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明清山西历史地理概况 历史经济地理浅析 政史学院 11 级历史五班 曲婷璇 110710135. 引言 山西经济区形成的背景和区划 一、山河地势对商贸区域的阻隔作用 二、政治、军事对山西明清时期政区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明清山西历史地理概况 历史经济地理浅析 政史学院 11 级历史五班 曲婷璇 110710135. 引言 山西经济区形成的背景和区划 一、山河地势对商贸区域的阻隔作用 二、政治、军事对山西明清时期政区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清山西历史地理概况 历史经济地理浅析 政史学院 11 级历史五班 曲婷璇 110710135

2 引言 山西经济区形成的背景和区划 一、山河地势对商贸区域的阻隔作用 二、政治、军事对山西明清时期政区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3 引言 提起山西,很多人会想到能源大省。孰不 知,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 提起山西,最让人们惊叹的并不是能源, 而是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国境之外的山西商 人,也就是晋商。作为历史的光辉一笔, 他们为山西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历史地理学从传统到现代的五个时期, 明清时期正是传统历史地理的繁荣时期。

4 引言 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地方志出 现。 大量地方志出现,这在山西也要多少归功 于立志于 “ 汇通天下 ” 的晋商们。正是这一时 期丰富的历史地理遗存,为现在山西的历 史地理研究填补了许多空白。 正是因为如此,通过晋商这一媒介了解认 识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历史地理的发展,是 大有裨益的。

5 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晋商是指明清五百多 年间( 1368—1913 年)的山西商人。 晋商主营盐业和票号业,尤以票号业最 为出名。在晋商的鼎盛时期,几乎垄断 了全国的票号业,因此也有了至今仍让 山西商人,乃至山西人都无比自豪的 “ 汇通天下 ” 的辉煌成就。同时,晋商也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如乔家 大院,王家大院,曹家三多堂以及在国 际上享有盛誉的平遥古城。

6

7 第二节 山西经济区形成的背景和区 划 一、山河地势对商贸区域的阻隔作用 自古晋国以来,山系河流对山西历代政 区的沿革和经济区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 响。山西与邻省多以自然要素为界。其东 及东南,以太行山与山东、河北为界;西 和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部界 线自古以来多有变化,真正起作用的是明 长城,所以明代以后,长城成为山西北部 与内蒙古的自然界线。

8

9 因为山西地处黄河以东,春秋时期就有 “ 河东 ” 之说。自秦以来,在山西西南设河东郡;唐代设河 东道;宋置河东路。因此,自唐开始, “ 河东 ” 开始 代表山西全境。汉代以后,又常以山界来区分山西、 山东、山左、山右,这里的 “ 山 ” 是指崤山。 太行山由河北深入山西东部与东南,全长 400 多公里,海拔 1500 米以上,不仅是山西、河南、 河北的天然界山,更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 个自然地理单元的分界线。他阻隔了东南湿润气流 进入黄土高原,这也是黄土高原降水量明显少于华 北平原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唐中期河东道政区图 北宋元丰八年河东路政区图

11

12 二、政治、军事对明清时期山西政 区的影响 山西地处北国边缘,京都南屏,大同在辽 代时就有 “ 西京 ” 的位置。因此明政府在设置 九边重镇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山西北部军 事防御体系的设置,这些防御体系直接关 系到山西的设置和变化。明洪武九年,设 太原都指挥使司与山西布政使司同级,而 因大同是边镇要地,故又设行都司。虽然 较太原都司低一级,但有其管属范围:北 至今呼和浩特市、集宁市以北,西至河套 地区,东至河北蔚县以东。

13 山西北部行政区划的特点之一就是军 政合一。明清时期出于军事防御的需 要,在山西北部设立卫、所。这些卫、 所军政合一,兼行民政,开始以战事 为主,后来渐渐变为行政区。比如清 代的天镇县是由明代天成卫和镇虏卫 并命而成,阳高县是由阳和卫与高山 卫并命而成。平鲁县以平鲁卫为名, 宁武、偏关县均由千户所得名,神池 县由神池堡得名,五寨县由五寨堡得 名。

