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的体会 市委宣讲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林日上 2011 年 11 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的体会 市委宣讲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林日上 2011 年 11 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的体会 市委宣讲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林日上 2011 年 11 月

2 十七届六中全会

3 主要宣讲内容 一、文化概念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五、推进闽台文化交流

4 实例一 思想: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道、释。 儒家讲 “ 仁、义、礼、智、信 ” ,讲中庸之 道;道家讲 “ 清静无为 ” 、讲 “ 虚静 ” ;佛家讲 “ 慈悲 ” 、讲轮回和讲十八层地狱。

5 实例二 智慧:其结晶是书籍,如《周易》、《尚 书》、《伦语》、《孟子》、《诗经》、 《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 等等。

6 实例三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名片。 人们对一个地方的直觉印象,也总是文 化上的东西,如巴黎圣母院、巴黎铁塔; 北京就故宫、长城;三元格氏栲和万寿岩、 清流灵台山、宁化会想起客家祖地。

7 文有 6 种含义 花纹、纹路、纹理,文字、文德教化和修饰、加工等。 从字源上说:《伦语》: “ 文,华也。 ” 华,即花。 《说文》: “ 文 ” 通 “ 纹 ” ,有花纹、纹路、纹理之意。 《尚书 · 序》: “ 由是文籍生焉 ” ,这里的文,指文字。 《尚书 · 大禹谟》: “ 文命敷于四海 ” ,称颂大禹以文德布陈 于四海,这里的 “ 文 ” ,是 “ 文德教化 ” 之意。 《伦语 · 学而》: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这里的 “ 文 ” ,就 是指 “ 道艺 ” ,即诗书礼乐之类,或谓 “ 六艺之文 ” 。 《伦语 · 雍也》: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这里文与质对称,有修饰、人为加工之意。

8 化有 3 种含义 有变、改、化生、造化等意思。 《礼记 · 乐记》: “ 和,故百物皆化 ” ,这 里的 “ 化 ” ,是指 “ 化生 ” ; 《素问》: “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 ,则指 造化之意。

9 文化一词在中国 最早将 “ 文与化 ” 联系起来使用的是《易》: “ 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 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一是 “ 五四 ” 前后长达 10 年的东西文化论战。二是上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 代末。三是上世纪 80 年代至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还专门出台了 《精神文明建设决定》。

10 文化一词在西方 从拉丁文 cultura 转化而来的,本意为 “ 耕种 ” 。引 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 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1843 年,德国克莱姆《普通文化史》, 10 年后, 又出版《普通文化学》,从而敲开了文化科学这 扇大门。 1871 年,英国泰勒《原始文化》一书成为现代文 化学的真正奠基之作。

11 一、关于文化概念 田汝康在《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一书 序中说: “ 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术语, 1920 年 以前只有 6 个不同的定义,而在 1952 年便已 增加到 160 多个。 ”

12 广义文化概念 指人类劳动创造成果的总和,或者说 “ 自然的人化 ” 就是文化。如当代美国人类 学家赫斯科维茨认为: “ 文化是环境的人为 部份 ” ,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3 狭义文化 指与特定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 适应,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 为准则,即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 风尚、宗教、文学艺术、学术等等,以及 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14 李长春同志《决定》说明概述 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 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 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 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 总和。

15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 《决定》提出 “ 四个更加 ” :当今时代各种思想 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 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 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16 “ 四个越来越 ” : “ 四个越来越 ” : 文化越来越都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 的热切愿望。

17 “ 三个关系 ” : “ 三个关系 ” : 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18 1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文化影响力巨大。 二是文化巨大经济效益。 三是国际竞争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渗透需 要发展文化。

19 2 、文化是源泉 一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二是创造力的源泉。 三是文化也是生产力。

20 3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 3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 一是经济大国与文化强国相互相成。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包括文 化发展。

21 4 、社会问题终究是文化问题 4 、社会问题终究是文化问题 一是成就:广播影视、动漫(画)产业、 新闻出版,省、市文化建设主要情况。 二是问题:《决定》从 8 个方面分析了当 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2 5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5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是指导思想。 二是总体要求。 三是目标任务。 四是重要方针。

23 三、文化建设重点 1 、核心价值观 一是指导思想。 二是共同理想。 三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 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4 2 、提供精神食粮 2 、提供精神食粮 一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二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三是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四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五是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

25

26 3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3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三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四是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27 4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4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28

29 文化消费

30 5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5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五是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31

32 6 、建设宏大人才队伍 6 、建设宏大人才队伍 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 才队伍。 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33 四、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 四、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 一是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 责任。 二是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三是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四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34 五、推进闽台文化交流 五、推进闽台文化交流 一是打造品牌,提高吸引力、感召力。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推动机制化、常态化。 三是发挥企业作用,增强内生动力。 四是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35 谢谢!


Download ppt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的体会 市委宣讲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林日上 2011 年 11 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