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Rosalyn Taylor Modified over 9 years ago
1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报告人:姜兰 部门: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研究室
2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诺氟 沙星 土霉 素 氟苯 尼考 抗菌药物, 是指能抑制或 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抗 菌药物 存在的风险: 1 、药物残留 2 、耐药性产生
3
科 研 任 务科 研 任 务 渔药使用风险评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2-2016 年)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子项目, 330 万) 鳜鱼防病安全用药技术研究( 2012-2014 年) (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 20 万) 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耐药性调查与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初 步研究( 2012 年) (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 10 万元) 池塘养殖模式下Ⅰ类整合子介导的气单胞菌耐药性及其传播 机制( 2014-2016 年)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2 万元) Ⅰ类整合子介导的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多重耐药的水平传播 机制( 2014-2015 年) (广东 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 3 万元)
4
研究团 队 职称组 成 研究员: 1 人 助理研究员: 4 人 高级技工: 1 人 学历组 成 博士: 1 人 硕士: 2 人 本科: 2 人 初中: 1 人 科研分 工 项目策划: 1 人 病原菌耐药研究: 2 人 药物动力学研究: 2 人 科研辅助: 1 人
5
汇 报 提 纲汇 报 提 纲 1 、抗生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 吸收及消除规律 2 、水产主要病原菌耐药状况 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 3 、对本研究方向的思考及发 展规划
6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 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注射, 口服等)进入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规律的一门科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
7
药物 体内 过程 转运:吸收、分 布、排泄 转化:代谢 消除
8
给药剂量对渔用药物吸收的影响 28 ℃条件下不同给药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血药浓度
9
18 ℃、 23 ℃、 28 ℃条件下磺胺嘧啶在血液中药时曲线 温度对渔用药物吸收的影响 T(h) C(ug/ml)
10
18 ℃、 23 ℃、 28 ℃条件下甲氧苄啶在血液中药时曲线 Trimethoprim/ 甲氧苄啶
11
18 ℃ (sd/tmp) 23 ℃ (sd/tmp) 28 ℃ (sd/tmp) 0.5h9.578.039.15 1h9.7876.376.59 2h11.016.306.496 4h10.966.825.4 6h10.777.558.07 8h10.578.409.14 10h7.0059.36010.39 24h9.5419.7627.1 48h9.682.03 158 复方渔药在养殖鱼类体内的吸收 不同温度下复方磺胺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比例组成
12
水产病原菌 耐药调查 细菌耐药 机制研究 耐药性传播机制 研究 耐药性研究 目前已开展的耐药性相关研究: 广东地区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 耐药性调查 嗜水气单胞菌喹诺酮类耐药决 定区突变机制研究 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 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研究 样品采集 药敏分析 耐药机制研究 细菌分离培养
13
不同动物来源气单胞菌对 20 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比较 耐药总体情况:爬行两栖源 > 观赏鱼源 > 鱼源 > 虾源 耐药总体情况:鱼猪禽混养 > 鱼禽混养 > 鱼鱼混养 > 鱼猪混养 不同养殖模式下气单胞菌对 24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 水产动物源 气单胞菌 耐药调查
14
图 3-1 环丙沙星诱导 ATCC7966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图 3-2 环丙沙星诱导 BZ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图 3-3 萘啶酸诱导 ATCC7966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图 3-4 萘啶酸诱导 BZ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研究 在喹诺酮类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易突变产生耐药,而且喹诺酮类耐药 性一旦获得具有遗传稳定性,而且还会出现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
15
天然性耐药:气单胞菌自身产 β 内酰胺酶(氨苄西林) 获得性耐药: a. 染色体基因突变(产生对单种药物耐药) b. 外源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 散) (遗传元件:整合子 - 基因盒系统、质粒、转座子等) 耐药菌广泛分布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16
整合子 - 基因盒系统 整合酶基因高效增强子 整合子:一种基因捕获和表达的遗传元件,其介导的细菌耐药是 细菌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和产生多重耐药机制的主要途径。 磺胺类 耐药基因 季铵盐类 耐药基因 典型Ⅰ类整合子基本结构图 携带 耐药基因 5’ 保守区可变区 - 基因盒 3’ 保守区
17
研究领域发展规划 目标:为渔用药物安全、有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渔用药物在水 产动物体内的 吸收及消除代 谢规律 (温度、复方) 水产常见病原 菌耐药传播及 产生机制 (气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外用药物的环 境归趋及耐药 机制(季铵盐 类消毒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