14 从谭翃晶先 生的《五寨 风光》中, 我们可以看 出黄土高原 的典型地貌, 也可以看出 山西北部特 有的军事防 守优势。

15 ※经济因素 除去政治与军事因素之外,在清朝, 影响山西行政区划分的还有经济因素。 一、清政府大力发展生产,经济得 以恢复。 二、山西地方经济,包括晋商在省 内乃至全国金融业中的作用也逐步明显。

16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经济区划的依据 1 、经济区内自然条件的一致性 自然条件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区经济的特色,如 盐、煤、铁、铜、粮、棉、麻等。有的区 域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主导产业具 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似性,为该区域的经 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目标。

17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经济区划的依据 2 、由于受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的 影响,是区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 如地理位置不同所致的自然因素的差异、 资源蕴藏量的差异、开发能力和技术的差 异,以及自然条件的差异,都直接影响到 该区经济发展的程度。

18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经济区划依据 3 、区域经济中心与城市相合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成分含量 最高的载体。以区域交通、通信网络为脉 络,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区域整体。 中心城市对协调和组织区域发展具有核心 作用,同时对周围低区的发展又起着辐射 作用。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起着定位的 作用。

19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经济区划依据 4 、经济区与行政区界尽可能一致 政区界线是国家对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手段, 国家的政策、制度以及对经济的作用都要 通过行政区来落实。因此,同样的政区, 由于政府施以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不 同,因而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尤其对不 同历史时期经济区域的研究可以发现,不 同的地区,其检索资料也不尽相同。

20 经济区域划分 一、平阳府经济区 明初,含平阳府下辖的 6 州 29 县,其中州辖 18 县,府辖 11 县。清代,含平阳府 1 州 11 县, 蒲州 6 县,解州 4 县,绛州 5 县,吉州 1 县, 隰州 3 县。从经济中心来讲,平阳府是晋南 地区传统的都市,市场繁荣,各类手工业 制品十分齐全,具有综合市场的特点。

21

22 经济区域划分 二、太原府经济区 明代,含太原府 6 州 22 县,汾州 3 县。清代, 含太原府 1 州 11 县,汾州府 1 州 7 县,平定州 3 县。该区经济发达,没有依赖资源而成为 主导性的产业,但是区内基础设施齐全, 生活服务业发达,消费需求量大,商贸行 业、社区服务多,适应通信、金融业的发 展。商业都市除了传统的太原区之外,太 谷、平遥、祁县都是有名的商贸城镇。

23 经济区域划分 三、大同经济区 明代,含大同府 2 州 8 县,朔平府 1 州 4 县;宁武府 4 县,忻州 2 县,代州 3 县,保德州 1 县。清代,含 太原府 1 州 11 县,汾州府 1 州 7 县,平定州 3 县。该 区属九边之域,曾实行民屯、军屯、商屯,故人 口逐渐增加,又紧邻蒙俄,故经济以 “ 茶马互市 ” 为主要结构。皮毛制品是本区主要特产,加上各 商帮从南方贩来茶、棉、丝等手工制品,使本经 济区城县边境贸易的特点。

24

25 经济区域划分 四、潞泽经济区 明代,含辽州 2 县,沁州 2 县,泽州 4 县,潞州 6 县。清代,含潞安府 8 县,辽州 2 县,沁州 2 县,泽州 5 县。该区以煤、铁、纺织为主, 其中潞绸曾远销全国。

26 潞 绸


Download ppt "明清山西历史地理概况 历史经济地理浅析 政史学院 11 级历史五班 曲婷璇 110710135. 引言 山西经济区形成的背景和区划 一、山河地势对商贸区域的阻隔作用 二、政治、军事对山西明清时期政区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区域的划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