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PART 1 緒論 簡介 CHAPTER 1
3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定義經濟學並解釋經濟學家試圖回答的問題 1 解釋經濟學思考方式的核心觀念 2
4
1.1 定義與問題 所有的經濟問題,都肇因於人們的慾望超過既有 的資源引起。 稀少性 無法滿足自己所有慾望的情況稱為稀少性。滿足 慾望的能力受限於現有的資源。 不論貧富,每個人都勢必面對稀少性的問題。 面對稀少性的問題就必須有所選擇。
5
1.1 定義與問題 經濟學 經濟學( economics )是研究個人、企業、政府與社會面 對稀少性問題時,如何從事選擇的一門社會科學 以下兩個大問題可以簡要地描述經濟學的範疇: : 人們的最後選擇如何決定生產何種貨品與服務?如 何生產?為誰而生產? 個人利益的追求何時也會提升社會利益?
6
1.1 定義與問題 生產什麼、如何生產與為誰生產? 貨品與服務 人們評估與生產實體 ( 貨品 ) 與行為 ( 服務 ) 來滿足人類的需 求. 生產「什麼」的問題決定貨品與服務的產量? 貨品與服務如何被生產? 爲誰生產貨品與服務?
7
1.1 定義與問題 個人利益的追求何時也會提昇社會利益? 個人利益 個人從事自己的最佳選擇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 社會利益 社會的最佳選擇是為了社會利益
8
1.1 定義與問題 當每個人都為了個人利益而從事選擇時,這些選擇是否 也成為對整個社會 --- 社會利益 --- 的最佳選擇? 以八個引起熱烈討論的主題 : 1. 全球化與國際委外 全球化有增進社會利益嗎?還是只有部分的人受益, 而其他人卻遭到犧牲呢?跨國企業的老闆明顯受惠於 較低的生產成本,便宜的進口商品使消費者也受惠; 但是對於因全球化而失業的人來說,這難道不是一種 損失嗎?
9
1.1 定義與問題 2. 新經濟 電腦晶片產生的新產品與流程都是發明家與創新 者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產物,但這些商品的發展 有提升社會利益嗎? 3. 消失的熱帶林 當我們購買由雨林而來的原料製成的物品時 , 我 們是否危害了社會利益 ?
10
1.1 定義與問題 4. 水資源不足 全球水資源的管理是增進個人利益或是社會利益? 5. 地球暖化 我們依據個人利益考量做出如何生產及使用能源 的選擇,但這是否兼顧到社會利益?
11
1.1 定義與問題 6. 天然災害 卡崔娜颶風後所發生的事件,鮮明的展現出個人利 益與社會利益間的緊張關係。 若沒有政府執行法律,個人利益可能過於擴張而損 害社會利益。 物價高漲提升了製造商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損害了 消費者的個人利益。這是否兼顧到社會利益?
12
1.1 定義與問題 7. 失業 企業因賺取利潤而提供工作,受雇者為了酬勞而 接受工作,但受雇人數可有效提升社會利益嗎?
13
1.1 定義與問題 8. 社會保險 當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們到達退休年齡時,退休 金及醫療給付將超過社會保險的稅收,而此時美 國就得靠向國外借貸來償還。 債務終究必須償還. 當我們在投票或是選擇進口 貨品時,都是在追求個人利益,但這些選擇是否 會影響到社會利益?
14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理性選擇 成本 利益 邊際 誘因
15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理性選擇 理性選擇 是人們從事理性選擇( rational choice ),也就是以既有 的資源達成最適的目標。 個人的需求與偏好決定從事選擇時的理性。
16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成本 : 你必須放棄什麼 機會成本 當你選擇某項行為時,必定要放棄某些事物,其中價 值最高者就是你選擇從事該項行為的機會成本 ( opportunity cost )。 沉沒成本 無法取消的過去支出也不屬於機會成本。
17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利益 : 個人願意放棄的事物來衡量利益 利益 利益( benefit )是某項事物帶給你的滿足。 邊際 : 以邊際的思維從事選擇,意謂著以漸進的 方式比較相關的替代方案。 邊際 邊際( margin )可能牽涉微小的變化,例如分配讀書與 上網的時間;也可能牽涉極大的變動,例如決定繼續求 學一年或休學。
18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邊際成本 一項行為每額外增加一單位的機會成本稱為邊際成本 邊際利益 一項行為每額外增加一單位而獲得的利益稱為邊際利益 作理性的選擇 當我們選擇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的行為時,則我們利用 本身稀少的資源,從事理性的選擇。
19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誘因 誘因 誘因( incentive )決定我們的選擇,是一種獎勵或懲罰, 可鼓勵或抑制一項行為。
20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個體與總體的觀點 個體經濟學 : 是研究個人與廠商的選擇、這些選擇的互動, 以及政府對這些選擇的影響。 總體經濟學 : 是研究個人、廠商與政府的選擇對國家與全 球經濟的總合影響。
21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經濟學區別成兩種論述 實證性論述 : 是什麼 規範性論述 : 應該 實證性的論述可以被事實驗證其真偽。 規範性的論述是意見的表達,而非一件事實的主張。不 論你同不同意這些規範性的論述,都無法驗證其真偽。
22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因果與關聯的謬誤 試圖解開因果與關聯謬誤的關鍵在於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 其他條件不變 代表所有其他相關的因素維持不變 藉由每次只改變一項因素,而其他相關因素保持不變,我 們便可清楚地瞭解該因素的影響。
23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在現實的情況中,我們觀察到的是許多因素同時運作的 結果 為了克服這項難題,經濟學家利用 自然實驗 統計分析 經濟實驗 自然實驗 : 是經濟生活中的一般過程,其中其他相關因素不 變,而想探討的因素確有差異。
24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統計分析試圖尋找事件的關聯。 關聯 兩變數間同向或反向變動的趨勢,例如吸煙與肺癌有關聯。 經濟實驗是將受試者置於決策的狀態,然後每次只變動一 項因素來觀察受試者的反應。
25
1.2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經濟學是政治工具 經濟學很有幫助,不需要成為經濟學家就可學會經濟學 家的思考方式,並且利用經濟學為政策工具,解決生活 中各層面的問題,包括:個人、企業與政府。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