽人以自我報告陳述有關傳播的文化意 義,故不必再對媒介下價值判斷

7 使用與滿足之研究  架構(今跳過)  5 個意義 p. 131  對研究的 6 點批評 p. 132  媒介 ” 效果 ” 與媒介 ” 使用 ” 的整合 McLeod & Becker 模式  特性 p. 133 Windahl 模式  特性 p. 134

8 接收分析研究  Mid 1980s ;企圖整合社會科學與人文典範  視閱聽人為 ” 解讀 ” 文本意義的主體 encoding / decoding Morley: 分析出三種解讀形態  Dominate : 接受媒體文本中的意識形態  Negotiated : 接受與反對兼具  Oppositional : 反對媒體文本中的意識形態

9 分組報告  以模擬教學方式 將章節內容整理成 PowerPoint 嘗試講述其內容  今日決定章節與順序,下週 :What Women Want 12/09 Ch. 10-11 議題設定 12/16 Ch. 12 涵化理論 12/23 Ch. 14 知溝理論 12/30 Ch. 15 民意與傳播


Download ppt "CH 9: 閱聽人研究  大眾媒介與閱聽人的關係研究: 5 個傳統 效果研究 使用與滿足 use and gratification 文學批評 literature criticism 文化研究 接收分析 reception analysis 社會科學 人文典範 ( 今天不談 ) 兩者兼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