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1 組別:第七組 組長:許甄育 9841323 金融系 3C 組員名單:冬家榮 9714067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2A 許堯智 9714072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2B 洪穎玟 9841326 金融系 3C 林芸平 9823053 運籌管理系 1A 西洋藝術史導論 ─ 巴洛克藝術
2
2 巴洛克藝術意義與背景 & 巴洛克藝術的特質 (P.3) 巴洛克時期畫家代表 – 1. 維梅爾 (Jan Vermeer ) (P.4~6) 2. 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 (P.7~10) 目錄
3
3 巴洛克藝術意義與背景 : 意義:「巴洛克」( —Baroque )源於葡萄牙語的「變形 的珍珠」,為 17 世紀的藝術風氣。 背景:在強權擴張下,生活提倡豪華享受,因此對藝術要 求豪華且生動,富於熱情。 十七世紀歐洲有新舊教的權力之爭。舊教用暴力鎮壓信徒, 再利用藝術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藝術的特質 : 1. 充滿動感 2. 立圖表現或暗示無窮感 3. 強調光線設計一種人為光線 ( 有如戲劇性氣氛 ) 4. 不拘泥各種不同藝術形式之界限 ,將建築、繪畫等藝術 形式融為一體
4
4 巴洛克時期畫家代表 ─ 維梅爾 Jan Vermeer (1632 ~ 1675 ) 荷蘭人,個性穩健、溫和,不過他 的生平和成就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 受到注意。 畫風受到法布利契亞斯﹝ Carel Fabritius ﹞的影響。 作品只有四十幅,畫作多是描繪家 庭生活。 最著名的作品,《臺夫特風景》 ﹝ View of Delft ﹞。
5
5 倒牛奶的女僕 ﹝ The Milkmaid ﹞ 1658 年 油彩‧畫布, 45.5 x 41 公分 國立美術館,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荷蘭 說明: 畫中描繪的是一位貧寒的女性,可 從牆上的沾汙、老舊的窗櫺、淩亂的地 面了解她們家中的環境,畫者都描繪得 十分精細。 這幅畫中最驚人的特徵是光影的變 化:從窗邊到牆的另一邊,可窺見微妙 的光影表現,還有掛在牆上的日用品與 桌上的東西所反射的陽光等等,維梅爾 的技術恐怕到現在也是無人能及的。他 利用密集描畫的白色點點表現光線效果, 尤其是牛奶壺的開口邊緣、麵包籃的把 手部分等最為傳神。另外,以細白線描 畫女性的輪廓,則清楚地區分了她的身 影與背景的牆壁。 畫作欣賞
6
6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1665 ~ 1666 年 油彩‧畫布, 44.5 x 39 公分 莫瑞修斯博物館,海牙﹝ Hague ﹞,荷蘭 說明: 畫中光線聚集在少女碧藍的絲巾和臉上,他活靈活現 地勾勒出少女的一臉嬌嫩、雙唇的潤濕感、從下領延伸 至頸項問的一彎細線和那對水靈的雙眼。 她明亮的凝眸中隱含著熱切,率直地召喚著畫外的 觀賞人,有人因此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只是在 這裡的畫,沒有那幅文藝復興時期傑作中的神秘感。
7
7 德國人,是法蘭德斯派畫家、版畫家。他擅長神 話、歷史、宗教及風俗畫,同時,也精於肖像畫 及風景畫。 1600 年,魯本斯遠赴義大利,在威 尼斯,他臨摹了提香﹝ Tiziano Vecellio ﹞、丁多 列托﹝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 ﹞及維洛內些 ﹝ Paolo Veronese ﹞的作品,將大師的造形與構 圖觀念消化後,納入個人風格之中。 魯本斯對歐洲繪畫產生過重大影響,包括德拉克 洛瓦、康斯太勃爾和雷諾瓦等人,都受到過他的 畫風的影響。法國至十七世紀後半開始至十八世 紀早期,流行一種魯本斯風格 (Rubenism) 的藝 術風潮,主張色彩比線條重要。 巴洛克時期畫家代表 ─ 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 1577 ~ 1640 ﹞
8
8 卸下聖體 ﹝ Descent from the Cross ﹞ 1612 ~ 1614 年 油彩‧畫板,三聯畫的中間板, 421 x 311 公分 主教堂,安特衛普﹝ Antwerp ﹞,比利時 說明: 《卸下聖體》展現出他 對宗教信仰的赤誠,這 幅畫的戲劇化光線和人 性寫實手法是受到卡拉 瓦喬的影響,而逝去的 耶穌的發達肌肉和古典 形式則是習自米開朗基 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
9
9 自畫像 ﹝ Self-portrait ﹞ 1638 ~ 1640 年 油彩‧畫布, 109.5 x 85 公分 藝術史博物館,維也納﹝ Vienna ﹞,奧 地利 說明: 這幅畫是魯本斯的最後一幅自 畫像,畫中畫家將自己裝扮成紳士 的模樣,冷漠而嚴肅,一隻患有痛 風的病手戴著手套,一頂大羽帽掩 蓋了他的禿頭。這幅畫遵循十六世 紀威尼斯畫派的模式,在色調運用 上畫家頗下功夫,深暗色的披風隱 隱約約地呈現在灰暗的背景之中, 健康的左手、色彩柔和的領褶,和 被寬邊帽所蓋住的臉部都十分地調 和,雖然這頂寬邊帽幾乎要消失在 黑暗的背景之中,但還是顯得十分 醒目。。
10
10 優美三女神 ﹝ The Three Graces ﹞ 1639 年 油彩‧畫布, 221 x 181 公分 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 Madrid ﹞,西班牙 說明: 《優美三女神》這幅神話畫 是魯本斯的晚年之作,他為著使 色調與筆觸產生流暢的效果,曾 把樹脂混入油中。對於學習古典 美術及義大利繪畫的盧本斯而言, 古代模本乃是刺激他不斷作畫的 靈感來源,但是創作的主要目的 還是在於讚美充滿生命力的肉體, 因此他對人體的處理更著重於身 體的解剖、色彩的渲染和形式的 表達。
11
11 參考資料.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 eart/painter- wt/rubens/rubens.htmhttp://vr.theatre.ntu.edu.tw/fin eart/painter- wt/rubens/rubens.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 800578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 800578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