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思想史 第三十四章 張載 主講人 胡順萍. 一、苦學的歷程 思想類型與發展: 邵雍:以易學為基礎而接近孔、孟 周敦頤:於易學之外,另由《中庸》進 入原始儒學大門 張載:苦學苦思 摸索探求 逐事要思 提出「學者須是窮理為先」,開程頤、朱熹之 思路,是建立新儒學的重要關鍵之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思想史 第三十四章 張載 主講人 胡順萍. 一、苦學的歷程 思想類型與發展: 邵雍:以易學為基礎而接近孔、孟 周敦頤:於易學之外,另由《中庸》進 入原始儒學大門 張載:苦學苦思 摸索探求 逐事要思 提出「學者須是窮理為先」,開程頤、朱熹之 思路,是建立新儒學的重要關鍵之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思想史 第三十四章 張載 主講人 胡順萍

2 一、苦學的歷程 思想類型與發展: 邵雍:以易學為基礎而接近孔、孟 周敦頤:於易學之外,另由《中庸》進 入原始儒學大門 張載:苦學苦思 摸索探求 逐事要思 提出「學者須是窮理為先」,開程頤、朱熹之 思路,是建立新儒學的重要關鍵之一。

3 二、氣論之一 以「氣」為萬物的本源、宇宙的根本、 宇宙的第一原理。 氣和太虛、萬物之關係 「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 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 化之客形爾。」

4 二、氣論之二 太虛是氣的散的形態,是氣之本然。 萬物是氣的聚的形態,並非實有的萬物存在太 虛之中。 所謂「由無到有」或「由有到無」,不過是氣 的聚散,是一種形態到另一種形態的轉化過程。 聚散的變化產生,是由於氣的內在本性所使然。 「聚亦吾體,散亦吾體」,反對有形上、形下 之分。 氣本身是不生不滅的

5 二、氣論之三 「知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 通一無二。 …… 若謂虛能生氣,則虛無窮,氣 有限,體用殊絕,入老氏有生於無自然之論, 不識所謂有無混一之常。」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納入「混一之常」 中。凡是相對的,幾無不可合一。 反對上帝創造萬物 不相信鬼神之存在

6 三、天人合一論 在「混一之常」的思考範疇裡,天道性命相貫 通,天與人根本上就是同質而是一的。 「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 ; 天人異知,不足以盡 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 別。」 天人本無二,性與天道,自亦無小大之別, 〈西銘〉表現「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博愛 精神。

7 四、心性論之一 天心 「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 「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 下,無一物非我。」 「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 心。」 言心能體天下之物,與天下之物感通。

8 四、心性論之二 虛心與成心 成心即偏心、私意 除成心則與天心合 正心 「正心之始,當以己心為嚴師。」 放心 「須放心寬快,公平以求之,乃可見 道。」

9 四、心性論之三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 之性存焉。」 「合虛與氣有性之名」 「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 也。」 在張載,天道、天命、太虛、氣,是通而為一 的。 「性」不只是人性,也是萬物之性,故「性」 有本體的意義,所謂「體之謂性」。


Download ppt "中國思想史 第三十四章 張載 主講人 胡順萍. 一、苦學的歷程 思想類型與發展: 邵雍:以易學為基礎而接近孔、孟 周敦頤:於易學之外,另由《中庸》進 入原始儒學大門 張載:苦學苦思 摸索探求 逐事要思 提出「學者須是窮理為先」,開程頤、朱熹之 思路,是建立新儒學的重要關鍵之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