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2
我們的太陽 呂凌霄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3
太陽在宇宙中的位置 銀河系(星系)的結構
6
室女座星系
7
仙女座星系 M31
8
漩渦臂星系中原始氣體的運動方向以及暗星雲的形成
11
太陽的一生 漩渦臂中原始雲氣所形成的OB藍白星體死亡時 →超新星爆炸產生激震波 →超新星的殘骸混合原始雲氣開始重力收縮
→加熱引發核融合反應(氫彈) →開始發光 →成為不太穩定的原恆星 →熱膨脹與重力收縮達到平衡 →進入主星序列 →渡過漫長的一百億年的恆星生命 →星球中央的氫原料都用完了 →紅巨星→新星爆炸→行星狀星雲 →白矮星(電子的簡併態)
12
主星序列 ←有效溫度 紅巨星 ↑ 絕 對 亮 度 變星 原恆星 白矮星
13
太陽 ↓ 紅巨星 新星爆炸 行星狀星雲 + 核 白矮星
14
太陽的內部結構 核心(Core): 核融合反應處 輻射層(Radiative zone): 阻礙高能光子前進 光子要花約兩百萬年的時間
才能穿過輻射層 光子的能量由咖瑪射線 減低到可見光與紫外光的能量 太陽的輻射層是使地球上的生命 不受輻射傷害的第一層防線 對流層(Convection zone): 太陽磁場的產生與變化區域 是太陽表面的各種電磁變化的 能量與磁場來源區 對流層上方依序為 光球層、色球層、日冕、 太陽風與日磁層
16
Sound Speed Distribution in Solar Interior
Abnormal plasma sound speed (c2=T/) distribution in the solar interior (1996 MDI observation) T : plasma temperature : average mass c2)>0 ; c2)<0
17
1996 MDI observations (Kosovichev et al
1996 MDI observations (Kosovichev et al., 1997) (A) Differential Rotation (B) Abnormal Plasma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solar tachocline region (A) (B)
20
太陽黑子及其附近磁場的結構 Sunspots &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m (對流層上部與光球層區域)
25
米粒狀組織與針狀結構Granulations & Spicules (用不同波長的氫光譜來看太陽) (對流層上部到色球層區域)
26
米粒狀組織
27
針狀結構
29
日珥Solar Prominences (色球層區域)
34
(當日珥出現在太陽光盤上⋯) 暗紋 Filaments (Prominences on the solar disk) (色球層區域)
40
Rossby wave: H observation of solar filaments (02/22/1998)
41
日珥噴發Prominence Eruption 太陽閃焰 Solar Flares 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47
日冕增溫
48
日冕與日冕洞的可見光影像 Corona & Coronal Hole in White Light Image
49
太陽黑子數目 極大期的 日冕分布 (沒有日冕洞)
50
太陽黑子數目極小期的日冕分布 (有清楚的南北日冕洞)
54
用不同波長的X光與紫外光 觀測太陽圓盤上的 日冕與日冕洞的分布 Coronal Hole Distribution on Solar Disk in Hard X-ray, Soft X-ray, & EUV images
55
Skylab (1973) Hard-X ray image
56
Yohkoh (陽光) Soft-X ray image
57
Yohkoh (陽光) Soft-X ray image
58
SoHO/EIT EUV Image
59
太陽的磁層(日磁層) 與太陽風
60
Ulysses observation of solar wind speed(1991-1998)
高速太陽風 來自太陽表面 的日冕洞區域
64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