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校長變革領導 改變的弔詭:假如我們不斷地改變,我 們將永遠無法達到目的 --- 我們必須持續 地改變,因為學校內、外在環境(結構 的、人員的、政治的,與文化的)事實 上是瞬息萬變的,「維持現狀就是落 伍」。(林明地, 2002 ,頁 4 )
2
改革( reform )、革新( innovation 、 improvement )。 『革新』通常包括新 觀念、新物件、新措施的實施歷程與結 果,而改革通常是一種大規模的革新。」
3
學校變革的整全系統觀 變革的整全系統觀是一種動態的、統整 的,以及強有力的觀點,同時考量個體 (例如教師)、整體學校結構、教與學 的工作流程、政治與行政脈絡、廣泛的 學校氣氛與文化,以及這些層面的彼此 互動 。
4
Fullan ( 1993 )在其所著之一本書《變革 力》( Change Forces )中指出: 我們無法以命令的方式決定哪些事物是重要的(變革 越複雜,越難以強制力去達成) 變革是一行旅,而非畫好的藍圖(變革是非線性的, 充滿不確定性與驚奇,且有時事與願違) 問題是我們的朋友(問題無法避免,而且沒有它們, 人們就無法從中學習) 願景與策略性計畫是後來才產生的(未成熟的願景與 計畫會使人盲目)
5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必須有同等影響力(針對疏離 與團體思考,沒有單面向的解決方案) 集中化或分權化均無法有效(同時需要由上而下與 由下而上) 與外部較大環境聯結是成功的關鍵(最好的組織可 從內部與外部學習) 每一個成員都是變革代理人(變革太重要了,因此 不能只交給專家,個人的心向與精熟是最後的保護) ( pp. 21-22 )
6
變革的種類 計畫性的變革與非計畫性的變革 「非計畫的變革」是隨機發生的,並未經過慎思、規 劃、以及理念引導的,且通常都來自學校外部環境,多 不利於學校的整體利益。「計畫的變革」是一種蓄意的, 以改變組織運作方式、結構與職務分配、資訊與技術和 資源等,以改變現狀的努力,比較有可能產生預期的結 果 。
7
變革的種類 強制的、權宜的與根本的變革 「強制的變革」多來外部環境、文化的壓力所引起的變 革。 「權宜的變革」與強制的變革 具有某種程度的關係, 它是一種為避免實質改變,所採行的短期、調適與因應 的變革。 「根本的變革」就與上述兩種變革不同,不會產生來來 去去的流行風,亦不至於產生強制性變革所造成的被動 性。根本的變革主要來自學校內部成員自願地對變革內 容的認同、興趣、承諾,以及所具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 所產生的真實、實體變革。
8
變革的模式 問題解決模式( problem-solving models )是一 種變革的邏輯取向,類似作決定的過程一樣,它 強調的是合理性( rationality )的程度能夠提高, 希望能有效解決問題。 社會互動模式(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s )強調 傳輸變革的溝通管道與訊息,重視人際互動的型 式。
9
變革的模式 研究 - 發展 - 傳佈 - 運用模式( research- development-diffusion-utilization )(簡稱 RDDU ) 主要有三個獨特的階段( Lipham, et al., 1985 )。 首先進行基本的研究,並進行應用研究;其次, 基於研究的發現做為發展技術設計、產品的基礎, 以改善實際;最後,變革產生。 「聯結模式」( linkage models )在教育變革中 經常被採用。此模式整合上述三種模式
10
學校變革的階段 組織層級的變革階段 1. 計畫階段的挑戰 2. 實施階段的挑戰 3. 內在化階段的挑戰
11
學校變革的階段 個人層級的變革階段 察覺變革 瞭解有關變革的資訊 個人層級的考量,引發與實施 管理層級的考量,引發與實施 後果考量 同心協力推動 評鑑、精鍊 使其成為例行公事,以及 重新聚焦與更新等。
12
學校變革的領導策略 校長可以採行的十大變革領導策略: 一、扮演適當的角色; 二、設法尋找集體的共識、願景並經常加以闡述; 三、深入瞭解變革的方案內容; 四、成立助長革新的推動小組; 五、從與核心任務相關的具體可行事項優先著手;
13
學校變革的領導策略 校長可以採行的十大變革領導策略: 六、尋找並賦予變革的意義; 七、促進成長與學習,尋找推動變革的替代方案; 八、提升學校(成員們)變革接受度與能力; 九、瞭解並妥善因應變革的可能問題; 十、散播變革理念、保持耐心與追蹤。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4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