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Jewel Terry Modified over 9 years ago
2
广东音乐 E-mail 文化传播网 www.52e-mail.com
3
《雨打芭蕉》为中国汉族民间器乐曲。乐谱最早载 于 1921 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后由潘永璋改 编,成为广东音乐代表性曲目。
4
曲首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然后接以 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
5
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最后为气氛热烈的快板段落。
6
最初由吕文成等 3 人演奏灌制第一张唱片,风格 朴实清新。由大中华粤乐队演奏的第二张唱片 曾加入西洋乐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南区代表团在全国民 间音乐舞蹈会演时,在曲中加入了笛子和碰铃等乐 器,音乐表演热情而富有生气。
8
其后不同时期改编者们曾从结构、配器和多声效果 等方面对此曲进行探索加工,而使乐曲在艺术形式 上日益成熟而臻于完美。
9
50 年代初,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广东 代表队演奏了《雨打芭蕉》,由于增加了笛 子和碰铃,更显得充满热情,富有生气。
10
后来又经过多次改编,配上了多声部,采用了一 些新的作曲技法,音调更加精彩,别有情趣。
11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 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 喜之情,极富南国情趣, 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 泼的风格。
12
《雨打芭蕉》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 说: “ 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 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
13
20 世纪 60 年代初,方汉又通过多声、配器等作 曲手段加以改编,更为优美动听;最后的慢板 尾句用高胡领奏,清新愉悦,别有情趣。
14
十年动乱中,又经人改编,在结构层次安排和配 器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并易名为《蕉林 喜雨》。粉碎 “ 四人帮 ” 后,才得以正名。
15
乐曲材料源于 “ 八板 ” 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 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 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
16
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 人们的欣喜之情。
17
接着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音 乐时现短促的断奏声,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作响,摇曳生 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26
HR 2013.1.14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ttp://www.52e-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5 SlidePlaye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